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ET、NO及sVCAM-1水平与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1-04-26 09:16吕凌燕李红军黄萌萌王玉芝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听阈突发性听力

吕凌燕,李红军,黄萌萌,王玉芝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临清252601

根据我国颁布的诊治指南[8],突发性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至少存在相邻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近年来,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突发性聋人数均有所上升,在我国该病发病中位年龄为41 岁,无明显男女比例差异[1-3]。老年人普遍体质较差、免疫力降低,合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数较多,增加了患突发性聋的风险,加之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导致该病的致残率较高[4-5]。临床报道显示,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突发性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6-7]。本研究以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6 例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老年非耳聋体检者113 例(对照组),平均听阈≤25 dBHL。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8]中的诊断标准;(3)均为单侧耳聋;(4)均在本院接受至少14 d 的治疗;(5)入组前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6)患者知情同意。符合以上全部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2)严重心、肝或肾功能障碍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急性、慢性中耳炎患者或合并中耳炎手术史;(5)先天性聋者。具有上述任1 标准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 60~74 岁,平均年龄为(67.2±3.1)岁;男性61 例,女性65 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30 kg/m2,平均BMI为(23.56±2.31)kg/m2;听力损失分级[9]:轻中度(平均听阈26~60 dBHL)81 例,重度(平均听阈≥61 dBHL)45 例;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15 例,中高频下降型31 例,平坦型29 例,全聋型5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1~78 岁,平均年龄为(68.4±3.3)岁;男性59 例,女性54 例;BMI 为20~29 kg/m2,平均BMI 为(23.48±3.05)kg/m2。2 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1)全身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给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局部给药,同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2)抗氧化剂药物(金纳多等)、血液流变学治疗药物(巴曲酶),尤其针对年龄>70 岁的老年人,使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四项指标;(3)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铵等)、改善循环及减轻水肿的药物;(4)非药物治疗包括高压氧疗法、中医针灸疗法等。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按照治疗指南评估疗效[8]。完全恢复:平均听阈<25 dB;部分恢复:听力水平25~45 dB,改善程度>30 dB;少量恢复:听力>45 dB,改善程度15~30 dB;无改善:听力改善程度<15 dB。根据治疗情况,将听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与少量恢复的突发性聋患者归于预后良好组(=76),无改善的患者归于预后不良组(=50)。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采集对照组空腹静脉血10 mL;采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静脉血10 mL,分离血清,采用罗氏Cobas e 601 型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贝克曼AU 58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ELISA 法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中ET、NO与sVCAM-1 水平,试剂盒由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2)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统计不同年龄、性别、听阈曲线、就诊时间及听力损失的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血清ET、NO 与sVCAM-1水平;(3)比较不同预后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4)评价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在突发性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2 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检验;多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采用ROC 曲线评估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在突发性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ET、NO 与sVCAM-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2 组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表1 2 组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ET(pg/mL) NO( mol/L) sVCAM-1(ng/mL)观察组对照组126 113images/BZ_123_243_1126_266_1149.png69.17±13.88 50.92±7.58 12.413<0.001 57.29±19.08 38.23±6.64 10.036<0.001 528.58±112.67 341.11±48.49 16.337<0.001

