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排球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对习练者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它不像其它运动容易“上手”,因此初学者很难产生较高的兴趣。[1]正面垫球是垫球技术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发现学生学习垫球技术时心理障碍较大,在动作各个环节会出现不同问题。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2]。目前有关体育类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少,倪威胜[3]等对丹麦与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分析发现,两国体育课的内容、教法、特色、理念、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冯庆梅等[4]发现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霍军[5]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组织形式始终如一、教法老套、单一、学生交流少等问题;彭小伟[6]构建了一个“三层次、三标准”整体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班玉生、张海军、梁子军等对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7][8]。
综合已有研究不足,本文尝试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学生进行排球技术学习的实验研究,旨在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垫球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为排球垫球技术教学提供实证依据。
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19级本科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84人,每个班各42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生)。
1.文献法
根据研究需要,从中国期刊网、维普全文数据库查阅有关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针对教学实验的设计、控制因素、教案编写、课程实施和评价指标等问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高校排球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进行访谈,探索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教学实验法
采用相同学时进行教学实验,分别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组(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学习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获取数据对比分析。
(1)教学实验的时间和地点
实验时间:8周16学时;
实验地点: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排球场。
(2)教学实验框架
如图1所示。
图1
(3)授课教师与教案编写
授课教师为排球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级裁判员,排球技能和理论水平已达到排球公共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两组都由笔者进行教学。
由于需要提前编写教案,笔者会根据本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作为前提来设计“合作与探究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向专家核实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在此依据下,为正式实验做好铺垫。
(4)实验因素控制
①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和排球垫球技术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随机抽取的两个自然班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试其是否存在差异性。
②正面双手垫球前测方法:两人自由结合,相距3米进行对垫球,球落地或其中一人连续垫击两次或多次测试结束,每球一分。
③为避免因时间过长造成实验内部效度降低,保证测试结果的实效性,所有测试均在最后一次课进行。
④实验组采用“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及场地条件相同,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保证教学实验的严谨性。
⑤本实验采用单盲测评法,最终考核时不告诉考核教师学生的组别、将两个自然班打乱顺序进行测试。
(5)测试指标及方法
①实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
测试内容:身高、体重、36M移动、立定跳远。分别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垫球进行测量。
②实验后的测试及评价标准
教学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身体素质、两人正面对垫球技术测试。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技评测试和达标测试。
③制定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评价标准
如表1、表2所示。
表1 垫球技术技评标准
表2 垫球技术达标标准
(6)“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
如图2所示。
图2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逻辑分析法
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对比、概括和分析。
实验前身体素质进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表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36米移动、立定跳远P值结果分别是0.732、0.973、0.510、0.786,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身体素质测试中,两组受试者在四项身体素质中测试结果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受试者身体条件相当,可接受该分组形式。
表4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人对垫球比较分析
在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后,又对两组学生进行排球垫球技术测试,了解学生垫球的技术,并确定两组之间不具有差异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人对垫测试中的结果均为1.89±1.014个,P值为1.00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垫球测试结果来看,两个组的垫球水平在1-2个,并且在技术动作中出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可以视为“零基础”,实验分组较为理想,具有实验意义。
表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专项素质比较分析
实验后再次对两个组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6米移动的P值为0.576,无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中,实验组和对照组P值为0.531,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果可以分析出,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并不大,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课程时间间隔太长,并在素质练习方面强度不大,不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更多的影响,另外,因初期学习排球垫球技能,训练负荷很小,因此实验前后身体素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在本研究预料之中。
本次教学实验在双人对垫的测试中加入了技评,在经过专家的确认后,制定了本次实验的评分规则,分别以动作质量来确定评分标准。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值为0.003*,同时也反映了,实验后技评成绩实验组技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人对垫球技评成绩比较分析
表7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人对垫球达标成绩比较分析
排球垫球的技术中,垫球时的准备姿势、移动步伐、击球时机和击球位置并做到全身协调发力才是垫球技术的核心部分,只有熟练掌握以上的技能才能提高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在实验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垫球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值为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达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讨论、分析、合作、寻找答案中快速建立运动机能,形成有效的技能动力定型,有效地提高了排球垫球技术。
2.“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垫球技术学习的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了“普系”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从而激活了学生对“枯燥”的基础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愿望,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
3.“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思考、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互帮互助的形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体育课程中,自觉的学习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