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 何劲 陶伊奇 JIN Shan,HE Jin,TAO Yiqi
1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方地区长时间湿热暴晒,底层架空空间相比室外广场、绿地,热环境更加优良,更加吸引人们停留[1]。城市高速的发展导致城市用地紧张,高校用地也面临窘境,建筑底层架空空间逐渐受到重视[2]。同时,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交叉学科的创新、学生非正式交流行为的频繁都需要新型的交流空间,建筑底层架空空间气候舒适,是高校师生交流场地的不二之选。
研究发现,人群到架空层公共空间的距离被认为是影响架空空间使用频率的重要因素,通常认为300~400m是一个重要的临界值,当学生距离架空空间超过400m时,其使用频率会迅速下降[3],同时架空空间的属性,如面积、空间净高、进深等都会影响其使用情况。高校架空空间在空间尺度和可达性相似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选择夜间照明良好、设施设备充足的架空层公共空间[2]。
建筑底层架空空间承载了南方高校大部分户外活动,已经成为高校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空层的物理环境与空间基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4],亦有对架空层设计手法和策略的相关研究,而对于架空空间的使用者,则较少对其使用行为和使用需求展开讨论。研究以深圳某高校架空开放式餐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作为公共空间的时段,从使用者行为视角对其进行使用后评价。
该架空开放式餐厅建成于2019年8月(图1),除了早、中、晚三个就餐时间段外,其他时间作为公共开放空间使用。餐厅东、南侧分别为17层和12层的新宿舍楼,西侧为6层的旧宿舍楼,北面为两个2~3层的旧食堂。该架空餐厅为正南北朝向,架空层层高4.5m,净高3.6m,柱网尺寸9m×9m,长宽尺寸80m×27m,面积2 160m2。架空层配备了照明、风扇等设施,座椅之间有1.2m的轻质隔板用于划分空间,座椅设施充足,配置了卡座、高桌椅、大班桌、联排与独立相结合座椅。为了便于研究,除去架空空间中固定的备餐及购餐区域,选取东侧和西侧座区为研究范围,西侧座区面积约为648m2,东侧座区面积约为330m2(图2)。
采用行为注记法分析使用者的行为特点与架空层空间要素的关系,通过结构问卷和现场访谈,收集使用者基本信息、到访频率和使用时长[5]。
经过连续一周的观察发现,早、中、晚餐三个时间段有特定的就餐功能,不作为研究时段;架空层上午时段学生到访较少,也不作为研究时段;下午和晚上使用人数较多,因此研究选取14:30~17:30和19:30~22:30两个时段对餐厅架空层的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调研。2019年的12月21日(休息日)和12月24日(工作日),深圳未入冬,气温18~24℃,晴天或多云,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研究在这两日的下午和晚上展开。
调研共记录使用者649人次,其中休息日到访368人次,工作日281人次,休息日的使用者到访人数大于工作日;下午时段到访234人次,晚上时段到访415人次,晚上的使用者人数多于下午;架空层的使用者以学生为主,使用人群在休息日和工作日无明显区别。
使用者行为可以分为休闲娱乐和非休闲娱乐两大类,其中非休闲娱乐可分为学习、家教辅导、作业讨论和社团会议等,其中作业讨论和社团会议较其他行为在使用人数上差异较大,因此采用单独符号标注;休闲娱乐主要包括饮食、棋牌游戏、休憩、聊天、派对等,其中饮食行为目的性强、停留时间短,派对人数多,行为特征与其他行为有所不同,分别采用单独符号标注。
1 荔天餐厅架空层实景
2 架空层平面示意图
3 下午行为注记示意图
4 下午时段到访人数及行为统计图
5 夜晚行为注记示意图
6 夜晚时段到访人数统计图
分析下午时段的使用行为(图3),无论休息日还是工作日,学习行为人数最多,休息聊天的人数次之(图4)。非休闲类行为的到访时间较为规律,在15:00~15:30之间;休闲娱乐行为的到访时间较为随机,多根据自身需求而定。所有行为(除饮食外)的使用时长基本维持在1~2h之间。学习行为偏爱西侧座区的卡座位置,休憩聊天行为更倾向于东侧联排座椅(表1)。
分析下午时段的使用行为,非休闲娱乐类人数比休闲娱乐的人数多,其中非休闲娱乐和休闲娱乐两大类别中分别增加了社团会议、派对两类行为,其他行为除了人数比下午时段多之外,无明显差异(图5,6)。大部分学习行为的使用者到访时间在19:30~20:00,休闲娱乐行为的使用者(除饮食外)到访时间较晚,多在20:30以后。饮食行为持续时长在20~30min,棋牌游戏的持续时长可达3h以上,其他行为的持续时长基本维持在1~2h(表2)。学习、写作业等非休闲类行为仍然倾向于西侧座区的卡座型位置;社团会议、派对由于人数较多,倾向于西侧座椅多、面积大的大班桌座位;其余行为的选择偏好较为随机,无明显规律。
