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岳池县审计局 四川 广安 638300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了经济转型阶段,为了能够紧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需要尽快改革传统的预算编制模式,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预算编制改革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诸多疑点,同时还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预算编制特点如下,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合理支出,维护各项业务和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传统模式的预算编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可能导致重大民生工程与存量资金之间出现使用矛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随着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不断完善预算评审流程的同时,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为此,预算编制改革工作应当重点落实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从实际出发来落实中期的财政管理规划方案。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整合数据资料,各部门负责人应给出以三年为期限的支出规划,其中要着重体现出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以及重大项目中所应用到的财政支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预测出未来三年的滚动财政规划,与中期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衔接。需强调的是,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重点考虑到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
其次,需要严格遵循先评审后入库的原则,合理规划评审范围,做好全方位的审核工作,将未达到评审标准的项目筛选出去。
最后,持续深化绩效管理理念,改进绩效管理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扩大绩效管理的辐射范围。一方面要加强对支出项目的绩效管理,地方政府则要重视年度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方案进行科学连接,及时解决衔接问题,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落实,合理利用公众力量来监督绩效评价结果。
(一)单位预算制度缺乏科学性。截至目前为止,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在采用传统类型的预算编制模式,而改革时间紧且任务重,如果将所有工作均交由财务部门来全权负责,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改革效果。由于缺乏完善的调查研究与认证操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既不科学又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预算质量,导致预算结果脱离实际。如果不能够及时予以解决,将会造成预算收支结果错误,继而对明年各项收入的预测结果造成负面影响。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利用业务部门的计划方案来预测预算收入,其中包括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此外,还要根据国家政府所制定的经费开支规定来预测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以人力资源支出为例,行政事业单位会参考上年8月末在册的人力资源局人数来核定支出,但从上年度的9月开始,直至预算年度的12月,人力资源的数量变动会对人员支出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直接影响。
(二)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度不够。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预算管理情况,其中存在着考核意识差、指标设置不明确等现象,由于缺乏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各部门人员的执行力不高,随意现象严重。在管理实践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全面了解,缺乏系统化的分析与评价,各项控制与考核工作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进一步了解资金投向的准确性、核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是否存在预算支出问题等等。由于缺乏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因此弱化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应有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与预算管理有关的执行机制和责任机制,对员工难以形成正向约束,在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用途改变的问题,极易滋生腐败。
(三)单位预算管理调整不规范。在特定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但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逐级审批。但由于当前的预算编制不够完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有关于预算调整的追加工作十分随意,严重影响了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预算管理方法缺乏统一标准,并没有对调整内容和审批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很多编制人员在没有核对预算数据的情况下即盲目通过调整要求,为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一)促进编制环节科学严谨。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编制改革工作时,务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现状,合理利用多种手段来合理解决。针对原有预算编制模式中所存在的遗留问题,灵活编排出控制方案,以此来促进编制环节的科学性与严肃性。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运筹帷幄,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制定出总量预算管理模式,紧密围绕预算编制的改革要求,分别优化财政收入的存量、总量以及增量等,同时还要集中整合项目资金、结余资金以及财政资金等等。在一年一度的预算执行实践中,如果涉及到预算调整的要求,则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审批手续,得到上级批准后重点核对追加经费,避免在某一环境中滋生腐败。其次,在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需要综合考量部门预算与零基预算,核对往年的编制预算结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明确的定额标准。在此处要强调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模糊项目,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最后,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在下文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容进行了图示介绍(图1),供参考。
图1 单位预算内容
(二)提升编制预算管理透明。在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时刻牢记对预算编制信息的披露,保证整个预算管理环节的透明化。更加详细一些解释,预算管理透明化所指的是对预算编制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预算数据以及信息来源进行明确披露,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上下级干部均可以完全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打造良好的编制预算改革环境,一方面能够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对预算编制改革的各项流程进行全面掌握,更好的配合后续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则可以发动民众的力量来提高监督力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还要设立专项机构来对预算编制的改革工作展开实时监督,通过完善激励政策来激发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采用督查与自检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预算管理效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事业单位在民众中的公信力。
(三)优化事业单位风控能力。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另外一个目标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地方政府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债务进行限额管理,在不打破风险限制的基础上,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合理调整债务限额。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预算调整方案中如实反馈自己在当前阶段中的债务变化,并在第一时间上报至同级人大常委会。在合理的限额范围内,科学搭配债券额度,并对后续的债券发行与兑付工作进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方债务的决定不再局限于地方政府,因此会大幅度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除此之外,预算管理还可以将公益事业的债务资本合理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出现无法负担的过高举债,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债务处置能力。不难看出,通过积极落实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将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规避掉很多不可控风险,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势必会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时,新旧模式的衔接也会促进编制问题的显露。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调整预算管理方案,为预算编制改革工作创造出良好环境。在未来的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改革时间,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从细节着手,积极完善资产配置、采购预算衔接以及绩效预算推行等各项工作,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相信通过多方努力,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能够高效率解决预算编制问题,发挥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