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
摘 要:问题导学法就是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其探索求新。应用问题导学法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问题设计,只有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当,学生才会有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这将促使其主动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获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对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问题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108-02
学以思为基础,思以疑为源头。问题导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以疑导学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其产生探究欲望。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将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再辅以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对其核心素养发展也非常有益。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探究活动来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并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的运用主要涉及问题导入、自主或合作探究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几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导入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其能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在此期间学生会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其自学状态进行必要的监督,并适时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其自主探究效果。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其通过合作、互动等方式来增加探究深度,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探究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从而生成问题结论。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根据结论进行拓展延伸,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现状
问题导学法虽运用广泛,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旧存在问题。首先,部分语文教师的提问太过于注重形式,以致其问题设置缺乏科学性。新课改让多数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与学生互动,发挥其主动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以致教学过程中有合作有探究,满堂提问、气氛活跃,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此外,密集的提问让学生缺乏足够的领悟和思考时间,反倒容易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其次,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运用方法也掌握得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同样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部分教师在进行问题预设时,对难易度的把握不足,无法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符,让问题解答陷入僵局,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策略
问题导学的关键在于“问”和“导”这两个方面,因此对其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1.做好问题预设
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初中生思维的发展,引发认知需求,让其产生探索相关知识的欲望,从而真正达到以疑导学的目标。因此,问题导学必须要做好问题预设。问题预设通常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提前设计好在课堂教学时需要用到的问题,据此来编制导学案,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为了保证问题预设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进行问题预设。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让初中生在不参考任何学习资料的前提下来细看文本、课下注释、导读助读、课后思考等教材中所有与课文学习相关的内容。在看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可让其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这样,部分问题将会获得解决,但是仍旧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或者是疑惑非常大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其反馈出来,为问题预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教师在学生预习阶段收集问题并设计好预设问题之后,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问题提出者的名字一起展示给班级同学,在帮提问学生解惑的同时,也能让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师问题设计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其思维活跃性会显著高于自己思考时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完成之后,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交流自己在预习之时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疑问,每组将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总结出来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进行问题预设提供参考,这样也能增强问题预设的合理性。
2.做好课堂引导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更能体现其主体地位并锻炼其探究能力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而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教师、同学展开对文本的探讨,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类问题应当是学生依靠自身完成比较困难,但恰巧又是本课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解决这类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一起进行问题探究。一般而言,探究价值较高的问题难以直接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学生需要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才有可能找到答案。在进行这类问题的设计时,可以采用比较法、矛盾分析法等。比如,在进行《藤野先生》一文的讲授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比较法设问,将此篇文章与《阿长与〈山海经〉》相比,让学生探索二者在写作手法、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在讲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用矛盾分析法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花能够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与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矛盾性的问题,加深其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探究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生成情况。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预设问题进行探究只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环节,而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问题发现、生成情况的重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予以很好的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比如,在进行《绿色蝈蝈》这一课的教学时,预设的问题是:“绿色蝈蝈都有什么样的习性?”而在探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作者在描写绿色蝈蝈的食性时,让我觉得绿色蝈蝈是一种非常残忍而又贪婪的昆虫,而在前面的描写中,我又觉得作者是很喜欢绿色蝈蝈的,这两点非常矛盾,那么作者对绿色蝈蝈到底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提出的這个问题,就是其在课堂探究这一过程当中所发现、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刻意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
四、结论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高效的语文课堂则是精美无比的艺术品,而问题就是这件艺术品上不可或缺的明珠。问题导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对其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等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想要真正做到以疑导学,就必须做好问题预设、课堂引导这两项工作,从而更好地保障问题导学的效果。当然,语文教师还应当在不断的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方式、方法等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其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齐雅萍.核心素养下“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实施[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2]李大亮.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设计及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之友,2018(02).
[3]朱有萍.问题导学与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7(11).
[4]陈剑峰.问题群导学:初中语文生态型课堂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