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芳 魏晓宾
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也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歌曲识谱视唱的教学一直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难点问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不能把识读乐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如音乐大厦基石的作用,那么小学低年级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根据自身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认知规律
小学生识读乐谱大致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信息,即耳朵和眼睛把音乐信息输入大脑;二是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即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形成一定的经验;三是信息的输出,即大脑对形成的经验进行转换,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识谱视唱本身是复杂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力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二、激發识谱兴趣
小学生害怕识读乐谱,在学习中要化繁为简,联系生活,让学生觉得这是生活中的东西,理他们并不远。从简单入手,促使其成功,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首先,学习节奏时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语言节奏,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接触节奏。例如: 知了的叫声就是附点四分节奏x. x 就可以把这个节奏读作“知了”; xx x 读作“大苹果” ; x x x x 读作“滴答滴答”。由此开始,将生活中的节奏提炼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逐步提升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选用一些学生爱唱的儿童歌曲或一些有典型特点的乐曲,学生带着兴趣唱后,能够较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感。由浅入深地增加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音准训练
音准是识谱视唱的核心,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唱准音高,始终是识谱教学的核心问题。要让学生唱准音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柯尔文手势是一种帮助学生确立音高关系的非常好的手段,能在空间上把所唱的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音乐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科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如果遇到唱不准的音程还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例如:演唱36时老师在琴上弹出“3”,让学生顺上行音阶找到“6”的音高,中间被填空的两个音只能默唱。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准确的音高,老师也可以适当用手势给予指导。
四、重视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对于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运用此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首先出示难点,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把节奏练熟后再唱曲。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2)不同节奏击拍法。即左手拍节拍,右手拍旋律节奏,学生边唱歌曲边拍。这种方法适用于节奏感较强的视唱曲,可训练一脑多用和左右手的协调性。
(3)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音乐的感知形象是多方面的,节奏千变万化。在视唱中用恰当的节奏,分声部击拍进行多层次练习,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完全能够很快地识读乐谱。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性便调动出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个别同学甚至能达到独立唱谱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