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雅
京哈高铁
将府公园
京哈高铁,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客运专线中的“一纵”,从北京到哈尔滨,2021年1月22日,由北京朝阳站引出进入河北省承德市的关键一段开通,京哈高铁实现了全线贯通。
作为生活在北京市朝阳区驼房营地区的居民,我和我的家人可以说是京哈高铁在驼房营地区建设过程的见证者。每当在去公园的途中路过铁路时,看着高铁一天天建成,我无疑是兴奋的。由于铁路的建设占地面积比较大,占据了原先去公园的一条必经桥段,因此一段时间我们只能从桥下的河道穿行而过才能到达对岸的公园。我们小心翼翼地踏着露出水面的石头走过去,一不小心就会踩得满脚是泥。这样“胆战心惊”地过河每天都要上演,简直让我苦不堪言。在这期间我连续几天都找借口不去公园了,直到一天晚饭在看新闻时知道了京哈高铁已经全线贯通的消息。“既然已经通车了,那去公园的路况应该会好一些吧。”我心底暗想,那明天就去看看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依然是沿着河道的“老路”走到了公园,到对岸看到建成的铁轨,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焕然一新。铁轨上果然行驶着白色的列车;继续走,路过工地时,原本黄土裸露的地面已经被铺上了绿色的防风纱网,有几辆工程车正在不远处铺着水泥、压着沥青,带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在有条不紊地为周边的设施做最后的调整。“看来路快要修好了。”爸爸边往前走,边指着不远处的隧道说道。爸爸是工程师,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了解一些有关铁路的建筑。一路走,爸爸一路讲着,逐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也开始指着不远处的建筑向爸爸问东问西。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铁路上各个建筑的作用以及其建设的过程。原来建设一个高铁竟然需要这么多的工序、耗费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当天回家后,我立刻打开电脑,查阅起了一些关于京哈高铁建设方面的资料和新闻。这些资料与新闻,也印证了我白天的见闻。原来我白天所见的铁轨上的“拱形棚”正是京哈高铁京沈段的“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为了不影响铁道周边居民的生活,工程队在建设北京朝阳站至五环路之间的铁轨时,创新采用国内首个大跨度混凝土拱壳封闭式声屏障,有效减轻了噪声对居民影响。
此外,类似的“人性化”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工程队在铁轨的路基边坡特别采用植物防护技术,这种将植被防护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举措可以有效发挥稳定边坡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实现高铁铁轨边坡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再如,时速350公里的CR400A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是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后首次上线运营的新型列车。从列车的外部性能来看,这个车型最主要的特點是为了应对高寒条件,列车制动和防冻结系统都进行了升级,且具备一些自动缓解的性能,能有效保障列车在零下40℃的环境下安全运行。
列车在内部设计方面也进行了改造。比如,残疾人卫生间门的按钮特意增加了盲文触摸功能,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开关门的位置;为确保列车的平稳、安全、正点,列车增加了超员显示功能,可以有效提醒旅客分散上下车;司机室内增加了登乘门,增大旅客的休息空间并缩短司机的换乘时间等。看着这些资料与新闻,我对高铁的设计和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由衷地对建设高铁的团队感到敬佩。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