新时代上好体育课的生命立场与价值实现

2021-04-26 18:07金向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育人价值

摘   要

新时代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学校增加体育课的数量等问题成为社会、学校讨论的热点社会问题。以上好体育课为切入点,阐述体育课的生命立场与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体育课已经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而且具有以体育智育心,健全人格、磨练意志的独特功能价值和作用;以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为目标,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发挥体育课全面育人功能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体育课  生命立场  价值实现

日前,国家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本文中简称《意见》),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素质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1],在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提出要“上好”体育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学校體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这是对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功能“最高水平的概括、最深刻的阐释,必将影响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3]。学校增加体育课、提高中考体育分值、探索体育高考……国家对学校体育一系列新举措的提出,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的健康是基础;然而学生的身体健康实际现状却不容乐观,教育部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表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多年以来一直持续下滑。学生体质健康实际现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文件意欲改变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回归体育课应有的育人价值功能。当下学校体育改革成为重大教育热点问题,本文拟在此背景下,探究新时代上好体育课的生命立场与价值实现。

一、上好体育课的生命立场与价值解读

体魄强健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是学校体育课育人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生全面的素质和健康的身心对国家社会发展、民族的复兴都极其重要。学校体育课的育人价值功能目标是不能忽视的[4]。体育课是学校教育内容之一,体育学科的母学科是教育学。所不同的是,以健康生命为视角,体育课的育人对象是身体或身体活动的人,是与生命现象或生命价值紧密相联系[5]。从生命价值立场的视角审视当今的体育课,体育课应该立足“全面育人”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规律,应以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及多样性为旨归[6]。体育课的生命教育价值不能单一以“强身健体”为导向,应以“全人”教育为理念,体育活动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囊括身体、心理、精神、社交及娱乐等活动。体育课作为生命教育最基本的手段,是通过上好体育课来实现学生对生命健康价值及意义的感悟。

1.“自然生命”是上好体育课实现“全人”教育的前提保障

“自然生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身体”,因此“身体”的好坏或者质量的高低是我们享有其他生命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最基本保障。这一点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先天遗传的基础,二是外在运动的干预。其中运动干预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向便是体育[7]。所以说,体育课追本溯源是要上升到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即“全人”教育。

“自然生命”就是生理学意义上生命体征的存在,即“身体”,体育对于它有促进和助推的作用。体育课的生命价值是增强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塑造体形等[8]。而体育课在生命教育中的价值具体到运动项目来说,中长跑增强心肺功能,武术培养防身自卫能力,健美操、体育舞蹈提升审美意识等。这些体育运动干预对身体机能的促进或改变,就是体育课在“自然生命”保障中的主要体现。因此,从抽象的认识生命教育到具体的体育课价值的存在与延伸,对于“人”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而对其立足之根本“身体”的保障更是重中之重。

2.“精神生命”是上好体育课实现“全人”教育的纽带

“自然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立足之根”,“精神生命”就是支撑生命教育的思想、灵魂[7]。“精神生命”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大概念,不便于直观的理解或概念阐释,理解为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人格思想等概念时,便知其是我们在非生物体征方面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支撑。而对于这样一种生命教育的存在形态,体育课的价值体现就不再是直观上理解的身体,转而成为人与社会衔接教育的枢纽。上好体育课对于“精神生命”的价值之处,是比较抽象难以量化的,无法转化为视觉体验的。体育精神是指体育比赛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及体育道德”方面以及培养和塑造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是树立正确的成败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品质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审美意识和心理认知的体验等更直观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形成。

虽然体质一直是体育课的核心,但是体质并不能代表生命的全部,学生意志力、品质培养等方面也应是体育课所重视的问题[8]。增强体质、强健身心是体育课目标之一,而非是终极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如果说把体育课仅仅限定于对“身体”的关注,就误解了体育课之于人的目标与内涵。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认为人的能力分为两种,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两方面[9]。著名体育教育家袁敬礼与吴蕴瑞也认为:“‘体育是身体活动,同时也是精神活动。”[10]体育课对于人的培养或者教化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之发达”,也更注重体育课对学生的精神层面的锤炼与修养。

3.“社会生命”是上好体育课实现“全人”教育的最终输出

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人在社会大环境中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在这个交际的过程中就是展现个体“社会生命”的体现。“社会生命”是个体除了本能生命体征之外,在参与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或行为表现。而对于这样的一种生命形式的教育,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者单方面能起决定作用的。受教育者必经过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层次的教育,而体育教育活动是自始至终伴随其左右的,对人的“社会生命”教育的价值足以显见。

社会适应是当前学生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一种考验,体育课中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吃苦耐劳品质的锻炼就是对社会适应的实践。体育学者季浏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11]。体育课注重对人与人交往的尊重与集体意识培养,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是需要所有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取胜的,个人技术再高超也势必需要与队友配合。体育课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走向社会,人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协调。如果社会是最终战场,那么经过体育课的历练,走向战场的个体已经有了无数次的“演习”经验。体育课作为教育人的一种活态手段,有着不完美之处,但是体育课以终身性、趣味性又兼具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形式是生命教育中培养独立人格、意志品质以及为人之道所需要的。

