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洪飞(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黑龙江 大庆 163714)
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迅速发展,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产业,以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为主,其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他行业中,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化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乙烯工业的发展。乙烯的制作过程中,通常利用轻烃、石脑油以及轻柴油等进行有效的分解,按照规定流程完成乙烯的制作。在实际的分离过程中,其产生的温度不同,并按照不同程度的碳量在相对应的温度下分离。在该分离中可利用精馏的方式,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继而能够分离不同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通过压力作用,不同的成分分离的温度也不相同。例如碳三及其以上组分在正常的大气压强下,可直接分离;碳二组分分离的温度相对较低,通常为-40 ℃;甲烷等组分可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分离。在分离过程中,若温度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则需对低温泵进行加压,适当的调整,可有效分离出相应的乙烯。同时,在该物质储存过程中,需使其环境处于低温状态,因此对低温泵的工作要求相对较高,对其操作也有着较多的要求,针对其存在的操作问题应当加以注意。
表1 为大庆石化化工一厂裂解车间E1装置中低温泵参数。通过对表1的观察,在泵送环境下,其温度低,并且在脱甲烷塔回流泵操作时,其温度在-98 ℃,若将普通材料放置在该环境下,会造成材料发生冷脆的现象,加大了材料加工要求,工作人员需加以重视。
大部分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气态,如:乙烯、丙烯等,在其应用中,应当使其保持液态的状态。并且,泵具有较高的吸入以及出口压力,在乙烯装置中,对低温泵的应用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为此,泵体应具有密封高压以及承受高压的特点。
表1 乙烯装置中的低温泵操作参数
在乙烯装置中,低温泵操作还具有汽蚀余量低的特点。在泵送介质中,其源自于装置的贮罐。并且在该贮罐中,压力呈现饱和状态,汽蚀余量低,NPSHa通常趋近于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采用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其余量,从而避免产生汽蚀。
通过对表1的观察分析,在常温环境下,低碳量轻烃类的气化压力较高,并且在其正常工作温度中,其入口处逐渐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极易气化。使泵在运行中出现各类问题,容易引发振动、磨损等现象。同时,在低温介质经常在过冷的环境下,对温度的感知力较强,当温度变化在25%左右时,则气化压力可达到100%~200%。为此,低温泵在工作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要求泵体结构应力平衡,避免其发生变形的情况。乙烯温度、气化压力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乙烯温度、气化压力变化曲线
一般情况下,乙烯装置运转时间相对较长,大约在3年以上,并且处于连续运转状态下。由于低温泵需保冷,使其拆装难度较大,同时也极易产生故障,因此需提高泵组的可靠性,增加其运行周期[1]。
在乙烯装置的低温泵操作中,有着较多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更加重视。在低温辅助管路的操作中,应当在其进出口均设置相应的排气口,有利于操作人员实时检查其预冷的效果。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可有效排除泵体内的气体,以此开展灌泵操作,将本体中的气相线与罐的顶部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在低温泵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的现象。同时,还可设置相应的吹扫管口,有效进行清洗以及换气。
针对乙烯装置的低温泵操作相对复杂,时间相对较长,经常为3~4 h,在首次开车时会达到5~6 h。在日常应用过程中,需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完善对低温泵的有效工作,如:清洗、吹扫、预冷、开车等。
(1)清洗。在低温泵长时间的工作下,其内部会存有大量的油污以及水分。因此,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洗,避免其在低温下成固态,不利于低温泵的正常使用。在清洗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在泵内灌入汽油,有利于快速溶解油污,并利用氮气将其吹干净,然后灌入相应的甲醇,充分吸干水分,最后利用经过烘干处理的雾气将存留的甲醇充分清洁。
(2)吹扫和置换。低温泵清洗完成后,需利用氮气对其进行吹扫,并保持在60 min以上。低温泵传输的物质大多数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当低温泵中存留较多的空气,则会引发大范围的爆炸。为此,在传输前期,需在其内部摄入氮气,将低温泵中的空气进行充分置换,保证其体内的含氧量在标准内,当露点在-65 ℃以下时,则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在低温泵开车之前也可使用氮气进行置换。以此有效起到预冷的作用[2]。
(3)预冷。温度的变化对低温泵产生不良影响,容易造成泵轴弯曲。因此,在其开车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预冷,该操作也是开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若能达到预冷的状态,则也可将其看作60%的开车。但是在该操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加以注意,在预冷时,密封辅助系统逐渐达到工作状态,并且在预冷过程中,可先选用气相预冷,将介质缓慢地流入低温泵中。在该过程中,会使介质逐渐气化,低温泵中的部件,均处于气态介质中,该介质的热容量相对较小。为此,泵轴等温度上升也相对缓慢。同时,在该方式预冷下,操作人员应当及时开通相关接口,促使低温泵内部的介质不断气化,并关闭其阀门,避免较多的介质从管线中逐渐排放。在气相预冷过程中,其冷却速度大约在1 ℃/min,同时,逐渐增加进液量,并将排空管线关闭。此时,低温泵中的过流比部件会全部沉浸在介质中,在液体增加时,其速度仍然较慢,并且,在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不断打开气相线阀门,从而使气体不断排出,确保阀门能够常通。另外,在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可打开部分阀门,若低温泵中排空管线外表出现结霜的现象,则表明内部的气体排空,此时能够关闭阀门;当低温泵内含有介质时,应当保持1~2 h,保证低温泵的部件处于稳定状态中,温度未发生较大的波动。以此借助盘车的方式,有效检验转子的情况,确保其自由转动,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泵轴弯曲并且无法盘车,操作人员应当降低预冷的速度,以此达到良好的检验效果[3]。
(4)开车。在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后,若均达到合格的标准,可进行开车操作。若在检验时,无法盘车,操作人员应当将介质放出,提高低温泵的温度,使其达到常温的状态。并检查泵轴质量,对其进行更换。当盘车成功后,需再次进行预冷操作。
操作人员在开车前期,需保证各项系统均达到工作的状态,并且各项参数达到正常的标准。在开车后,操作人员应当加大关注系统运行情况,确保系统稳定。
乙烯装置中的低温泵在开车过程中,通常容易发生故障,因此操作人员在该过程中需注意实际情况。文章对相关操作进行充分阐述,可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