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2021-04-22 01:25:16张金凤赵爱霞梁赢么荣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鼻胃脑干小脑

张金凤 赵爱霞 梁赢 么荣荣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致畸、致残率高[1]。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1%~78%,多数患者1周内吞咽困难逐渐恢复正常[2-3],但11%~13%患者仍会出现约6个月的恢复期[4]。此外,世界卫生组织 (WHO)指出[5],高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风险远超50%,误吸时间发生后食物无法正常到达胃肠,导致营养不良[6-7],若处理不当,则进一步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窒息等症状。本研究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应干预措施,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1月医院就诊的1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在我院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且临床症状符合2014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8];格拉斯哥评分(GCS)均<8分;调查研究前已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资料完整;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条件: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存在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对研究过程药物存在过敏或伴鼻饲管置入禁忌证;发生死亡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将发生误吸的6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误吸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误吸组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54~75岁,平均 60.94±5.72 岁;发生大面积脑梗死31例,发生脑出血18例,其他11例;留置鼻饲管时间≥20 d 39例,<20 d 21例。对照组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52~74岁,平均 59.27±4.98岁;发生大面积脑梗死40例,发生脑出血24例,其他16例;留置鼻饲管时间≥20 d 58例,<20 d 22例。

1.2 调查方法

1.2.1 基本资料 调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是否脑干及小脑病变、吞咽障碍评分、机械通气时长、进食体位依从性、是否使用鼻胃管、食物稠度级别、及时排痰、疾病认知度等。

1.2.2 误吸的评价 选择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测试方法[9],患者饮30 ml温开水,观察记录饮水全程指标,评分分级为1~5分,依次代表优(一饮而尽,无呛咳)、良(分2次以上饮尽,无呛咳)、中(一饮而尽,有呛咳)、尚可(2次以上饮尽,有呛咳)、差(呛咳多次,无法饮尽水),其中≥3分纳入误吸组,1~2分纳入无误吸组。

1.2.3 吞咽功能评估标准[10]采取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SSA)对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进行评级,主要内容包括:意识状态、软腭运动、头和躯干活动度、面部肌肉控制、呼吸模式、咽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时间等,评分范围1~46分,将其分为Ⅰ级高风险(35~46分)、Ⅱ级中度风险(24~34分)、Ⅲ级低风险(1~23分),评分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

1.2.4 进食体位依从性评估[11]采用进食体位执行表,主要内容包括:进食时抬高床头<30°、30°~45°情况。详细记录护士或家属进食体位情况,判断以90%以上进食体位>30°为依从性好。

1.2.5 疾病认知度 参考美国社区脑卒中预警症状和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研究及22个国家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12],设计脑卒中吞咽困难放置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患者疾病认知度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脑干及小脑病变、吞咽障碍评分、机械通气时长、进食体位依从性、是否使用鼻胃管、及时排痰、疾病认知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影响误吸发生的8项单因素中,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干及小脑病变(OR=4.689),吞咽障碍评分>24分(OR=3.883),机械通气时长≥7d(OR=2.954),低进食体位依从性(OR=3.143),鼻胃管应用(OR=3.427)是增加误吸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影响因素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期脑卒中发病3 d内出现吞咽障碍率约为50%~70%,进而发生营养不良、误吸风险,增加吸入性肺炎、窒息率[13]。本研究显示,年龄≥65岁、脑干及小脑病变、吞咽障碍评分>24分、机械通气时长≥7 d、低进食体位依从性、鼻胃管应用等是患者发生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多等是脑卒中吞咽困难的高发群体:由于老年患者食管括约肌松弛、咽喉部感知退化、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加上身体机能退化、持续卧床、胃肠道蠕动减慢,致使胃内食物滞留,增加误吸或反流风险,同时老年患者多并发假性球麻醉、心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等需接受诸多治疗手段,如:肌松剂、镇静剂高频使用、长期机械通气,这也易导致误吸。

(2)脑干及小脑病变为误吸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在于脑干延髓内存在咳嗽反射中枢,脑干或小脑病变会导致咳嗽反射中枢受损、造成反射障碍,而咳嗽反射利于排出呼吸道病理学分泌物与异物,所以咳嗽反射减弱或障碍极易诱发误吸,这与李鑫等[14]研究认为脑干及小脑病变是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致。

