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赜

2021-04-22 18:21许婷婷
成才之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名著阅读语文教学

许婷婷

摘 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重视并教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白洋淀纪事》为例,立足整本书阅读,以学生的素养提升为导向,设计“初读、再读、外化输出”三个环节,从情节、人物、语言入手,探讨红色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红色经典;《白洋淀纪事》;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036-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编写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红色经典的作品篇目较之前各个版本有所增加,这一变化凸显了语文教育中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白洋淀纪事》作为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部红色经典文学名著,教师用积极有效的方法進行阅读指导,将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白洋淀纪事》教学分析

《白洋淀纪事》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红色经典名著中有其特殊性。它以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小说为主,每一个单篇篇幅较短,阅读难度较小;不同于《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纪实性作品,它的语言质朴清新,整部作品充满着诗意的描绘。名著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平凡普通的劳动人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相对较近,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陌生的故事环境和一定的政治因素,学生难免觉得有所隔阂。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要求七年级学生能够逐渐在阅读中自主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旨内涵,品味文本语言。七年级正处于中小学衔接的关键阶段,教师对阅读的指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方面要延续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在阅读的深入性上做一些细致可行的指导。在《白洋淀纪事》的阅读指导中,笔者以学生的素养进阶为导向,通过“初读感受、再读感悟、外化输出”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为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白洋淀纪事》阅读指导策略

1.初读:把握情节,构建文本对话

初读阶段的主要阅读方法是默读和快速阅读。在初读阶段,教师合理制定阅读进度表,明确学生每天、每周的阅读篇目,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一周周一至周六可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周日进行回顾和完成相关任务;第二周可完成其他指定篇目的阅读。

初读阶段的阅读目标指向学生对情节的把握,为此笔者制定了以下阅读任务。一是每读完一篇作品,停下来思索一下,撰写故事梗概,字数为100字到200字。(必选项目,每天完成。)二是在阅读过程中对精彩语句、关键情节、有疑问处、深有体会处进行圈点勾画和旁批。(必选项目,每天完成。)三是为喜欢的故事或人物画一幅插画,或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故事制作“白洋淀朋友圈”。(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周日完成。)

七年级学生能够大致把握故事情节,但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做“批注”有助于学生将个性化阅读体验书面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思考、感受直接批注在文本中,通过文字与符号构建和文本对话的“桥梁”。另外,教师让学生通过画插画和“制作朋友圈”的方式将情节和人物符号化、图像化,并加入现代元素,能够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以文本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再读:把握人物,领悟精神内核

再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文,把握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精读经典篇章,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或泛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再读阶段旨在引导学生打破篇章壁垒,立足整本书进行精读,把握英雄人物群像,感受作品精神内核。具体阅读任务如下:一是制作思维导图。可根据篇章或不同的专题制作思维导图,可参考的专题有“白洋淀生活”(关注场景描写)、“多彩女性”(关注书中的“先进”与“落后”女性)、“‘诗意白洋淀”(关注作品的诗意语言)。二是为喜欢的人物写人物颁奖词,或编写人物档案。三是对《白洋淀纪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类人物进行总结。

《白洋淀纪事》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他们平凡,普通,渺小,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是一群有着“大情怀”的人。他们是年轻的丈夫,是孝顺的儿子,是很少见过孩子的父亲,更是机智沉稳、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她们是热忱善良的少女,是勤恳劳作的母亲,是思念丈夫的妻子,更是在后方积极投入生产、无条件支持丈夫抗日的坚韧乐观的巾帼英雄。书中有许多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个性中又蕴含着共性。以上阅读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流于表面的感受进行沉淀、梳理,再度回归文本进行精读和比较,从而归纳精神品质,构建理性思维。

3.外化输出:把握语言,升华家国情怀

第三个阶段的阅读重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跨文本阅读等方式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生生互学互助、小组对话探讨、师生共学等方式进一步把握文本。在教学方法上,立足文本语言,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将诵、读、写、议相结合,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感受作品中的人性之美和革命传统文化,升华家国情怀。比如,举办“诗意白洋淀”朗诵比赛,组织“小说‘诗化战争背景是否有其合理性”专题辩论赛,还可以举办“白洋淀精神永流传”读书会。

孙犁的语言质朴清新,他的笔下有鲜活生动的人物,有芦苇万顷,碧波荡漾,明月清风,荷花芬芳,读来如诗如歌,情韵悠长。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揣摩语言文字,感受孙犁的诗意语言,加深与文本的对话,将情感共鸣融入到文本语言与诵读之中。

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一些战争场面的描写感到困惑。如在《荷花淀》中,战士只用三五排枪、几个手榴弹就击沉敌人的大船;在《芦花荡》中,一个年迈干瘦的老头仅凭一己之力就成功报复了十几个敌人。这样的描绘,是否过于理想化了呢?通过辩论赛,学生将对作品中所展现的冀中人民淳朴乐观的品质、战斗的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更深入的体悟。

孙犁谈到自己塑造的女性形象时曾说:“她们并没有多少学问,但她们都能自觉地认识到斗争的实质,她们总是那么奋发、乐观、勇敢,为了解放斗争,情愿献出自己最心爱的人:丈夫、儿子、情人,献出他们全部的爱。”《白洋淀纪事》描绘了许多对抗战无私奉献、勇于献身、乐观豪迈的底层劳动人民。在读书交流会中,学生通过分享与倾听更能深刻体会冀中人民互助友爱、奋发乐观的美好情操和抗争到底、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这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历史语境中知使命、勇担当,树立远大理想。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有着特殊的时代烙印,镌刻着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指导中,抓住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特质,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层层深入的阅读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活动,将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吕剑.孙犁研究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名著阅读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