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步忠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希望自己能擴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但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要求: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关系类作文,材料中列举的对象是“眼界”和“境界”的关系,并且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即可。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注意要在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地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重点分析“眼界”和“境界”之间的关系。
眼界是你所看的地方和所朝的方向,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眼界不一样,决定了各人的人生境界、人生目标也不一样。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物,他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眼界过高、自高自大、好高骛远,妄图以一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量力而行,先着眼自己的实力,放眼面前的道路,踏踏实实,才可能路越走越宽,境界越来越高。否则,就只能作茧自缚,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
例文
隧道与阳台
□一考生
有大境界者,能从“一沙”中观摩世界,从“叶脉”中接近天堂。在芸芸众生眼中,水即是水,然,于眼界开阔者,“一滴水亦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说,眼界决定高度,高度乃人生境界。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即身处隧道之中,只能看到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视野不开,心路亦难开,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最终只会成为一只困于井底之中的青蛙,活在“自许为无限空间之王”的虚幻美梦中。隧道视野将人们困于金丝鸟笼中,正所谓,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世界迷失了;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才高八斗的胡适,已然在文学史上立下不朽丰碑,但他仍在国学大师陈寅恪面前,谦虚得像个学生:“我等身的著作也不如陈先生的一篇文章呀!”眼界开阔者,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是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他们乐于探索一切未知,缩小自己未知的范围,朝向未知领域而昂首阔步。眼界开阔者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在芥子中探须弥,更有如卡夫卡一类人,哪怕从未远行,亦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自己,对身边人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使《变形计》成为他蜕变的证明。
正所谓,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时,宇宙就大了,宇宙属于自己;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价值在于自己。
但眼界开阔后,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杨斌教授曾提出“阳台视觉”的概念,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会比在隧道中看到的宽阔得多。这的确是打破隧道视野的极佳方法,眼界宽了,关注的也就多了,站得高了,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错觉,什么也看不上,站在空中,却又什么也做不了,以至于活在多心而无奈的痛苦中。
愚以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视野虽宽,境界不高的表现。古诗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一个人处于最高层时,一切带来迷茫的云雾都不能够遮蔽双眼,而登上高峰的过程正是修心的过程,无所事事的幻觉,不过是内心不坚定的后果。而内心不坚定者,一定无法登上真正的高峰。“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当眼界宽阔者能够登上人生顶峰,自有一份斑斓星空。
一粒种子,即使渺小却心怀希望,它不甘做一棵杂草,努力生长,疲惫中醒来的它,发现自己绿色的希望和头顶纯净的蓝色,那是它梦寐以求的天下。愿人们能打破隧道的限制,从阳台上眺望远方,攀登人生的高峰。
评点: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论述式散文。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心理学名词,进行举例对照论述,从正反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述,再借心理学的阳台视觉来进行论述。文章最大的优点在于论证方式多样,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照;语言成熟流畅,表达准确。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