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021-04-25 03:37杨志刚李松林吴旭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杨志刚 李松林 吴旭干

[摘 要]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关于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水产饲料学的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大类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响应教育部专业课程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有机融入思政教学的号召,分析探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基础、团队分工、思路和举措等,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上海海洋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A300347)

[作者简介] 杨志刚(1973—),男,新疆石河子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7-0013-04    [收稿日期] 2020-10-1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及水族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于2015年被列入校级和市级重点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以此为契机,梳理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新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项目,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传授饲料分析与检测技能;增加水产养殖生产实践内容,延长饲料生产实习周期,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与知名饲料企业如上海农好饲料有限公司、浙江恒兴饲料有限公司和浙江饲料有限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依托“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课程群教学团队”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本硕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群结构;以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为基础,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知识,尤其是苗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物饵料的生物学特性、基础理论,培养方法技能;理解和掌握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营养需求、水产饲料原料特性、饲料配方设计技术、加工工艺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养殖模式及饲料对水产动物生理和水产品品质的影响,熟悉饲料质量管理与法规,从理论上重视水产养殖幼体发育阶段和养成阶段物质供应的必要性、连贯性,最终形成营养—饵料—饲料—水产动物(幼体到成体)质量—水产品质量—营养生态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明确课程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陈乃松老师的带领及全体课程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程已经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并在积极申请国家级金课的建设项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三全育人”的要求和号召对金课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思政工作的融合方面,尚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拟对照国家级金课建设对“三全育人”及思政教学的要求,探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思政教学要点,形成该课程较为系统的德育教学案例,以促进该课程的国家级金课项目的申请和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工作基础

在陈乃松老师的带领下,课程组教学团队以提高“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教材的更新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运用、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教材的编写等;结合水产养殖生产实际与相关学科的发展,积极争取课题。2011年课程负责人陈乃松教授参与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二版)的编写工作。近几年来,课程相关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以及农业部、上海市农委和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拓宽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团队以培养出思维活跃、知识全面、能够进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摸索,设计并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的课堂讲授,结合网络自学、专题设计、“翻转课堂”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结合多年前學院推行的“导师制”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本硕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已有意识地选拔一些对科研感兴趣的大二或大三学生进入教学团队实验室,在研究生的协助下,开展饵料生物培养、鱼虾营养消化生理、饲料安全与水产品品质、河蟹营养与生殖的科学研究。从文献查阅与跟踪、文献阅读与汇报、基本实验技能、各种专业软件使用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全面训练,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巩固和提升课堂所学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理论知识,激发其学习动力和科研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形成基本的科研素养,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在上海教委实施的本科教学激励机制的带动下,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扶持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想多上课、用心上课、上出学生满意的课的教学态度风行。2018年在新的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教学团队已经在专业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政目标,也在教学大纲中添加了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摸索,该课程在思政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素材,并在多轮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把专业知识要点和育人要素有机融合,将蕴含在知识点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深处的丰富思政元素发掘、加工和利用,采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注重启发,让学生易于掌握、印象深刻,逐步形成了切实可行且系统的思政教学要点及德育教学案例。

二、课程建设的团队及分工

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目前由6人组成,年龄结构含老、中、青梯队,学缘结构含本校毕业、名校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海外留学等,结合各位老师的专业背景及学术专长,使其负责相应专业班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课程教学及思政建设。杨志刚教授为课程思政建设总负责人,负责制定各个专业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思政建设要点和育人要素;2010年主持上海海洋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动物营养学建设;2011年主持海洋085工程课程建设项目动物营养学建设;2015年参加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2018年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018年作为主要参加人,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讲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荣获2018—2019学年春季学期好课堂;2019年荣获首届上海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陈乃松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肉食性鱼类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兼任浙江科盛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好饲料有限公司等技术顾问,负责水产养殖专业健康养殖方向授课课程的思政建设。李松林副研究员主讲“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饵料生物培养”等课程,上海市金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要参加人,负责水产养殖专业营养与饲料方向授课课程的思政建设。华雪铭教授主讲“饵料生物培养”“饲料分析检测”等课程,2017年主持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课程群教学团队”,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项目“水产养殖营养饲料方向生产实习方案实施效果预评估”,2018年主持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本研一体化教学团队”。负责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授课课程的思政建设。冷向军,主讲“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主编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负责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授课课程的思政建设。吴旭干教授主讲“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繁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等课程,2014—2016年主持上海市教委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201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微课比赛上海赛区三等奖,负责水产养殖卓越班授课课程的思政建设。

