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艳,蒋志锋,罗 锐,董 铭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精神病,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左右[1],以青壮年多见,起病缓慢,具有思维、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认知功能障碍是该病常见的功能障碍,患者以记忆衰退、注意力无法集中为主要表现[2]。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约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且随年龄增长持续恶化,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药物为主,奥氮平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且疗效显著。既往研究显示,奥氮平与氟哌啶醇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的疗效相当,但二者对认知功能改善效用孰优仍还需进一步探究[4]。本研究观察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及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评分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临床资料无缺损或丢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总评分≥60分;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依从性良好。②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者;存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禁忌证者;存在严重兴奋激越及明显自杀、自伤风险者;超敏体质,对多种药物或食物过敏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44例和B组4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PANSS总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A组给予奥氮平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0)口服,起始剂量10 mg/d,1/d;在整个治疗期间药物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剂量范围:5~20 mg/d。B组给予氟哌啶醇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34)口服,起始剂量2~4 mg,2~3/d;3 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维持或适当增加剂量(不能超过18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①痊愈:PANSS减分率≥75%;②显效:PANSS减分率50%~75%;③有效:PANSS减分率25%~50%;④无效:PANSS减分率<25%[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采用PANSS评分[7]评估;一般精神病理评分16~112分,阳性、阴性症状评分4~49分;分数越高,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1.3.3执行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8]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随机错误数、总正确数。
1.3.4PSP评分[9]: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SP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越好。
1.3.5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Q-LES-Q)[10]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6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后失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8.64%,B组总有效率为63.41%。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1.215、P<0.001,t=9.840、P<0.001,t=6.752、P<0.001;B组:t=9.845、P<0.001,t=5.906、P<0.001,t=4.735、P<0.001)。治疗后,A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下降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2.3治疗前后WCS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WC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4.485、P=0.016,t=8.910、P<0.001;B组:t=2.412、P=0.018,t=5.876、P<0.001),完成分类数、总正确数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6.538、P<0.001,t=6.200、P<0.001;B组:t=2.529、P=0.013,t=4.465、P<0.001);治疗后,A组各项WCST评分变化较B组更为显著(P<0.05,P<0.01)。见表4。
表4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WCST评分比较分)
2.4治疗前后PSP和Q-LES-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P和Q-LE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P和Q-LES-Q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0.501、P<0.001,t=7.970、P<0.001;B组:t=4.358、P<0.001,t=3.456、P<0.001)。治疗后,A组PSP和Q-LES-Q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SP和Q-LES-Q评分比较分)
2.5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B组为24.3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663)。见表6。
表6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典型的阳性症状、不显现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国外研究显示,临床大部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改善精神症状,但其社会能力、执行能力很难获得较好回归,原因主要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9]。因此,有效评估认知功能并加以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尤其重要。Yoshimura等[11]通过对比不同药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效果发现,奥氮平对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对多种受体系统具有药理作用。奥氮平可进行选择性边缘系统D2受体阻断,实现传导抑制,改善阳性症状;并对5-羟色胺受体形成作用,缓解阴性症状[12-14]。氟哌啶醇是一种典型丁酰苯类抗精神分裂药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症状。但Correll等[15]报道发现,与奥氮平相比,氟哌啶醇传导抑制作用较弱,且因受脑内多巴胺和5-羟色胺平衡障碍的影响,氟哌啶醇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效果亦较奥氮平差。本研究显示,A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且A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亦优于B组,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进一步证实,奥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效果优于氟哌啶醇。
认知功能已成为判断与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发的重要领域[16]。目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额叶多巴胺功能下降、乙酰胆碱能、5-羟色胺能等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而奥氮平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2A受体拮抗作用,在促使释放额叶多巴胺的同时可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17-18]。故临床上很多研究认为,上述药理学特点是奥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19]。另外有研究证实,生活质量是评估功能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缺陷会对年轻人产生消极的影响[20-21]。本研究发现,奥氮平在有效缓解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进而使这类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和适应社会;其作用显著优于氟哌啶醇。且通过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组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进行双盲设计,且样本量较少,后续可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采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效果优于氟哌啶醇,奥氮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