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芝在河
那一面面目标旗,大概正是调动韩翰成长内驱力的发动机吧,我很庆幸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
刷朋友圈,发现一件怪事:韩翰被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提前录取,还受聘成为本市某成人滑板营的金牌教练。
韩翰曾在我的培训机构学习过一段时间,那时他常把他爸气得脸红脖子粗,他妈更是经常因为他眼泪汪汪。我很好奇是什么让这个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于是联系了韩翰妈妈田姐。田姐几乎没有犹豫地告诉我:“主要是立奇葩flag帮了忙。”
从八九岁开始,韩翰就变得越来越叛逆,作业长期不写,考试不交卷,每天只做四件事:吃、睡、玩、看电视或打电游。四年级那年的暑假,我们硬拽着韩翰回乡下干农活,想改造他。他可不服气,跟我们顶得厉害。
有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小杨玩滑板,跳跃到空中又连转几圈,引得周围小朋友和大人们欢呼鼓掌。韩翰抱着滑板想要小杨教他窍门,小杨教了他几下,然后以一声“你真笨”打发了他。韩翰气不过,自己跳上滑板,谁知摔了一大跤,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回到家,韩翰把滑板一摔,抱着擦破皮的腿生闷气。他爸看着,激将他,“你玩电游时总说立flag,夺旗甚是厉害。现在不就玩个滑板吗?也立个flag试试。游戲里能夺旗不算什么,在现实中能夺旗那才真叫厉害,不过我估计你也就能对着屏幕充充假英雄!”
韩翰哪受得了他爸这通数落,说:“好,我现在就立flag,2天之内玩滑板肯定赢过小杨!”
成人立flag在心里树旗就好,小孩还是插杆实实在在的旗子在那才有力量吧。于是他爸砍了竹子,给他做了一面旗,插到老家空地前,对韩翰说:“好,flag给你立好了,看你能不能夺到手!”
刚开始,韩翰抱起滑板就练,可越是心急效果越不好,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汗水直流,有几次扔掉滑板想放弃。他爸把旗子摇得“哗啦”响,大声说:“某些人啊,插旗一时爽,打脸悔万年!”韩翰瞪着他爸,意识到如果不把这旗夺了,可能真要被嘲笑一万年。
我趁机向韩翰示好,给他出谋划策,要他冷静下来到电脑里找找玩滑板的方法,再自己一边练习一边总结。不同于以前,韩翰这次乖乖听从了我的建议,找到方法并咬着牙苦练了一天多。虽然也想过放弃,但那面旗子鲜明地立在那,像是在向他示威,他不得不坚持。
第二天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在宽广的晒谷坪上,韩翰驾驭着他的滑板,漂亮地赢了小杨,大家都为他鼓掌,他爸把旗子交到他手里,朝他竖起了大拇指!我把这一幕发到朋友圈,收获了很多赞。照片里,韩翰亲吻着旗子,笑得特别开心——一种发自肺腑的开心。
自从有了这次立旗事件,我感觉韩翰跟我们的关系缓和不少。我想,既然立flag有效,那学习上我也用这个办法。他爸立刻否定我的想法,说:“孩子刚有点热乎劲,不能这么快就往学习上引,可以再多立几个奇葩一点的flag吸引他,等他在性情上有了实质改变,我们再往学习上引,何况性情和学习一样重要。”我觉得他爸说得有道理。
有天看电视,新闻报道一个非洲男孩跳芭蕾,画面唯美,韩翰看完又看。我灵机一动,鼓励他立个flag:利用一个周末学会一套芭蕾舞动作。有了上次的胜利,韩翰对立flag很有兴趣,同意了我的建议,他爸以最快的速度把旗子做好立了起来。
我带韩翰去找了芭蕾舞老师,学了一组动作。孩子好多次想放弃,眼泪直打转,我和他爸就陪着他跳,不仅增加了欢乐的气氛,也增加了我们之间的交流。由于身体的柔韧性问题,他明显学得比我们快,立马有了信心。
周末两天下来,韩翰竟真的可以跳完一套芭蕾舞动作,而且还算连贯。这次,他再次成功拿下flag。我们把他的两面旗子贴到墙上,鼓励他说:“我们可以做一面胜利旗墙呢,属于你的!”孩子很激动,开始主动立各种有意思的flag。比如,利用一个周末用日语给自己喜欢的日本动画片片段配音,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走完一段钢丝,半天学会用尤克里里弹一首曲子,一个小时内学会吹响亮悠长的匪哨……这些五花八门的技能,看似对孩子没什么用,但大半年下来,我们发现孩子改变了很多:毅力、耐力、专注力、观察力、思考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与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这时,我们觉得可以把他的flag往学习方面引了,其实,也许是自然而然形成了立flag的思维,孩子已经学会了在学习中立目标。
考虑到韩翰的成绩确实太差,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们建议他把目标定得小一点。他爸还特意做了大、中、小三种学习旗子,先拔小旗,再拔大一点的。比如他做计算题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立的目标就是一次做150道计算题不出错;他的英语听力不太好,我们立的目标就是一次做60道听力题不出错;语文丢分最多的是阅读题和作文题,也分别立下具体的目标。类似这种小旗拔得多了,孩子逐渐可以拔下综合考试得高分的大旗。所以,到小学毕业时,韩翰的flag墙已经贴满了各种胜利的旗子,这些旗子折射到他身上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成长力量。
从初二开始,韩翰已经基本不需要我们督促就能在各方面表现得很好了,因为他目标清晰,完成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很强,性情也沉稳了很多。
以前,我曾在书上看到一位教育专家写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像一株植物,有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挖掘这股内驱力的方法。方法找对了,成长内驱力大,这样的孩子就长成了大树,反之,方法没找到甚至忽略了,成长内驱力小,这个孩子可能就只是一棵小草。那一面面目标旗,大概正是调动韩翰成长内驱力的发动机吧,我很庆幸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