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亚博
义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 义马 472300
我国早在2002年已经提出了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诸多问题。在近十年的工作当中,公益性岗位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确认。公益性岗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保证低收入以及零就业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也能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益性岗位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涉及到的就业方向也在逐步扩大。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岗位职责界限模糊,实际的困难家庭可能得不到有效帮助。基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制度要被提升日程,并且要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就业援助也成为我国当前促进就业的方式之一。早在十年前,就业援助已经从政策上升到法律,实现了相应的转变。在法律制度当中,对于就业援助的对象群体、方法措施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讲,我国出台有关就业的条例和法规数量不少,但是相关就业援助制度的实施以及深入研究时间尚短[1]。
就业困难人员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例如,先天或后天造成的身体残疾、身体素质欠佳,或者是教育水平不高,在就业方面受到较大阻碍。第二种是受到社会发展影响,导致就业困难,例如原有事业单位进行转型、下岗失业人员等,这一类的就业困难人员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结构发生转型或改革,从而导致就业困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公益性岗位的产生以及发展被提上日程。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进行投资,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非盈利性质的公共管理服务,劳动人员通过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各地区、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基于当前的发展形式,适当的开发公益性岗位,并且要设置适当的岗位补贴。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岗位的结构优化,重点开发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并且给予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相应的社会待遇,保证其得到基本权益保障。
由于当前的公益性岗位的资料并不完善,因此,本次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当前公益性岗位的发展情况。线上问卷的主要受访对象为某省地区内居民,在调查过程中,一共收到有效问卷5420份,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问卷回收2459份,招聘单位2961份。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进行深入了解,在被调查的2961家应聘单位中,企业性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其中有1731家单位为政府机关,约占总数的58.46%,514家单位为事业单位,约占总数的17.36%,249家为社区,约占总数的8.41%,467家为普通企业,约占总数的15.77%。(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公益性岗位招聘单位性质以及占比情况
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公益性岗位主要一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主,主要为单位提供保洁、保安等服务。社区岗位多为服务性岗位,例如社区敬老院服务、协助管理等内容。在受访的众多企业当中,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人员多为高龄的失业人员,或者是已经登记的失业人员。其中,这部分企业在用人方面也拓宽了相应范围,企业在录用人员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涵盖了残疾人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退伍军人、城乡低保人员等。这其中的561企业,针对就业人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其中56.12%的受访者表示技能训练为其提供了基本技能,也具有实际使用价值[2]。
在相关的政策当中,公益性岗位补贴、保险等应该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于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期限已到,但尚未稳定工作的人员,可以适当延长补贴的领取时间。对于残疾人群体、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可以再次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安置。政府作为公益性岗位的主体,要在市场机制当中发挥相应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在发挥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到相应的管理体制当中。我国的经济体制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业形式也相对严峻。就业困难群体由于受到自身或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在市场竞争当中不具备优势,政府对于这一情况会及时进行调控,积极开放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为需要就业机会的人群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从切实角度出发,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相关问题[3]。除此之外,公益性岗位与社会之间也要形成良好的配合机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在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的同时,政府也要注重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提升公益性岗位的落实情况。
公益性岗位的从业人员在从业之前,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对于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也要及时签订用工协议等内容,促使双方能够及时履行自身义务,为公益性岗位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对于招聘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及时落实相应的政策补贴,并且按照就业人员条件进行详细划分,充分保证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由于就业困难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很难认识到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的重要性,可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政策。这也要求用人单位要积极履行国家法律法规,从切实角度出发,全面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的相关利益。
各地区在落实相关政策时,要根据当地实际发展趋势以及方向,进一步推进就业细则,做好政策下传以及服务工作。当前的就业压力在逐渐递增,合理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公益性岗位的提供不仅可以实现就业人员就业平等的权利,也能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生活自信,对于今后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推进带来积极影响[4]。公益性岗位主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可以积极参加政府或所在辖区举办的技能培训,或者通过自学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业困难人员也可以通过灵活创业等形式完成就业。在多种帮扶形式之下,相关从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过渡期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新工作当中,从而从根本解决就业问题。
随着当前公益性岗位的不断增加,国家也需要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定。当前的管理内容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细则以及实施从当前的岗位管理内容上来看,应该逐步完善待就业人员的鉴定标准,从而推动公益性岗位的后续发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以及管理,都应该积极顺应相应的法律内容,杜绝在公益性岗位当中出现玩忽职守等现象。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利用严格的考核形式保证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避免出现“领工资,不办事”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推行公益性岗位的过程中,相关用人单位要积极完善就业渠道以及就业岗位,针对不同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规划或指导,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也要注重签订劳动合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期满后,也能更好地融入到其他岗位当中。除此之外,相关管理岗位要积极鼓励公益性岗位人员自主创业等,为更多人员提供再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