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是世界上但凡幅员辽阔或者文化丰富的國家
都会折射出两个可以相呼应的中心,
他们可以南北泾渭分明,也可以互为补充。
还记得狄更斯的双城记里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值下地狱。
而今天所说的双城记不是狄更斯笔下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而是21世纪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当代中国。双城记是世界上但凡幅员辽阔或者文化丰富的国家都会折射出两个可以相呼应的中心,他们可以南北泾渭分明,也可以互为补充。有人说双城记应该是那种有着相同发展模式,相似历史遗迹或者具备相应血脉亲情的两座城市,也有人说双城记应该是互相竞争又互相融合的两座城市。我倒是觉得两种说法都没错,却又不完全涵盖。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在泱泱大国上下五干年的历史文化中,不同形态和格局的双城记也是足够惊艳四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古城转生现象,也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双城记。一个王朝的都城,在覆灭后他的继任者在拆了一座城市之后,往往还要在周围再建一座城市,从而使这个都城的外延更加地扩展,无论在地理、经济、军事、文化上都成为特别重要的枢纽和中心。
如汉长安和隋唐长安,他们并不属于同一座城市,今天的西安市是在隋唐长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两汉的长安城实际上在今天西安市区的西北。如六朝建康和南京应天府,今天的南京其实是朱洪武的应天府。但即使在很多人眼里南京就是六朝古都。如晋阳和太原,晋祠为什么距离市区那么远?严格来讲晋祠这片才是老太原,如今的太原是赵光义修的。如金中都到元大都,谁才是真正的老北京?今天的北京就是从这座元大都发展而来的。而咱们说的真正的老北京,其实是在北京西站的那一片。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都的双城市到如今我们说中国双城记,优秀的城市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如京沪、广深、成渝、宁杭,他们互为参照物,又互为他者。
最典型的北京和上海的南北文化,他们既泾渭分明,又渊源颇深,例如那些京派的知识分子都曾经生活在上海。20年代末,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都在上海生活过。上海是什么?上海既不是家也不是国,上海就是一座城,一座有着自身机理、血脉和灵魂的城市。
有人说上海文化是多元的,上海洋气而全球化,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因此北京的文化创造力要比上海强。确实如此,上海海纳百川,像一个大熔炉,包容而多元,而北京文化底蕴深沉,把中国文化的传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化之所以强大,源于内部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互为他者,彼此竞争,又相互提携,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