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婷,陈浩伟
(韶关市气象局,广东 韶关 512028)
“龙舟水”,又称端午水,是华南地区端午节前后的一种奇特自然现象.气象业务上把“龙舟水”定义为5 月21 日—6 月20 日期间的总降水量[1].在这期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1].影响华南“龙舟水”降水过程的因子繁多,它不但会受到大气环流因子的作用,如低频振荡、热带对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南支槽和阻塞高压等;还受到很多外强迫因子的作用,如海温、海冰、积雪,这些外强迫因子通过对大气活动的遥相关,以不同形式影响广东“龙舟水”[2-3].目前,有关学者对华南地区“龙舟水”的气候特征、异常原因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王婷等认为2008 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为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为强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4];郝全成等研究表明1981—2010 年“龙舟水”期间广东平均降水量增多15.5 mm,且变化呈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5];范伶俐认为,广东下垫面状况(陆面)对“龙舟水”期间对流事件的启动和发展有影响[6];李晓娟等研究发现,1990 年后广东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雨日数和雨量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振动幅度加大[7].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不同气候背景下的“龙舟水”降水特异性显著.因此,开展韶关“龙舟水”期间强降水特征及预测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前期指导,减少“龙舟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8-9].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位于东经 112°50′至114°45′、北纬 23°5′至25°31′之间.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韶关山区地型复杂,自北向南排列成三列孤行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9].
笔者选用的资料是1991—2020 年韶关全市8 个国家站的逐日降水数据、226 个自动站建站以来的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2.5°×2.5°).“龙舟水”统计时段为5 月21 日—6 月20 日,该时间段内逐日雨量之和为“龙舟水”雨量,雨量≥0.1 mm 的日数之和为“龙舟水”雨日,“龙舟水”雨量与雨日的比为降水雨强.
2.1.1 年际变化
1991—2020 年韶关市“龙舟水”平均降雨量为283.4 mm,雨日为19.2 d,雨强为9.1 mm/d,“龙舟水”年际差异较大,其中最大降雨量现在1994 年508.6 mm,约为常年的2 倍,最小降雨量出现在2011 年96.2 mm,不足常年的1/2.
1991—2020 年韶关市“龙舟水”具有雨量、雨日偏多、雨强偏强的趋势(见图1),每10 年分别上升了14.9 mm、0.3 d、0.6 mm/d,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08、0.16,未通过信度0.0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有3 个明显偏多的阶段,分别为1992—1993 年、2005—2010 年、2015—2020 年,其余年份以偏少到正常为主.其中2005—2010 年雨量为371.2 mm,较常年偏多31%,雨强为15.3 mm/d;2015—2020 年“龙舟水”又处于偏多阶段,平均每年330.1 mm,较常年偏多16%,但雨强16.3 mm/d 比最强时期的2005—2010 年强度更强,说明近几年“龙舟水”具有更猛烈的特点.
2.1.2 日降水量变化
进一步分析1991—2020 年韶关区域平均降雨量在5 月21 日—6 月20 日的逐日变化发现,整个“龙舟水”时期的日雨量具有“前少后多”的特点(见图2). 5 月21日—6 月20 日日平均雨量为9.2 mm,且存在几个降水集中期:5 月21—22 日、6 月8—11 日、13 日、16—17 日,其中日降水最多出现在6 月9 日(18.1 mm).另外,“龙舟水”后期还具有“突升突降”的特点,6月7 日8.7 mm,8 日突升为12.8 mm,9 日再次突升为18.1 mm,有明显的突升特征;13 日雨量14.9 mm,14 日突降到9.5 mm,15 日继续降到8.9 mm,有明显的突降特征,也说明了“龙舟水”是一场一场出现的,有明显的开始、结束时期,间歇性强,与连续性暴雨有本质的区别.
图1 1991—2020 年韶关市“龙舟水”年际变化及趋势
图2 1991—2020 年平均韶关5 月21 日—6 月20 日逐日降雨量
分析1991—2020 年韶关8 个国家站平均“龙舟水”空间分布(见图3(a))可知,其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新丰最多,南雄最少.利用自动站资料分析结果(见图3(b))显示,韶关市“龙舟水”有6 个雨窝点,分别在新丰丰城云髻山(455.6 mm、23.5 d)、新丰梅坑镇(427.9 mm、23.3 d)、翁源翁城镇(789.5 mm、25.0 d)、翁源铁龙林场(694.7 mm、20.4 d)、曲江沙溪镇(776.7 mm、21.5 d)、曲江樟市镇(568 mm、22.6 d)、乳源洛阳镇(464.7 mm、20.4 d).主要的原因有:“龙舟水”主要为西南季风上岸所造成,越靠近海洋越有利降水,所以出现自南向北递减的特点;强劲的西南气流遇上高海拔的云髻山、大宝山、天景山等山峰,地形抬升作用,使得靠近山区南侧的地区,也就是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雨最明显,造就了这几个雨窝点.而韶关“龙舟水”较少的区域位于乐昌西部、市区中部、仁化南部、始兴中部,平均“龙舟水”雨量为100~180 mm.
