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仓 海曈 罗晓斌 韩玉佩
摘 要: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对彭阳县安家川流域内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并量算出每个沟道相应的地貌形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流域治理现状提出相应侵蚀沟道的治理模式,以期为同类地区侵蚀沟道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侵蚀沟道;分级;形态特征;安家川流域
中图分类号 S15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6-0126-03
彭阳县处于黄河上中游,流域内地形复杂,地貌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通过对安家川流域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总结沟道治理模式,对彭阳县生态治理以及减少入黄泥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安家川流域位于彭阳县最北面(106°12′~106°40′E、35°54′~36°17′N),属黄土高原丘陵及沟壑区第二副区,流域面积672km2。流域涉及罗洼、小岔、冯庄3乡共26个行政村,2018年底总人口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海拔1632~1930m,属温带半干旱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多年平均气温7.2℃,最冷与最热处的平均气温在2.9~8.5℃,绝大部分地区在6~8.5℃;≥0℃年积温为2900~3600℃,持续时间230~260d,其中≥10℃的年积温在2200~2750℃,持续时间140~170d,无霜期120~160d,满足一般作物的热量要求。全年总辐射量为127.6kcal/cm2,日照总时数2518h,多年平均风速2.7m/s,最大冻土层深度1.5m。干旱少雨是当地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流域内地形复杂,地貌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1.2 侵蚀沟道分级方法 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利用1∶10000地形图,按照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要求对面积在500hm2以上、长度≧500m的沟道进行分析研究。用CAD在1∶10000地形图上量算的方法进行沟道分级,第一级沟道为最小不可分支的支溝道;第二级沟道是由2个Ⅰ级沟道汇合组成的沟道;第三级沟道是由2个Ⅱ级沟道汇合组成的沟道。以此类推,直到把沟道划分完。安家川流域沟道分级详见图1及表1。
1.3 沟道分类状况 利用流域地形图对已经分级的沟道进行实地调查和量算,调查流域的治理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在图上量出每个沟道的长度、沟道流域面积、沟豁面积、沟豁密度、沟道相对高差等,然后计算出每个沟道相应的地貌形态特征值[1](地面割裂度、开析度、主支沟系数等)。
1.3.1 按侵蚀沟道的割裂状况分类 沟道的割裂状况用地面割裂度来反映。在一定的区域内,地面割裂度越高,说明沟豁面积大,沟谷面积越小,地形越破碎,水土流失面积越大,开发利用也越难,更需要加强配套治理措施。地面割裂度计算公式:
[G(%)=(A/S)×100] (1)
式中:[G]为地面割裂度(%);[A]为沟豁面积(km2);[S]为流域面积(km2)。
根据公式计算出[G]的平均值[G]和标准差[δ]n-1,然后计算出高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低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中间值为一级,将沟道划分为强度割裂型([G]>[G]+[δ]n-1)、中度割裂型([G]=[G][±][δ]n-1)、弱度割裂型([G]<[G]-[δ]n-1)。计算结果见表2。
1.3.2 按侵蚀沟道的开析状况分类 沟道的开析状况反映沟道的开张程度。沟道的开析度越大,沟豁越开阔,沟坡就越平缓,沟道开发利用潜力大。沟道开析度计算公式:
[K=DH=1000ALH] (2)
式中:[K]为沟道开析度;[D]为沟道平均宽度(m);[H]为沟道平均相对高差(m);[A]为沟豁面积(km2);[L]为沟道全长(km)。