通过行为注记可以发现,非休闲类行为更偏爱架空层边缘光线较明亮、视野相对开敞、座椅类型丰富且有一定围合性的西侧座区。休闲娱乐类的使用者在两个座区中分布较为随机,并无特定选座规律,但选座偏好仍然服从“边界效应1”。
表1 下午时段行为特点统计表
表2 夜晚时段行为特点统计表
7 满意度统计表
8 架空空间设计建议示意图
2019年12月21日和24日,现场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99%。问卷数据赋值后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3可知,18~31岁的学生为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占85.9%;80%的使用者来自周边宿舍楼,宿舍到达架空层的距离约在100~300m,通达便捷。博士生的住处在较远的宿舍区,受访者中没有博士生,证实了前文提及的空间距离影响使用频率。
到访目的可以了解使用者对架空空间的行为需求,如表4所示,当使用者有学习需求时,更愿意选择架空空间。
将1~2天到访1次的频率定义为“频繁使用”,3~5天到访1次的频率定义为“经常使用”,1~2周到访1次的频率定义为“偶尔使用”,3~5周到访1次的频率定义为“不太经常使用”,2月以上到访1次的频率定义为“基本不用”。统计结果显示(表5),“频繁使用”“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的人数占59.6%。由此可见,架空空间的使用程度虽不及自习室和图书馆,但也是高校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
调查使用者对架空层基本空间要素的满意度。空间要素包括视野开敞度、周边景观、内部装修、桌椅种类与分布、桌椅舒适度、地板防滑处理和夜晚照明。满意度为使用者对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空间私密性的心理感知程度。
根据分数划分等级,其中得分>4.5为很好,3.5<得分≤4.5为较好,2.5<得分≤3.5为一般,1.5<得分≤2.5为较差,<1.5为很差[6-7]。
如图7 所示,西侧座区的评价因子均值为2.64~3.84,东侧座区的评价因子均值为1.98~3.79,说明使用者对西侧座区满意度比东侧座区高,对西侧座区的心理印象更好。
将评价得分转化到对应等级,得出评价因子评语统计表(表6),除东侧座区的视野开敞度和自然采光两项评价较差外,其余评价均为一般或者较好,说明使用者对架空公共空间总体较为满意。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周边宿舍楼的学生是架空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且将近60%的使用者到访频率较高;非休闲娱乐类行为对架空空间的需求程度高于休闲娱乐;视野开敞度和自然采光是影响使用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该校架空空间使用者行为注记和问卷调查的分析,验证了架空空间是适应南方地区气候、节约用地、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的空间类型。
通过对研究结论的总结和延伸,提出如下建筑架空空间的设计建议:交通便捷、可达性好,服务半径≤400m(图8-a);控制周边建筑高度和楼间距,保证一定的视野开敞度(图8-b);铺装防滑地板,设置轻质隔板以增加空间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图8-c);适当增加夜间照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图8-d);设计趣味景观设施,通过绿植、水景等景观要素增加空间的丰富性,但不宜面积过大,可结合石制或者木质座椅(图8-e);适当划分架空空间,利用结构柱、轻质隔板、盆栽等划分出不同私密程度的子空间(图8-f);设置不同类型的桌椅,提高使用者的体验舒适度(图8-g)。
本研究在该架空空间投入使用一年后展开使用后评价,原计划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6月、9月分别采集使用信息,由于疫情影响,调研受限,结论仅在12月份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日后会寻找合适时机,继续对该空间开展使用后评价研究,以期得到更完整、更客观的结论。
表3 人口特征及到访距离统计表
表4 到访目的统计表
表5 到访频率统计表
表6 评价因子评语统计表
注释
1 2002 年,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对于一块场地来说,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场地边缘的特征,而不是场地的中央,人的活动也多集中于场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