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王建国,张灵芝,尹世东,段正海
(1.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 武威733000;3.甘肃省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站,甘肃 武威733000;4.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人民政府,甘肃 武威 733000)
借助外源性激素作用于母牛卵巢,使其按照人为设定的预定要求发生变化,经过孕激素处理的母牛卵巢机能都处于相同阶段,从而达到发情同期化。从而得到更多的选用母体,为群体性繁殖、统一化管理、目标化培育奠定种源基础。本试验是为了探索氯前列醇钠不同注射方式对同期率和受胎率的影响,为简便易行的同期发情方法提供依据。
选择能繁母牛186头,其中能繁经产母牛151头,能繁育成牛35 头。试验期间牛只膘情中等,饲养营养统一。
1.2.1 试验主要药品
氯前列醇钠(2 mL:0.2 mg/支,宁波)。
1.2.2 实验用耗材
一次性长臂手套、注射器(5 mL、10 mL)、氯化钠、脱脂棉、75%医用酒精 、纯净水、石蜡油等。
1.2.3 试验主要仪器
输精枪、显微镜、输精枪外套等。
1)把试验牛随机分为1组和2组,进行同期发情技术处理。
第1组:采用氯前列醇钠一次法进行处理,经直肠检查子宫体、卵巢、黄体发育良好,符合人工授精条件的母牛采用氯前列醇钠一次法处理,按照2支(2 mL:0.2 mg/支)/头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在肌肉注射后的36 h后观察发情情况。
第2组:采用两次氯前列醇钠法处理,2支/头(2 mL:0.2 mg/支)的剂量进行臀部肌肉深部注射,记为0天,第11天进行第二次注射,仍依照2支/头(2 mL:0.2 mg/支)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36 h后观察发情情况。
2)人工授精。采用氯前列醇钠法诱导处理后,认真观察处理牛只的发情情况,观察到有发情情况后进行人工授精,每次间隔12 h,共进行两次输精,每次输精1支,早晚各1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到60 d 后用直检法进行怀孕情况的检查。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对确诊妊娠的母牛进行科学精细化的分群分栏饲养。
本试验选择了186头能繁母牛分组进行了相关试验,分别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氯前列醇钠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 在注射第一针时要选择根据直肠检查子宫体、卵巢、黄体发育良好的母牛,即母牛处于发情时期。选择经检查卵巢上有黄体的牛,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采用两次氯前列醇钠法处理,按照2支/头(2 mL:0.2 mg/支)的剂量进行臀部肌肉深部注射,记为0 d,第11 d进行第二次注射,仍按照2支/头(2 mL:0.2 mg/支)的剂量进行臀部肌肉深部注射。本试验注射一次氯前列醇钠和注射两次氯前列醇钠,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期发情率分别达到了56.67%和78.13%,两次氯前列醇钠法较一次处理效果好,差异比较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采用氯前列醇钠不同方法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采用氯前列醇钠一次法和氯前列醇钠两次法对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的牛进行人工授精,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受胎率情况。通过试验数据得知两种处理方法均达到试验要求,两种处理方法的受胎率达到了66.67%和70.67% ,氯前列醇钠两次法比一次法受胎率稍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2所示。
表2 采用氯前列醇钠不同处理方法对受胎率的影响
1)氯前列醇钠,具有高效溶解黄体作用[1],是用于牛同期发情比较理想的药物。肌注氯前列醇钠两次法受体牛同期率78.13%显著高于试验牛。试验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牛的同期发情率影响较大。同期发情后,两组之间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受胎率与同期发情时用药方式的关系不大,用氯前列醇钠两次同期化处理受胎率稍高,但与氯前列醇钠一次同期化处理差异不显著。
2)由于牛的发情周期和妊娠周期长,不同牛只的发情时期不同,发情、配种、产犊贯穿于全年,在生产和管理上得不到统一,非常不利于规模化养殖和生产。由于同期发情技术通过注射具有溶黄体功能的氯前列醇钠[2],诱导不同牛只进行同期发情,规模养殖场可对同期发情的牛只进行同期配种,然后再统一组织生产,大约在同一时间产犊,可以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对牛只的统一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时,两次法可与一次法同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效果,适于在繁殖母牛生产一线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