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思考问题:把游戏引入课堂的同时如何解决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游戏时间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量?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玩游戏”和“学数学”的关系?
背景介绍:"比一比"是在数数、读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进一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用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太难的,因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比较数的大小的问题,已经有一定的感知与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案例描述
片段一:比一比哪座山高(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
在教学中,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好,今天老师做导游带同学们去游览闻名中外的黄山。”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以期待的目光盯著大屏幕。此时,利用多媒体把孩子们带到了风景优美的黄山。学生兴奋地:“猴子观海!……”
师:“你觉得黄山怎么样?你想知道黄山有多高吗?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山有多高。”课件示图,学生齐读:“黄山,海拔1873米。”
再次随着大屏幕的滚动,又把学生带到了香山。学生:“哇!香山红叶。”
师:“你觉得香山怎么样?你想知道香山有多高吗?我们一起来了解香山有多高。”课件示图,学生齐读“香山,海拔575米。”
师:黄山和香山比较,谁高?为什么?
生1:黄山比香山高,因为四位数比三位数多。
生2:黄山比香山高,因为1873里有千,而575里只有百。
师:“同学们比较得很好,我们再来比一比 “951”和“63”谁大?为什么?”
生:951比63大,因为三位数比二位数大。
师:25和3560谁大?为什么?
生:3536比25 大,因为四位数比二位数大。
师:观察951和63、1873和575、25和3560三组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每组数中都有5。
(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结果因为老师抛出的问题过大,学生难以回答)没办法,老师只能再换一种问法:你们再观察每一组数的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吗?位数不同的数怎样比较比较快?这时,学生才发现:每一组数的两个数,他们的位数都不同,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片段二:第一次抽签游戏活动(从低位抽起)
师:“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兴奋地:“喜欢!”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写有“个、十、百、千”,如下图: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
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个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十位,第三次……
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
4、玩到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师生一起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并分别取名:红队和黄队。每队各选一位学生上前抽签。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要求:“我来抽签!我来抽签!”情绪高涨。
第一次抽签:红队抽到2,黄队抽到5。
黄队的队员高兴的跳了起来。
师:(随机采访一位黄队的队员):你为什么高兴?
学生:因为我们抽到的5比他们队的2大。
师:(再转身采访一位红队队员)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生:没关系,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学生说的真好,此时如果老师能追问学生哪一个位上的数最重要以及个位上的数有没有用,它表示什么?可能会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第二次抽签:
师:(对红队的队员)你们希望抽到几?
红队队员:9
师:(对黄队的队员)你们希望红队抽到几?
黄队队员:0
红队队员抽签,场内发出学生的喊声:“9!9!9!”或“0!0!0!”的喊声,教室里一片沸腾。最后红队抽到6,黄队抽到3。
师:现在那队暂时领先?为什么?
学生:红队领先,62比35大,6个十比3个十大。
第三次抽签:红队抽到4,黄队抽到9
师:现在那队暂时领先?为什么?
学生:黄队领先,935比462大,9个百比4个百大。
第四次抽签:
师:最后一次抽签了,你们紧张吗?为什么?
生:这是决定胜负的时候,谁抽到的数大就谁就得胜。
师:如果抽到的数是一样的那怎么办?
生:那就看百位上谁的数大谁就得胜。
师:如果百位上的数是一样的那怎么办?
生:那就看十位上谁的数大谁就得胜。
在老师不断追问下,学生领悟到:位数一样多,只要看首位上的数谁大。首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数谁大。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没有刻意要求学生说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在抽签过程中,老师巧妙地安排了位数相同(首位相同和首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既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产生互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促使他们不断深究,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让思维在成功的欢乐中跳跃。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红队8462,黄队6935。红队欢呼雀跃。
片段三:第二次抽签游戏活动(该放在哪个数位上好呢?)
改规则:把上面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第一次抽簽:
红队抽到2,把2放在了个位。
师:为什么要把2放在个位?
生:因为2比较小,放在个位比较合适。
黄队抽到5,抽签者把5放在了十位。
师问黄队抽签者:5放哪一位比较好呢?黄队的学生纷纷出主意,认为放在百位比较好,抽签者5改放在百位。
第二次抽签:
红队抽到1,把1放在了十位,黄队抽到2,抽签者把2放在十位,师反问:要是一会抽到4,那你不是吃亏了吗?抽签者又把2放在个位,师又反问:要是一会抽到1,那你不是吃亏了吗?最后抽签者把2放在了十位。
第三次抽签:
红队抽到7,把7放在了千位,黄对抽到6,把6放在了个位。
第四次抽签:
师问红队:你们如果抽到9,黄队至少要抽到几才能胜你们?
生:黄队至少要抽到8才能胜我们。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红队7612,黄队7526。红队再次欢呼雀跃。
美国教育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利用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调节对话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建构学习内容。老师利用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提炼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学生的思想得到认可,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案例反思:
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氛围是轻松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学习体验是愉悦的。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正是教师深感欣慰的地方。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没有创设一个这样的游戏活动,而是硬邦邦的把书上的那几幅图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表现会怎么样呢?他们肯定能学会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是,他们会学得这么轻松、学得这么快乐、学得这么热情吗?肯定不会,他们只会把学习当作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自己必须去完成。我庆幸自己没有让孩子这么痛苦的学习,我更庆幸自己不仅让学生学了数学,更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但是,一节课下来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学生的课堂练习量少,没有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把游戏引入课堂的同时如何解决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游戏时间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量?如果我把片段一省略把时间留给学生做课堂练习是否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