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21-04-22 02:11李娇娇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意愿山西省比例

李娇娇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1.研究背景

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种类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多年来,政府作为主力军一直主管着垃圾的分类治理,但是环境保护还需要动员所有人一起参与进来,生活垃圾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了解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是十分必要的,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们的健康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将立足于山西省的实际调查,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2.文献综述

贾文龙在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江苏省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支付意愿较高,其中69.2%居民表示愿意支付,并且支付的主要区间位于每年[240,360]元区间段[1]。李志青等人在研究“垃圾分类”模式创新——以上海市的实践为例中,发现“垃圾分类”作为社区生活中最重要的环保行动,覆盖了全体居民,将通过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实现基层环保,是一种能够涵盖最大范围和体现最大价值的环保方式[2]。李金英在史密斯模型视角下对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从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4个方面分析出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3]。历金燕等人对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受到这个费用是否由自己付,文化程度这些因素影响,且人民支付意愿金额为54.3元/月,占到受访人均月收入0.72%[4]。上述都是从其他省的案例中分析,都有一些明确的因素,但缺乏我们研究对象特点。

因此,本文在山西省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求获得实际价值,为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

3.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对山西省居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35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为84%。调研得到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成excel表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所有的分析均通过SPSS17.0进行。

3.2 研究变量选取

本文从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垃圾治理特征三方面入手,提取了8个独立的变量,分别是:性别X1、年龄X2、文化水平X3、家庭人口数X4、家庭月收入X5、有无生活垃圾收集点X6、是否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X7、对目前生活垃圾治理是否满意X8。文中涉及的变量定义,赋值及其统计描述如下表。

表1 变量情况描述

3.3 描述性分析

3.3.1 个人特征

从地理位置来看,调查对象多为晋南人群,占到一半多的比例55.2%,然后依次是晋中29.83%,晋北14.92%。调差对象多为女性,占比62.93%,填写调查问卷的意愿较高。年龄方面多处于19-29岁,属于年轻阶段的人群比重很大,占比82.99%,30-39,40-49,50-59,60岁以上比例都不到10%。在文化水平方面,本科及以上人数为191人,占比64.97%,这个阶段的人群对政策了解多一些,具体如表1所示。

3.3.2 家庭特征

家庭人口数量在四人及以上的占比较多为79.59%,超过一半的比例,1-3人的家庭人口比例比较少,占20.34%。家庭平均月收入多处于2000-5000,占比48.98%,接近一半的比例,低收入2000以下也占一部分比例30.85%,具体如图2所示。由图3知,家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有54.24%的家庭生活垃圾不分类放垃圾桶,有38.31%的家庭将垃圾分类后放垃圾桶,堆放后焚烧也有5.08%,依旧存在随意丢弃的现象,占2.37%的比例。

3.3.3 垃圾治理特征

有无垃圾收集点,有的比例较高达到79.66%,但仍存在20.34%没有收集点的比例。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方面,有和无占的比例有点接近于一半的比例,有的比例稍高一点占51.53%,无占48.47%。对于垃圾分类人们的支付意愿还是比较高占到64.75%,但仍有一部分不愿支付比例为35.20%。如图4所示,在垃圾处理费用承担方面,政府承担的比重较高占34.92%,最高的为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比例为61.02%,个人承担比例很小,只有4.07%。

图 1 文化水平

图 2 家庭平均月收入

图 3 家庭垃圾处理方式

图 4 垃圾处理费的承担

3.4 模型结果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进行数据导入回归和分析。

表2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本次回归总共进行了四步,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模型合理。

表3 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检验

本研究引入Hosmer-Lemeshow统计量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从分析结果来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的P值为0.051(>0.05),说明模型拟合程度一般。

通过向前逐步回归,确定了有无生活垃圾收集点X6、是否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X7、对目前生活垃圾治理是否满意X8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有无生活垃圾收集点与支付意愿负相关,与预期相符,也就是说居民对居住地周围没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更愿意支付一定的金额去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否宣传与支付意愿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即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越大的农户越愿意支付,而宣传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的农户支付意愿越晓。居民满意程度与支付意愿正相关,即对目前治理成效越满意的农户越愿意支付,与预期相反。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居民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理成效越明显的话,他们会对垃圾分类治理的意愿越强烈,也就越愿意支付。

综合调查数据,山西省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取暖支付意愿的概率公式如下:

根据概率公式,可对居民进行支付意愿预测,当计算结果P>0.5时,说明居民有支付意愿。

3.5 意愿支付值估计

在对支付金额的研究中,得到每月愿意支付的金额在10元以下的有211户,占总体的71.04%,11-20元的有74户,占总体的24.92%,21元及以上的有12户,占总体的4.04%。在297份有效问卷中,64.6%(192份)的受访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35.4%(105份)的用户不愿意支付,所以在对愿意支付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其中1代表愿意支付的金额在10元以下,2代表愿意支付的金额在11-20元,3代表愿意支付的金额在21元及以上。

表5 支付意愿描述性统计

由此可见,现阶段山西省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大部分集中在每月10元以下,总体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结语

本研究采用条件价值估计法对山西省居民生活垃圾支付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山西省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影响山西省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有无生活垃圾收集点、是否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目前生活垃圾治理是否满意,且现阶段农户愿意支付的金额偏低,集中在每月10元以下。

猜你喜欢
意愿山西省比例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人体比例知多少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组成比例三法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