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画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儿童还未充分掌握语言表达和文字记录能力的前提下,绘画成为学前儿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表达世界的主要方式。绘画材料的丰富性,不仅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认知物体的色彩和造型,还可以让儿童对物体的质感和体量有更进一步的感知,提高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乐趣,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综合材料绘画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高认识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能力,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挖掘绘画所带来的创造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 综合材料绘画 兴趣 创造力
一、引言
绘画是培养儿童认知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是运用观察、感知、思考、组织、技法和材料等教学形式,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儿童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因此,合理组织教育活动,遵循美术创作规律,引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活动不仅能够使儿童快乐,并且可以使儿童增进知识,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也有利于儿童手眼协调一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儿童创造发展规律相一致。绘画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要加以相应的指导,尽量避免用固定的绘画方法来束缚儿童的思维。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忽略了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对绘画题材和内容的情感体验,绘画教学与呈现的作品出现单一化、模式化、图式化现象;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按成人的审美标准与思维定式进行指导,忽视了儿童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三是对儿童绘画作品评价过于片面,把是否造型准确、色彩合理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些评价致使儿童绘画语言样式趋于概念化、成人化,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创造性发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理解绘画对于学前儿童教育的真正意义呢?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对绘画学习的兴趣,并增强儿童的创造能力呢?如何使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呢?重点就是教师要运用丰富的绘画材料来创设探索性的绘画情境。
综合材料绘画针对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优势在于:一是丰富的表现材料使创作思路更加开阔,可选择性更强。二是突破传统绘画平面化、图示化的表现形式,儿童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其创新性和趣味性。三是以绘画与拼贴的方法进行创作,不仅很有趣,而且可以锻炼其观察能力和对物体造型、质感、颜色的感知能力,充分体现其生活化、多样性和适应性等特点。
二、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制订综合材料绘画活动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都有自身的年龄特点和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由于人们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知识性质和价值取向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制订学前儿童综合绘画活动目标时,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取向。儿童在综合材料绘画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原创性是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主要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行为目标。综上所述,制订合理的行为目标有利于儿童获得知识和艺术技能,过程目标有利于培养儿童在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综合材料绘画融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征
创作形式是学前儿童绘画与手工制作完美结合的综合表现。儿童进行综合绘画的过程中,能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耐心等,同时综合绘画也是人类基本的沟通手段之外的另一种表达自身感受的方式。对于多种绘画材料的使用,儿童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这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综合材料绘画有如下特点。
(一)综合材料绘畫贴近儿童的生活
西方现代艺术创始人,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把综合材料引入绘画创作中。他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如报纸、杂志等运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观者惊叹他“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从绘画材料中感受到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亲和力。学前儿童综合材料绘画大多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废旧物品,如报纸、布料、易拉罐、塑料瓶、沙子等。首先,要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独自去生活中寻找绘画材料,而不是教师为他们提前准备。这些材料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他们对这些材料的特性比较熟悉,从而更容易搜集和运用。其次,这些材料经过日常生活的使用,无毒无害,安全性较高,可以放心操作。最后,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些收集到的材料按照形状、颜色、材质等性质进行分类,并描述材料的个性与特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前儿童的创作灵感,使学前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综合材料的使用使他们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力和创意。
(二)综合材料绘画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征
游戏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天性好奇、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依托绘画材料的丰富性和贴近生活等特点,让儿童在较为熟悉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从而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优势。比如,让儿童感受到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三个乐师》的愉快氛围,先让儿童观察画面里出现的乐器,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用纸片把乐器制作出来拼贴在事先制作好的画面中。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的游戏性,可以帮助儿童创设出声情并茂的艺术作品。
(三)综合材料绘画具有兼容性和丰富性
学前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是课程中最活跃的环节,儿童通过材料的挑选、尝试性的实验,相互交流与合作,接触、了解、熟悉与掌握各种材料。综合材料绘画由于不受技法和材料的限制,因此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在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和手工技法相结合起来,表现技法的兼容性和材料的丰富性是综合材料绘画的最大优势。同样的美术题材,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自由选择,这样可以打破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界限,使儿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学习和掌握美术创作技巧。儿童不仅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能对美术题材做进一步的扩展和理解。
(四)综合材料绘画表现形式具有教育性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个被动学习的群体,教师不能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来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填充,而忽略了儿童成长的内心世界。学前儿童都具备主动吸收和学习文化的能力, 他们在其主观感知下会主动接受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融入环境的经验。这种主观感知能力与学习能力,比教师“灌输”的教育方式更加行之有效。儿童只有根据主动需求形成主动感知的认识,才能成为带有主观意味的心理体验,才能丰富和充实他们的心灵世界,使学前儿童有能力在新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成长和进步。比如,学前儿童用橡皮泥贴画的方法制作梵高的作品《星夜》,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和特点,用搓橡皮条的方式代替了单一的绘画工具,制作方式由平面转化为半立体图案。儿童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画家的用色方法、笔触轨迹和绘画意图,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绘画创作本身,并且突破了单一的形体复制和对色彩的被动接受,从而达到综合材料绘画教育性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材料在学前儿童绘画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解决幼儿园传统美术平面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教育性、认知性、审美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是一种丰富和提升。综合材料绘画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尊重学前儿童学习知识的游戏性特征,材料的兼容性和丰富性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更多创作拓展的空间,使他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其表现形式充分体现出学前儿童美术创作规律,从而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和教育经验。
参考文献:
[1]徐丹萍.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60-61.
[2]莊婉瑜.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1):70-72.
[3]闵寿珍.启发式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7(33):108.
[4]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陈鹤琴.幼稚生的图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8]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综合材料绘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QN201906010)的成果。
(作者简介:顾伟俊,男,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