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斌
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当高速公路建设处于半干、寒冷气候分区,针对施工工况变化调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指导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切实实现“用数据指导施工”。
本项目沥青面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均为改性沥青混凝土,本次研究只针对上面层AC-16施工工况及技术特征提取情况进行技术分析研究。
1) 上面层
(1) 骨架密实结构→模拟:高水平、精细化施工;
(2) 高粉、细料不少、干涉料多→模拟:工程收尾阶段,材料拼凑;
(3) 中间料不少、干涉料不多、接近中值→模拟:S型连续级配(工程常用) ;
(4) 粗料多、细料多、中间料少(所谓的“粗”) →模拟:有骨架、缺少嵌挤;
(5) 空隙较大(6~8%或8%以上) →模拟:较差的生产工况。
室内模拟:通过混合料设计,矿料级配、油石比、组成结构、粉胶比参数进行调整。试验材料采用SBS I-C型改性沥青,矿粉采用石灰岩磨细矿粉,上面层的粗集料采用含铁闪长岩、细集料采用石灰岩,试验设备主要采用工地试验室现有配备,部分借助专业检测室[1]。
1) 矿料级配
表1 合成级配材料用量
?
表2 混合料级配曲线
2) 油石比
统一采用4.8%。
3) 组成结构
图1 混合料组成结构
4) 设计参数
表3 设计参数汇总表
数据分析:这里仅讨论关键指标空隙率
(1) 级配4<级配1=级配2≈级配3<级配5;
(2) 级配1、级配3的2.36mm以下通过率基本相同,4.75mm及以上部分通过率不同,这与二者空隙率存在一定的关系;
(3) 级配2的细料、矿粉用量多于级配1、级配3,有助于提高密实性;干涉料2.36-4.75mm同样多于级配1、级配3,数量过多,反而起到降低密实性,两者抵消,最终使级配2的空隙率与级配、级配3相当;
(4) 级配4,与级配1相比,粗料减少、细料增加,空隙率降低;尽管骨料不少,但缺少嵌挤;
(5) 级配5,缺少足够的细料填充,已经接近半开级配(空隙率为6~12%)[2]。
1) 低温性能
表4 低温弯曲试验检测结果
从本次试验结果看,油石比较高的情况下,级配方面的变化对低温性能有较大影响。
(1) 缺少足够细料填充的级配5低温性能最差;
图2 低温小梁破坏形式
(2) 最大一档粗骨料用量多但缺少嵌挤的级配4不如骨架嵌挤结构的级配1;
(3) 级配2>级配3>级配4,这可能与最大一档粗集料的减少有关。
2) 高温性能
表5 车辙试验检测结果
图3 5组车辙试件
从本次试验结果看,骨架嵌挤密实型级配(级配1、3) 的动稳定度指标最好,其次是S型级配(级配2) ,骨架堆积密实结构(级配4) 动稳定度指标较差,骨架空隙结构(级配5) 的动稳定度指标最差[3]。
3) 水稳定性
受工地试验条件制约,仅进行了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指标检测。
表6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检测结果
从本次试验结果看,级配2的残留稳定度数据偏低,这应该与粉料含量偏大有关,粉料的表面积比矿料大,粉料用量过大会降低沥青胶浆的黏性,导致沥青与0.075mm以下颗粒形成的玛蹄脂容易从石子表面剥离,从而影响水稳定性。
4) 构造深度
表7 构造深度数据汇总
从本次试验结果看,对于构造深度指标,级配5>级配1>级配3>级配4>级配2。
5) 小结
综合各项性能,寒冷地区的上面层首先推荐选用骨架嵌挤密实型级配,其次是S型级配,应避免出现级配5的情况[4]。
针对几种路面施工工况,通过有限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粒径最大一级粗骨料含量增多,不意味着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提升,骨架嵌挤密实型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好于粗骨料堆砌式的形式。因此,“最大粒径多、抗车辙性能好”的观念是错的;
(2) 油石比不高的情况下,粉胶比的增大,会逐步降低混合料的粘黏结力,表现为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的下降。因此,对于AC型混合料,“矿粉用量可以加到7~8%”的观点是错误的;
(3) 考虑了嵌挤的S型级配也值得推荐,因其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应用性,尤其对施工机械的适应性更强,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因为时间和条件所限,仅对有限几种工况进行了模拟,在后续研究中,应增设其他工况,以及结合动弹性模量、浸水汉堡、疲劳性能等评价方法进行更严苛的耐久性验证,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评价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