表1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单因素分析

表2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吞咽障碍评分>24分易发生吞咽障碍:评分>24分说明处于高风险吞咽困难,延髓吞咽中枢损伤严重,患者出现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延迟、吞咽肌肉运动协调性低等现象,摄食甚至唾液误咽发生率提高,误吸风险显著提高。

(4)机械通气时长≥7 d:机械通气尤其是气管切开等操作会损害正常气道生理状态,引发误吸[15],本研究也认为长期机械通气不仅不同程度损害喉环状括约肌,破坏正常收缩与扩张,还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机械通气时长≥7 d患者意识水平降低,胃肠功能退化、腹胀、胃内容物潴留量大,食管上部括约肌群受异常压迫,以上现象均增加误吸风险,此外,长期机械通气者咀嚼及吞咽感下降、心理焦虑、抑郁、恐惧加重,也会诱发误吸,影响康复进程。

(5)进食体位依从性低影响误吸:一部分源于患者自身长期卧床,需常翻身与体位变换,当咽部抬高不够、食管入口处抗张差,环状咽肌无法松弛,会造成食物留滞咽部,易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另外,医护人员有关进食体位重要性宣教不足,患者因无法独立调整体位,加上陪护执行力低、监督不足,无法确保患者最大限度吞咽,也会降低进食体位依从性,增加误吸风险。

(6)鼻胃管应用是患者发生误吸独立危险因素:尽管鼻胃管、鼻肠管均会降低误吸风险,但鼻胃管放置于胃内不同于,自空肠起送入营养液的鼻肠管,显著增加因胃动力不足导致的胃潴留,以及返流、误吸、呛咳等并发症情况,此外,临床研究显示,部分鼻胃管患者更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胃部痉挛等现象,营养液更易在胃内潴留,也会引发呕吐或误吸。

3.2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护理

为减少误吸情况发生,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患者鼻饲管,掌握脑卒中吞咽困难发生误吸危险因素,针对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切断误吸途径、减少误吸及相关并发症,提出护理对策如下:①体位护理。临床普遍认为,可持续性营养液输注患者最宜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偏瘫患者稍向健侧偏斜,进食时可协助头部前屈并向麻痹侧转,预防头部过低引发食物或口腔分泌物逆流,导致误吸,还可规避胃部压迫膈肌和肝脏组织,促进脑血液循环与肝颈静脉回流[16]。②进食护理。实际临床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评估食物稠度级别,根据不同吞咽能力,制定黏性半流质、半固体、浓稠流食的精细个性化饮食方案,并配合安全进食的体位、一口量、速度、技巧,进食过程可设计人文关怀以提升心理支持,同时密切关注胃残余量 (GRV)情况,GRV>100 ml时减缓营养液的输注速度[17]。进食后加强口腔护理,温水漱口、清除残渣,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率。③呼吸道护理。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尽早清除气道吸入物及分泌物,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在合理气囊压力范围内,加强监测频率,严密观察气道症状、血氧饱和度,注意听取肺部呼吸音,若出现显性误吸,及时取半卧体位,清除气管内食物、阻止气道阻塞。选择材质柔软、弹性好的硅胶胃管,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防误吸型胃管[18]。④吞咽功能训练。预评估患者吞咽功能,为不同患者分别制定唇部练习,下颌、面部及颊部运动训练,舌、软腭力量及控制,声带闭合,喉上抬练习,舌制动吞咽练习,等长/等张吞咽训练,及呼吸训练,加强各部位运动调控、力量与协调能力,并通过刺激训练、呼吸道保护法等促进提升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年龄≥65岁,脑干及小脑病变,吞咽障碍评分>24分,机械通气时长≥7 d,低进食体位依从性,鼻胃管应用的患者更易发生误吸,临床工作中针对上述独立高危因素应通过合理体位、进食、呼吸道护理,加强吞咽功能训练,减少误吸发生率。

猜你喜欢
鼻胃脑干小脑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全科护理(2021年29期)2021-11-02 00:35:18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7:32
动动小手和小脑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智慧健康(2019年18期)2019-01-29 10:30:22
纯属误解[绝不能插鼻胃管]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哲思2.0(2017年12期)2017-03-13 17:45:04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