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这个自由发言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于学校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也是值得学校教育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方面。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认识和处理好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既要正向引导舆论,也应尊重学生、敬畏舆论,同时要服从舆论传播规律,积极做好舆论场域的正向导引。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是相对“旧”而言。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新媒体成为了网络媒体的主要形式。从媒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正在呈现多样性的形式。在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传播类型呈现出融合趋势和一体多功能的态势。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原先的大范围、单向传输或分布的方式。引进和广泛地使用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可以重新建构一系列情境,改變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并要求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
《青少年蓝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在小学生群体中拥有手机的占比64.2%[1]。这一数据显示出青少年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新时代学校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成为一个时代的问题。所以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关注网络舆论场域并对其进行正向导引应是学校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新媒体背景下学校网络舆论的特点
1.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学校网络舆论具有交互性
传统的媒体面向的受众是比较单一和单向,比如我们在阅读报纸和新闻杂志时,只能被动地接受纸质媒体上所报道的信息,并没有回应和反馈信息的途径。与这种静态单向性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重新定义了信息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广大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评论者。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可以与信息的阅读者进行及时的信息交互。对于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阅读者有了及时评论反馈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知乎等这些社交型的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用户数量较多,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信息交互性强等特点。正是基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学校网络舆情一旦发生,随着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反馈的量也会增多,这样也就有了较强的交互性。
2.新媒体准入门槛低,学校网络舆论具有偏差性
新媒体大多具有开放性,想要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很多情况下只需要注册一个ID(身份识别码)就可以发布言论。在网络上发布言论的准入门槛比较低,也就是对信息发布的人的没有太多限制,网络信息发布的内容宽泛,一些信息的发布带有比较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信息发布人的职业社会地位千差万别,有一些网民在信息发布时难免融入个人情绪,发布一些非理性的言论,甚至还有谣言的散布行为,这一系列的主观因素都导致网络的信息和舆论具有偏差性。在这些言论中,难免缺乏客观性,甚至有一些未经核实的谣言信息散布,这样就导致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偏差性。互联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地方,信息量大,信息内容纷繁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学校相关的网络舆论信息的发布也具有偏差性。
3.新媒体上信息鱼龙混杂,学校网络舆论具有多元性
当下的媒体传播已然进入新的时代,全民皆可成为发布者,全民皆可参与传媒。现在的社会舆论是真正的全民参与时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因而导致了看问题的角度、方式不同,观点也就千差万别。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各种形式的新媒体、自媒体充斥其中,信息和舆论的表达也都鱼龙混杂,有理性的声音,也有非理性的表达,这也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家往往急于第一时间发表观点,难以保证这些意见都是深思熟虑的言论。这种情况下,舆论场的某些观点就会成为“谣言”,变成社会舆论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而此时的舆论场需要理性与责任的回归。
二、新媒体背景下学校网络舆论的问题
1.学校轻视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引
新媒体的匿名性、开放性为社会结构的重构和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在新媒体背景下,学校官网和校园论坛不仅是聚集综合问题的讨论场所,还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聚集地。但在目前,大部分学校官网论坛上频繁出现一些针对教师及校方管理等方面的负面言论,多数校方未能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反馈,而是安排校方论坛管理人员强制删帖。校方如此强制性管制学生在网络上的发言,注重问题的堵塞,而不注重第一时间去疏通问题,不仅无法消除负面评论,反而会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并没有重视在新媒体下对学生的网络引导,进而导致更大规模的负面舆论,恶化学生与校方矛盾。
2.新媒体在校园网络中并未占主导地位
当前,学校官网和校园论坛还只是发挥着网络平台的作用,校方通常仅仅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校园重要事件发布在学校官网论坛上,而新媒体并未占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学校官网和校园论坛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滞后,导致校园网络升级困难。在此背景下,学生也无法从官网或论坛受益,个人媒体(自媒体)形式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几乎不可能,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Banalisation)、自主化的媒体传播方式缺失。这些都将导致学校网络的单一和混乱,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在校园网络中得到充分体现。
3.重视网络宣传而轻视以新媒体为背景的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应是网络宣传与以新媒体为背景的教育相结合。而目前多数学校过度重视网络宣传,只着重于对事件、网络动态信息在官网或论坛的发布,轻视了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以新媒体为背景的教育。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心理普遍存在“叛逆”现象,对校方的生硬强制性的网络宣传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因此,学校在引导舆论时,过度的网络宣传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将正确的教育观念利用新媒体传递给学生,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网络道德素养。
三、新媒體背景下学校对网络舆论场域的正向导引策略
1.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审查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的核查与管理