二、新时代上好体育课的生命立场与价值实现路径

全国教育大会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提升为锤炼意志和健全人格。体育课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奋勇拼搏、遵守规则等优秀品德,体育课的多元价值功能应受到重视和社会的认同。

1.转变观念,重新认知体育课的功能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可有可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可被“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任意挤占,“靠边站”……“体育课被边缘化的境遇与体育课专项立法薄弱、社会及其舆论对体育论域甚至教育角色、地位的错误认知具有较强关联性”[12]。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没有真正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在当今社会,体育课不仅涉及学生健康问题,更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体育课改变始自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健身运动,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喜欢在体育课教学中沟通交流。体育课的价值已经超越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于润物无声——健康的体魄、自由的灵魂、精气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

全国教育大会把体育的价值和体育要发挥的作用概括为,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目标[6],这为我们进一步认知学校的价值和作用指明了方向,改变了我们对学校体育价值和意义的认知。彻底改变了原来体育课只注重锻炼身体的目标,新时代学校体育课要实现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品质、完美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培养[13]。只要对体育课价值有了正确认知,则一切行动和努力都会为体育发展、社会进步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2.回归育人的本源,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增强全民体质的体育路线,而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体育的目标为国争光,工作重点偏重于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课不断边缘化。新时代要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阶段,体育要面向人人。习近平强调,新时代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而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4]。新时代的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应发挥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目标。

上好体育课对青少年学生对成长非常必要,无论生理、心理还是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锻炼、竞赛中,都能得到提高。新时代的体育课应从单纯的身体活动,上升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单一的增强体质目标提升为人格完善的价值目标[4]。在教学中注重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的弘扬,实现学校体育课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和健康生命价值。

3.在教育的基石高度上,重视和上好体育课

教育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石,体育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体育之源。体育课不仅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还要注重磨砺学生意志、健全人格等育人的价值,弘扬爱国主义、传承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实现体育课独特功能价值。新时代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发展素质的要求[4]。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从教育的全面培养来讲,过去没有看到它全面育人价值,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应试教育和对体育不重视带来的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国家已把它上升到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新时代我们对体育课应有正确更高的认识,从体育课教育育人的作用与价值的角度看待体育课。上好体育课,为学校培养身心健全、富有创造力的杰出人才奠定基础。体育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要使其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身心愉悦。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要通过体育课程来完成,也要通过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来完成,这绝不是课堂和分数能完成的[4]。因此,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不缺失的部分。

4.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

新时代体育课已从过去单纯的身体活动,上升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乃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这对体育课提出新的任务与时代责任。高质量上好体育课,扮好在素质教育中角色,发挥体育课应有功能价值,促进学生生命健康的发展与生命价值实现。

体育课中生命健康事故频发,高危体育项目远离体育课,无汗体育课,体育课运动量不足、强度低……学校体育课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有利于体育课的理念落实和目标达成,有助于学生学会运动并喜欢体育课,有益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15]。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健康价值的实现,实现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的价值功能。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3],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教学模式应从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单一目标完善为多元价值目标,体育课上不仅要教学生健康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还要学习体育项目的专项技术技能。体育课上每一名学生学会至少一项专项技能的具体措施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注重体育课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兴趣与精神感受体验,改变体育课只是“摆设”的尴尬困境。通过体育课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丰富心灵”和“健康体魄”[16]真正使学生身心健康得以提升,生命健康价值的实现。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在幼儿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可塑性强,所受的教育引导他后来的人生方向”[17]。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一种方式,与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意见》要求上好体育课对于学生生命健康的价值意义重大。体育课对于学生升学和学生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效应,特别是对学生文化学习的促进、人格完善的育人价值。社会、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观念的重塑,体育课价值和作用认识的改变,认知到它育人的全面价值功能,“形式主义、被边缘化”的体育课才能得以真正走出“尴尬境遇”的困局。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发挥体育课全面育人的价值和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精神心理的放松,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以及生命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6.

[2] 季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28-37.

[3] 王登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革命性变革——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上委员会议上的讲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03):185-187.

[4] 教育部发布会介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2020-10-16,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6/content_55

51853.htm.

[5] 安宁,卢爱丽等.体育的本源回归——生命教育与体育的契合及其现实价值[J].大视野,2008(07):66.

[6] 段丽梅,戴国斌.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的体育教育逻辑起点新论[J].体育科学,2015,35(06):78-82.

[7] 萬国华,杨小勇,王碧怡.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3):96-99.

[8] 张曙光.生存哲学——走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99.

[9] 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下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32-57.

[10] 袁敬礼,吴蕴瑞.体育原理[M].上海:上海勤奋书局.1993:151.

[1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4-105.

[12] 高鹏飞,周小青.社会距离与行业失范: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反思[J].体育与科学,2016(03):63-68.

[13] 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

[14]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09-22)[2020-10-22].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00.htm.

[15] 董翠香,吕慧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键要点确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J].体育科学,2020(06):24-31.

[16] 李冬梅.日本:学生体质提升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始[J].人民教育,2020(05):74-77.

[17] 王飞.论人才培养中的教育起始规律——从“右脑教育”到“左脑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1):10-16.

[作者:金向红(197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学院人事处,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体育课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体育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