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赛道难容上百家整车品牌上中游和“软服务”投资价值更大

2021-04-25 17:54何艳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渗透率整车赛道

何艳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A股56家新能源车相关公司中,有45家取得正向收益,股价上涨家数占比超过80%,其中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涨幅居前。而今年以来,涨幅排名前5的公司中,整车企业就占据了4个席位。接受本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看,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或难容下目前的上百家整车品牌,整个新能源车产业最大的利润点在于核心部件和软件系统研发,未来的制高点在于智能化,“软服务”价值凸显。

新能源汽车赛道更加拥挤整车企业遭“爆炒”但业绩跟不上

相比春节过后市场回调,新能源车板块回调得更早。1月25日,Wind新能源车指数创下阶段高点至今,该指数跌幅已经超过15%。但调整后有不少个股却走出独立行情。统计4月份以来新能源车概念相关公司,涨幅排前5名的公司中,整车企业占据了3个席位,分别为北汽蓝谷、小康股份、长安汽车。

整车企业市场表现之所以优于其他细分领域,或与新能源车市场销售回暖有关。同时,汽车销售结构继续转变,新能源汽车受益于低基数和持续推广,景气度仍在持续。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2.6万辆,同比增长327.44%,比2019年增长79.94%。从单月销量上看,3月当月销量仅低于2020年12月的历史最高值,连续月份来看,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10万辆。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股价表现较好的整车企业,业绩方面似乎有点跟不上。以4月以来市场表现最佳的北汽蓝谷为例,公司股价大涨近70%,近期一度连续收获3个涨停,而公司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亿至6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21.02%-7164.44%。再以排在其后的小康股份为例,公司股价上涨近50%,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亏损13.8亿至17.8亿元,同比下降2168.30%-2767.81%。

在最近被市场热炒的汽车概念中,北汽蓝谷也是标的股之一。据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上介绍,其与华为合作的HBT车型将搭载全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同样还有小康股份,4月20日,华为宣布与汽车品牌赛力斯推出华为智选生态新品类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正式入驻华为旗舰店。赛力斯SF5是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后的首次亮相,而小康股份正是它的制造商。

华为概念为这两家公司短期股价表现加了一把火,但业绩能否匹配,还有待持续观察。事实上,随着各方势力介入,新能源车的赛道已经愈发拥挤。前有蔚来、理想、小鹏三大造车新势力,后有包括华为、小米、百度、大疆、滴滴等在内的多家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它们能否都分到一杯羹也还要打个问号。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新能源车第一波风险投资热潮基本结束,第二波产业投资的热潮刚刚开始。近期板块走强,也是因为产业正在从萌芽期进入成长期,车路网都自己初步具备雏形,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推动,目前投入的资金量还远远没有到位。”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中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成本超过整车造价的一半了,近几年,随着锂电池产量规模迅速扩大,其单位能量密度提高很快,生产成本下降也很快,未来仍有很大下降空间,但目前看锂电池仍是电动车成本最高的单元,为了整车利润,车企肯定要控制和降低锂电池的成本,竞争激烈可想而知。”祁海珅进一步解释称,“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也会成为

全球最大电动车生产与消费市场,何况未来还有庞大的境外汽车市场,市场很吸引人也足够大,但容得下目前的上百个新能源整车品牌吗?十几年来家电行业品牌的沉与浮,也许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实版。”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中上游的机会更多

现在市场几乎达成一致共识,新能源车未来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因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不断上升。今年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7.3%,一季度整体为15.9%,而2020年一季度仅有8.1%。相当于渗透率提高了接近一倍。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计划到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至整体汽车销量的20%(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0年电动车渗透率仅5.4%)。鑫然投资研究总监孙霞表示,“这意味着届时销量将达到约600万辆,即使按此目标,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车的年均复合增速也有36%”。她推测,“假设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8.5%,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750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6%,而科技巨头的入场将有望使之进一步提速。”

而受碳排放新政、政府补贴、优质车型推出等多重因素推动,全球都在加速汽车的电动化。

但在这场新能源车的争夺战中,充斥着太多竞争对手,现在行业还处于“战国”纷争的状态。

从投资机会来看,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指出,“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个人的建议是:更多投放到可落地的层面。因为在充电池、无人驾驶等领域,已经竞争白热化了。而氢汽车领域,还欠缺成熟的技术和模式。我们可以借鉴19世纪的美国西部淘金热的场景,当时直接淘金的群体没怎么能挣钱,反而给这些群体销售挖掘工具和牛仔裤的商人却能大赚一笔。”

而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的孙霞认为,“既然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是确定的,这个赛道肯定是值得长期投资的。投资的时候不妨往中上游看,因为不管车是谁的,中游的制造业环节肯定是要参与的,中上游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反而是最受益的环节,也是未来最具有优势的投资领域。中游最核心的就是电池,跟电池相关的材料端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龙头企业也纷纷进入海内外各大电池厂商的核心供应商,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中游产业链的供应者。而上游则主要是锂、钴、镍这三大资源。”

“软服务”价值凸显有“科技+消费”的核心属性

祁海珅直言,“新能源汽车入局者接踵而来,显得赛道有点拥挤,但给新能源车做配套零部件的细分赛道却很多,比赛的形式和比赛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汽车轮胎、整体车架、内饰座椅等和传统燃油汽车一样是刚性配置需求,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这些成本很难下降且有长期上涨的趋势,何况新能源车的竞争场景,不仅是这些刚性成本的竞争,而是包括自动驾驶的“软”实力带来的增值服务竞争才是核心,谁更智能、更高科技、体验感更强,才能赛出水平,这给车企带来的溢价收入就会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大。”

安光勇解释称,“新能源车的价值链并不只有一两个(如:充电池、无人驾驶等)。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等后起之秀,应该找出适合于自己,且能够发挥出自己优势的模式,而不是一口气想垄断整个链条。比如:车联网、车信用、汽车相关的大数据等领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他表示,新能源车最大的“蛋糕”还是在核心技术,“如:无人驾驶、充电池等领域。但该领域已经竞争白热化,相对而言机会也就变少。个人更看好车上的服务领域,如:大数据、车上娱乐服务体系等。” 张孝荣也称,“整个产业最大的利润点在于核心部件和软件系统研发,产业未来在于无人驾驶。”

事实上,新能源车赛道已经挤满了各个领域的“玩家”,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手机厂商等都在纷纷试水。而新能源车的“软服务”高度认可。比如,华为的软件系统可以从一辆车上赚5000-10000元,如果大多数车企都用了华为的架构,那华为就赚钱了。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己开发产品,最终一定会价格下杀进入红海领域。

面对赛道上的诸多竞争者,如何甄别“王者”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对此,孙霞认为,“新能源车聚焦大众消费市场,在三电系统开发、整车开发、智能技术应用领域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以新技术驱动不断提升商品化。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制高点就是智能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消费品,需要同时把握住‘科技+消费的核心屬性。这类企业也最值得关注。”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渗透率整车赛道
我眼中的赛道
彩珠赛道大迷宫
海岛上的立体赛道
我国IPTV总用户数3.07亿户,同比增长6.7%
前5月重庆汽车整车出口量价齐升
预计明年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达51.6%
基于整车的汽车ABS性能检测研究
我国汽车工业整车与零部件关系的特征
整车重量管理控制方法的探讨与应用
纸尿裤市场每年1000亿却只开发了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