2.2 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就诊时间≤7 d、听力损失轻中度的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显著低于就诊时间>7 d、听力损失重度者;不同听阈曲线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临床特征 例数 ET(pg/mL) /images/BZ_123_1046_1366_1069_1389.pngimages/BZ_123_1166_1366_1189_1389.pngNO( mol/L) /images/BZ_123_1530_1366_1553_1389.pngimages/BZ_123_1651_1366_1673_1389.pngsVCAM-1(ng/mL) /images/BZ_123_2032_1366_2055_1389.pngimages/BZ_123_2153_1366_2175_1389.png年龄(岁)性别就诊时间(d)听力损失听阈曲线≤70>70男女≤7>7轻中度重度低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77 49 61 65 75 51 81 45 15 31 29 51 68.43±10.67 70.33±11.49 68.39±11.48 69.94±12.34 67.15±13.08 72.14±11.58 67.15±12.69 72.83±9.87 64.92±8.32 69.87±7.66 66.44±11.33 71.56±8.88 0.946 0.729 2.200 2.596 3.143 0.346 0.468 0.030 0.011 0.025 56.64±15.47 58.34±11.69 56.39±15.92 57.85±16.32 55.09±13.34 60.52±16.92 55.35±15.47 60.76±12.63 52.88±5.87 57.38±7.28 53.34±10.64 60.77±8.70 0.658 0.403 2.010 2.003 6.136 0.511 0.687 0.047 0.047<0.001 526.64±105.87 531.63±113.05 525.79±108.94 531.21±112.27 517.45±68.62 544.93±83.49 518.53±68.55 546.69±85.66 528.84±46.55 531.58±81.31 517.94±74.11 540.35±66.35 0.251 0.275 2.020 2.018 1.388 0.802 0.784 0.046 0.046 0.250

2.3 不同预后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与sVCAM-1水平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预后的突发性聋患者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ET(pg/mL) NO( mol/L) sVCAM-1(ng/mL)观察组对照组images/BZ_123_243_2500_266_2523.png76 50 67.63±10.23 71.53±9.87 2.123 0.036 55.49±8.99 60.02±13.67 2.246 0.026 514.39±92.37 550.16±101.58 2.004 0.043

2.4 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对突发性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NO与sVCAM-1 三者联合评价突发性聋预后的AUC 为0.888,相较于单一指标检测的结果明显增大(0.683、0.724、0.728)(=3.268、2.471、2.478,<0.05)。见表4、图1。

表4 血清ET、NO 与sVCAM-1 评估突发性聋预后的ROC 曲线分析

图1 血清ET、NO 与sVCAM-1 水平预测老年突发性聋预后的ROC 曲线

3 讨论

目前有关突发性聋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推测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耳毒性药物等因素相关[1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此外还包括抗氧化、抗凝、高压氧治疗及安装助听器等方式,但尚无可靠的手段对患者疗效及预后进行预测,只能依靠治疗后的听力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缺乏时效性,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而血清学指标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实时评估患者病情发展。NO 和ET 均为血管活性因子,其中NO 由内皮细胞产生而释放,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ET 则属于缩血管活性肽,在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共同影响血管舒缩功能[12-13]。既往研究[14]指出,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血管张力增大引起ET 及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最终导致耳蜗损伤。本研究中,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清ET、NO 均显著升高,且不同就诊时间、听力损失、听阈曲线的患者血清ET、NO 水平差异显著,以上结果提示ET、NO 参与了突发性聋发展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研究[15]指出,就诊时间越短、听阈曲线处于低中频下降型的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更好。本研究中,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2 组,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ET、NO 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血清ET、NO与突发性聋患者预后有关,推测是因为ET、NO 水平越高表示血管张力更大,其血管内皮损伤、耳蜗损伤逐渐加重,听力损失更大,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

sVCAM-1 参与细胞分化、血栓与炎症反应等多个过程[16-17],本研究中,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的sVCAM-1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不同就诊时间、听力损失密切相关,与既往研究[18]结论一致;此外,预后良好组血清sVCAM-1 更低,提示sVCAM-1 与突发性聋的发展过程相关,对患者预后亦具有评估价值。考虑因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异常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将导致sVCAM-1 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引起耳蜗损伤,患者就诊时间越久,其听力损失越严重,治疗效果和预后越差。本研究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NO 与sVCAM-1 三者联合预测老年突发性聋预后的AUC 较单一指标检测明显增大(<0.05),提示三者联合对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情况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以帮助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综上所述,血清ET、NO 与sVCAM-1 对突发性聋预后预测价值确切,三者联合可为突发性聋预后提供可靠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但是本文仍存不足之处,回顾性研究选择病例有偏倚,且研究中患者均为单耳聋,有待日后扩大样本容量,纳入单耳、双耳聋病例,进一步探究ET、NO 与sVCAM-1 对老年突发性聋预后的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听阈突发性听力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更正启示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