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念念不忘,为赣南苏区带来了什么?

2021-04-25 03:47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于都县赣南赣州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珍藏的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原件),静静地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与赣南的故事。

对赣南,习近平一直念念不忘。他多次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11年,习近平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央派了11个工作组到赣州来调研。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用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让外界将赣南称为“老区中的特区”。

《若干意见》明确对赣南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展品

于都县澄江村,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第八军第四师第二团驻军旧址。

“将军说我的家乡穷,为什么穷?人都没有了”

赣南确实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依旧没有挖断穷根。

到“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赣州还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

2010 年以前,赣州还有 1.8 万个村民小组、2.3 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 541 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还有 31.78%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不少农户还存在安全饮水问题。

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说,于都是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161户、164030人,贫困人口多、发展底子薄、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为什么这么穷?

赣南地处罗霄山脉,穷根扎在大山里,山地加上丘陵的面积占到83%,人均耕地只有0.635 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45 亩的一半,也低于江西省人均0.995亩。

长期困扰赣南苏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多年前战争造成的创伤。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红军后代钟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转述了一个故事。她说,段德彰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村子里的12位小伙伴参加长征,解放后活下来的只剩下他一个人。“将军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捐给家乡建希望小学,建立奖学金。后来于都老乡到他家中做客的时候,发现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4英寸彩色电视机。将军说我的家乡穷,为什么穷?人都没有了。”

《若干意见》中这样写道:“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礎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于都进入振兴发展最好的新时期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赣州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县。

在今天的于都县城,穿城而过的于都河一泓清水映照着两岸灯火璀璨,如果不是刻意提醒,很难想象这里竟然刚刚脱贫一年。

从2012《若干意见》出台到2020年于都脱贫摘帽,作为县党政主要领导,陈阳山对于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尤其深刻。

陈阳山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于都全县上下感恩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厚爱,铭记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爱,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先行者,于都在振兴发展中迈入了发展态势好、构筑优势多、民生改善实、社情民意顺的新时期。”

《若干意见》的确是于都高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于都县县长黄法介绍,《若干意见》出台后,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交通和能源项目在于都相继获批建设,例如,赣龙铁路复线于2015年通车运营,让于都成为赣州首批迈入动车时代的县,打通了至赣州、长三角、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宁定高速于2017年建成通车,打通了于都北上南下的对外公路运输快速主通道。

更重要的是国家级平台落户。2016年,《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国务院设立的县级经济振兴试验区范围,“共和国摇篮”瑞金、“将军县”兴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于都共建共享这一国家级平台,一系列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推动形成以于都为中心,宁都、石城、瑞金、兴国等地协同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是瑞兴于试验区的重头戏。

服装产业是于都的工业首位产业。从全国各地来看,只有于都将服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办主任丁有胜坦言,因为大家认为做服装不挣钱,听起来也不够高大上,所以并不重视服装业,而于都则因地制宜,选择了这个表面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的行业。

2017年,于都出台“服装10条”,推动产业快速成长。2021年初,于都修订新的“服装10条”,政策执行至2024年底止。

于都县委副书记李赣兴表示,“服装10条”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其背景就是《若干意见》给了原中央苏区特殊的政策支持,从而形成了于都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有的企业家心怀红色情结,比起其他地方,更愿意来红色于都投资。”

“从2020年开始,我们的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订单充足、数字驱动,整个产业迎来一个大风口,不少企业纷纷来于都投资。”陈阳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于都纺织服装全行业产值已经达到500亿元,“十四五”时期目标是达到千亿元。

到2021年底,于都纺织服装将建成核心工厂12家,全县的计划是到2023年核心工厂达到30家以上,卫星工厂达到600家以上,而且卫星工厂一半以上放在乡村。

“核心工厂+卫星工厂”是于都提出的一个独特模式。核心工厂一般位于县城,是承接大品牌、大企业订单,负责设计、培训、裁剪、管理、金融、品控等核心环节,卫星工厂由众多小微企业组成,还有一部分分布在于都各乡村,专门负责生产,两者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链条。