三、课程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课程思政建设在整体设计上,围绕学校培养“服务于中国及世界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把专业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及“三全育人”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和观赏水族的专业感情,培养和传承勤朴忠实的海大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结合课程本身的专业特点,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相结合,以课堂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创建了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培养有素养、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注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积极上进、踏实肯干、钻研创新、团结协作、意志坚强和品质优良等为人处事的态度、道理和精神,为我国水产养殖和饲料企业输送专业扎实、品质优良、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绪论部分,介绍饲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引导同学们树立为国立志、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先从专业知识引入,饲料是水产养殖业的三大要素之一,饲料成本占水产动物养殖产品成本的60%~70%。另外,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水产饲料的年产值达到千亿元级的规模,水产饲料产业是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让同学们认识到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和将来就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产饲料行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饲料工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支撑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联系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纽带,是关系到城乡居民水产品供应的民生产业。

通过介绍动物营养及水产动物营养前辈的一些工作,让同学们树立以营养界大师为榜样、扎根水产、饲料兴国的理念。重点介绍以下几个大师:(1)杨凤,我国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畜牧业和动物营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李爱杰,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学研究的奠基人,2011水产风云榜年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建立了中国对虾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填补了我国虾营养研究的空白,他的研发成果先后转让给16家企业,创造产值超过100亿元;(3)王道尊,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开发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是中国水产营养与饲料三十年十大奠基人物。

在第五章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方法这部分,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以研究方法的突破为先导的,合理且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制定是研究成功的一半。培养同学们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身上完美统一。袁老一生都以让更多的人摆脱饥饿为目标。在科研上,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具有国际视野,开創自花授粉的水稻杂交育种理论;在物质利益面前,他甘守清贫,不图享受。他有着大师风范,长者风度,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袁老的一生都是文化自信和时代精神的践行者。而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第七章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部分,引导同学们树立行业责任、培养“三农”情怀。介绍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最早提出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添加问题,为我国的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王武,其荣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菜篮子十佳科技功臣、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王老师早年不辞辛苦,在基地长期蹲点开展科研实验,他的“大面积高产技术”不仅解决了上海人民的“吃鱼难”问题,也为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的认可,获得了国家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荣誉。同时,王武教授作为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为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介绍李应森,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专家,上海市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上海市精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教师。作为渔业科技入户的专家,每逢暑假,他都会冒着高温酷暑,给渔民讲授科学养鱼知识。为了渔民、为了学生、为了教学事业,牺牲自己,服务学院、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由于长期劳累,李应森教授不幸英年早逝,但他这种“勤朴忠实”的精神永放光芒。引导同学们培养和传承水产界前辈们勤朴忠实的海大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

在第八章飼料配方的设计和加工部分,介绍我国饲料加工机械业的发展历史,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是水产养殖的起源地,最早陶朱公范蠡著有《养鱼经》,但是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工业的兴起极大促进了饲料产量的提高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饲料占有量都远远超过我国。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时间短,基础较薄弱,且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是我国的学者、专家及技术人员知难而上,不畏困难,把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创新结合起来,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水产饲料生产总量达到并保持世界第一的水平,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在第九章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评价部分,强调以优质配合饲料逐渐取代冰鲜杂鱼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通过提高配合饲料的品质,以及推广和普及配合饲料的使用范围,促进鱼粉和鱼油等植物蛋白源替代动物蛋白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渔业资源,降低了疾病发生率,保护了养殖环境,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YANG Zhi-ganga,b, LI Song-lina,b, WU Xu-gana,b

(a.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Aquatic Science, b. Research Center of Fish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is a course on the principles of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aquatic feed science. I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quatic science majors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nd an applied course with equal emphasis on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oriented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at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patriotism, cultural literacy,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moral cultivation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work foundation, team division, ideas and measure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pragmatic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and the sense of devotion to serve the countr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