图3 1991—2020 年韶关市“龙舟水”空间分布
韶关市近30 年“龙舟水”降雨周期变化特征见图4.“龙舟水”降雨存在多重时间周期尺度上嵌套结构现象,存在准10 年和准7 年的周期震荡.与7 年尺度相对应,30 年里面有4 个偏多中心和5 个偏少中心,组成了4 个准7 年周期震荡,分 别 是1994—1997 年、2002—2004 年、2008—2011 年、2015—2017 年的偏多期.在准10 年的年际时间变化尺度上,经历了1997—2002 年和2007—2012 年的偏多期,且2018—2020 年的震荡周期远未闭合,可以预测韶关未来几年“龙舟水”仍处于偏多期.
图4 1991—2020 年韶关市“龙舟水”的Morlet 小波分析的时频分布
分别选取1994 年和2011 年代表“龙舟水”异常偏多年、异常偏少年,分析异常年份的500 hPa 高度场和850 hPa 距平风场,结果表明:异常偏多年(见图5(a)),极涡明显偏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现两脊一槽形势,其中巴尔喀什湖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各存在一高压脊,贝加尔湖以东有一低槽;东亚大槽强度正常略强且北段强、南段弱,槽后引导冷空气南下到达华南地区,广东大部高度场偏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586 dagpm 线维持在广东沿海,这与林良勋等分析的广东2008 年罕见“龙舟水”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较东结论一致[10];同时低纬度地区位势偏低,有利于南支槽发展,对“龙舟水”发生发展有利.异常偏少年(图5(b)),极涡偏弱,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现两槽一脊形势,巴尔喀什湖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各存在一地低槽,贝加尔湖以西附近位置有一高压脊;东亚大槽北段弱、南段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限制东亚大槽往南发展,广东大部高度场偏高,均不利广东降水发生.
图5 500 hPa 高度场/dagpm
分析1994 年和2011 年的850 hPa 距平风场可得,异常偏多年(见图6(a)),低纬度西太平洋有一反气旋环流,南海至广东有气旋环流,广东偏南风强盛,广东北部正好处于气旋性弯曲的第二象限,即东南和东北的气旋性辐合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西南气流顺畅卷入南海气旋中,将暖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广东北侧输送,有利于韶关“龙舟水”偏多.异常偏少年(见图6(b)),菲律宾群岛附近有一气旋控制,广东沿海被偏东风控制,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无法往广东方向输送,不利于降水形成,导致“龙舟水”偏少.
图6 850 hPa 距平风场
“龙舟水”处于华南汛期期间,也处于全年的中间时段,研究“龙舟水”对全年气候的影响十分有必要.韶关“龙舟水”雨量与前汛期雨量呈较高的正相关(r=0.58),与全年雨量正相关(r=0.44),说明“龙舟水”偏重的年份,前汛期降水偏多,全年降雨量也偏多,可能形成韶关“涝年”;而前汛期雨量与后汛期雨量呈负相关,则“龙舟水”偏重年后汛期偏少的可能性大,可能造成韶关秋冬干旱天气.对气温影响为,“龙舟水”降水与同期气温呈负相关(r=-0.41),与同年冬季气温呈正相关(r=0.38),说明“龙舟水”降水偏多会导致同期的气温偏低,而“龙舟水”偏多有利于同年暖冬.
(1)1991—2020 年韶关“龙舟水”整体呈现出雨量、雨日增多、雨强增强的特点;日雨量具有“前少后多”的特点,且后期有明显的突升突降特质.(2)“龙舟水”常年平均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且突显出6 个“雨窝点”.(3)异常偏多年500 hPa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现两脊一槽形势,东亚大槽北段强、南段弱,副高偏弱偏东,850 hPa 低纬度南支槽活跃,粤北地区风向气旋性弯曲、风场辐合;异常偏少年则相反. (4)“龙舟水”降雨存在多重时间周期尺度上嵌套结构现象,存在准7 年和准10 年的周期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