陈阳山介绍,卫星工厂放在乡村是一举多得,既可以盘活农村的闲置资产,壮大村集体收入,也可以解决农民的就近就业问题,还能解决城区用地用工的瓶颈问题,降低厂房投资或租赁成本,以及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于都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袁勇锋说,服装业能够吸纳非常多的人就业,在于都,做服装的小微企业多达3000多家,从业人数高达30万人。

于都县澄江村风貌

2020年10月,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于都考察服裝产业时强调,于都要坚定不移抓好纺织服装首位产业的集群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让更多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落户当地,加快打造纺织服装制造时尚名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和产业支撑。

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于都近年来牢记总书记“要把富硒品牌做起来”的殷殷嘱托,狠抓粮食生产,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年种植富硒水稻超过30万亩,年种植富硒蔬菜面积约22万亩,富硒脐橙基地达16.4万亩、富硒油茶种植面积达28.7万亩。

“我县生产的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很受市场欢迎,市场售价比一般农产品高出50%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普通农产品价格的3倍以上。如于都富硒丝瓜售价高时可达12元/公斤,梓山富硒大米售价高达30元/公斤。”于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振海说。

服务业也在于都也迎来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与红色培训很红火,近两年来于都参加红色研学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

对口支援,开启中央部委与赣南的“直通车”

为确保《若干意见》实施到位,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牵头,众多部委对口支援赣南,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

安远县“挑选”交通运输部作为自己的对口支援部门之一。2013年以前,这里是江西省唯一一个不通铁路、高速和国道的“三无”县。现在,安远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海关总署对口支援龙南。2018年12月,海关总署批复设立龙南海关,为赣南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国家卫健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都是于都的对口支援单位,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于都县。黄法表示,这些年来,于都抢抓新时代苏区振兴、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政策,积极主动向这些单位对接汇报,这些单位对于都形成了整体性、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一大批政策、资金、项目落地于都。国家卫健委先后将于都县列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县等,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推动于都医疗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缓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累计支持各类资金超过6000万元,在粮食仓储、富硒品牌打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于都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

2020年5月,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小学安装了自来水。当大家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水流汩汩而出,现场有的老师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是一所村级完小,始建于1959年,喝上干净的水,是学校200多名师生多年的梦想。

2018年,周保铜作为定点扶贫干部,从自然资源部来到于都县挂职工作,得知峡山村小学的情况后,他请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扶贫找水团队。

黄法介绍,作为定点扶贫于都的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在于都找水打井108口,解决了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需求,还为于都5000余亩富硒蔬菜基地提供了灌溉用水。

不光是找水打井,黄法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于都,不仅在政策方面给予特别关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大力支持,“要资金给资金,要项目给项目,精准化、个性化地为我们革命老区解难题、办实事”。

不仅是各部委对口支援,中央还专门安排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赣州有干部形容,部际联席会议就像是“通天”的高速公路,各县(市、区)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可以直接向各部委提报,恳请协调解决。

2020年部际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审议通过将长征江西段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在于都等地予以优先安排实施建设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范围是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

赣州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至2020年,贛州先行先试政策212项,各部委累计出台152个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或方案,安排受援地项目近4000个,援助资金210余亿元。

《若干意见》目标较好实现,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有了《若干意见》的支持,曾经关山重重的长征集结出发地,就像2019年底开通的昌赣(南昌—赣州)高铁一样,迈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昌赣高铁开通,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2020年4月26日,于都、兴国、宁都等江西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0年,赣州GDP达3645亿元,在《若干意见》出台前的2011年基础上增长2.72倍。

2021年2月19日,赣州市市长许南吉指出,赣州2020年全年GDP增长4.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9.2%,增幅位居江西第一。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900亿元。

回顾“十三五”时,许南吉说,过去5年,《若干意见》目标较好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累计获得中央和省支持政策1062项、重大项目332个、各类资金3162亿元,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提前3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20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赴赣州调研表示,江西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直接指导的结果,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大爱、对老区人民的赤子情怀。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于都县赣南赣州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州解放十周年纪念碑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国画作品《四季》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