网络空间早已成为各种思想交流交锋的重要平台,谁能够让自己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进入网民的视野头脑,谁就能够在思潮多元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牢牢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民的价值取向。青少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量集聚在互联网空间,必然要面对海量信息的“狂轰乱炸”,以及夹杂在其中的谣言与谬论。试想,如果青少年学生不断地接触负面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甚至严重动摇青少年学生的价值信仰。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在互联网平台上谁都可以发言,这其中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真实信息与谣言信息都充斥其中,因此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就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查机制,逐步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的核查与管理。对于信息的发布内容加以甄别,共同创设良好的网络空间,确保青少年学生接触的信息都是积极向上的真实信息,杜绝流言和不良信息的发布[2]。
2.增强对网络正能量的积极传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青少年作为网民中的新生力量,在网络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增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意识。除此以外,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社区环境,网络安全不容忽视,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多的都未成年人群体,学校也应开展一些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活动的宣传来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信息化的新时代,学校也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新技术,积极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宣传正能量,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创新思路,加强统筹,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真正发挥教育宣传的综合效应。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的沟通,如实反映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理解教育,从而更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增强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加强与教师沟通,大力宣传弘扬教育系统内的优秀教师、师德典范等正能量,在网络舆论场域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的教育宣传工作也应坚持与时俱进,更广泛地关注民生,更尽心地策划重大活动和典型宣传,充分利用好报纸、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微信等宣传载体,对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式宣传,拓宽宣传渠道,拓展宣传效果。
3.做好学校网络舆论监控与自查,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时代,普通人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只需要一部能够上网的手机。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件的关注点自然不尽相同,此外配合着微博、微信等具有强大转发功能的社交媒体,一个简单的观点经过网络的放大可能会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形成较大的舆论浪潮。网络舆情是动态的、流动的,学校应该做好网络舆论的监控与自查,定期要做一些提前的研判与舆情风险点预测,并形成相应的应对方案。对于一些具有风险的舆论做好预判,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工作。新媒体背景下,当今网络舆论场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首先是以网络新闻、论坛、QQ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主导舆论的生成。其次,一些网络大V、网络大谣网络新星等意见领袖影响舆论的动向。最后,全员参与的舆论场。基于网络舆论场的时代特点,学校也应有预见性的做一些舆情防控的工作,在学校日常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多加审视,避免触发舆情的信息报道。新闻宣传工作力求做到公正客观透明,学习先进的媒体经验,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做好学校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4.线上与线下媒体宣传相结合,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
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性,这样的多元性也折射在互联网空间。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有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件经过网络的推波助澜就会演变成热点新闻,引发全民在网络上的热议。因此,正向引导舆论显得尤为重要,是每一个单位部门都应重视的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对于舆论的关切也正是对于社会的关切,重视舆论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也应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学校也应做好舆情分析的工作,对于舆情的分析能够较好的客观反应出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对于学校的意见。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也同样适应于互联网舆论,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一旦经过互联网的放大,很可能带来的舆论及后果,一件小事也可能演变成一个重大的事件,甚至对于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发展态势都是始料未及的。因此,做好舆论及舆论正向导引工作应该成为各个部门必须重视的工作。面对互联网上众声喧哗,必须研究网上舆论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舆情,更好地加强舆论引导。
5.主动客观报道学校突发事件,赢得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迅速传播,甚至成为公共关注的热点。这其中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校学生群体之中存在着不理性的学生。在学校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危机管理处置不当情况下,他们往往借机夸张或者歪曲事实,让学生群体在集体意识的下缺乏理性辨别的能力,学校的突发事件舆情通讯社交软件微博、微信、QQ等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大范围地传播。对于具有极强社会敏感性的突发事件,不要期望以隐瞒而息事宁人,要认识到社会舆论不可控的力量。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出来,容易造成社会公众争议的信息可以保留,但是事件的相关具体信息一定要公开及时以官方身份发布,力求做到及时客观工作的澄清事实。官方信息的发布一般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能够避免网民随意猜测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无法把控舆论导向,可以申请社会权威组织介入,不仅更能让群众信服,还可以终止一些流言蜚语。舆论观点有时出现偏颇,虽然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主观因素有关,但学校在处理热点事件时的舆情应对机制也应更加完善,需要在第一时间调查、公布事件的细节信息,实现信息的对称。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发布.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05):105.
[2] 周敏.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初探[J].新闻与写作,2013(07):86-88.
[作者:胡杰(1978-),女,四川彭州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