根据公式计算出[K]的平均值[K]和标准差[δ]n-1,然后计算出高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低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中间值为一级,将沟道划分为开析型([K]>[K]+[δ]n-1)、半开析型([K]=[K][±][δ]n-)、深切型([K]<[K]-[δ]n-1)。计算结果见表3。
1.3.3 按侵蚀沟道的主支沟状况分类 沟道的主支沟状况反映了沟道的支沟发育程度,也反映了流域沟道切割的程度,对沟道治理的作用很大。主支沟系数计算公式:
[R=L0/L] (3)
式中:[R]为主支沟系数;[L0]为主沟道长(m);[L]为沟道全长(m)。
根据公式计算出[R]的平均值[R]和标准差[δ]n-1,然后计算出高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低于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一级,中间值为一级,将沟道划分为主沟型([R]>[R]+[δ]n-1)、半主沟型([R]=[R][±][δ]n-1)、支沟型([R]<[R]-[δ]n-1)[2]。计算结果见表4。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利用1∶10000地形图对≧500m的沟道进行实地调查和量算,量出每个沟道的长度、沟道流域面积、沟豁面积、沟豁密度、沟道相对高差等,计算出每个沟道相应的地貌形态特征值,结果详见表5。由表5可知,安家川流域侵蚀沟道分为4级,根据不同的沟道分级及特性、沟道形态特征值及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
2.1 Ⅰ级沟道 Ⅰ级沟道共126条,平均沟道长1935m,平均宽度1532.69m,高差183.47m,比降9.48%,沟道面积7847.49hm2,占流域面积的21%,属于开析型、弱度割裂、支沟型,地形比较平缓,应该以坡面治理为主进行治理为宜。实行封禁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相结合,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配套。荒山应易林则林、易封则封,山顶采用植物围栏和工程围栏相结合封山禁牧,山坡采用“88542”水平沟工程整地(沿等高线开挖宽80cm、深80cm的水平沟,活土保留,死土拍实外埂,埂高50cm、埂顶宽40cm、将保留的活土与沟内侧上方表土铲下拍碎,填入水平沟,做成反坡梯田,平整田面宽度达到2m),田面栽植红梅杏、山桃、沙棘等耐旱的灌木林和经济林,田埂穴种柠条;坡耕地应易退则退、易改则改,把坡度<15°的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20°>坡度>15°的坡耕地修成隔坡梯田,坡度>20°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草)。沟道布设顶底对应平齐的土谷坊,防止沟底冲刷,抬高沟底,减缓沟床,使水流速度减缓。Ⅰ级沟道以上形成山顶封禁戴帽子、山坡工程系带子(水平梯田工程和水平沟整地工程)、沟道谷坊拦泥固土的治理模式,形成就地拦蓄、减缓水流冲刷的第一道防线。
2.2 Ⅱ级沟道 Ⅱ级沟道共20条,平均沟道长4604.00m,平均宽度489.69m,高差70.25m,比降1.53%,沟道面积1442.88hm2,占流域面积的32%,属于开析型、弱度割裂、支沟型,地形比较平缓,在治理坡面的同时考虑沟道治理,应以坡面治理和中小型淤地坝相结合治理为宜。坡面采用“88542”水平沟工程整地和穴状整地(60cm×60cm鱼鳞坑),栽植刺槐、山桃等耐旱的喬灌混交树种,主沟道布设一定比例的中小型淤地坝,拦挡Ⅱ级以上沟道泥沙,使中小型淤地坝形成一定规模的淤地面积。增加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坝路结合,便利山区道路交通,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达到退耕而不减产。初步形成坝系布局,拦泥保土,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减轻沟道侵蚀,形成沟道治理的第2道防线。
2.3 Ⅲ级沟道 Ⅲ级沟道共6条,平均沟道长5054.85m,平均宽度299.47m,高差48.00m,比降0.95%,沟道面积562.96hm2,占流域面积的62%,属于半开析型、中度割裂、半主沟型,地形比较陡,沟道比较平缓,坡面治理难度大。要注重沟道治理,在沟头布设沟头防护,遏制沟头延伸。结合上游Ⅱ级沟道,划分成6条小流域坝系,布设中型淤地坝和控制性骨干坝,参考当地毗邻的小流域坝系配置布设,中型淤地坝单坝控制面积一般为0.8~2.0km2,骨干坝单坝控制面积一般为3~8.0km2,骨干坝均采用“三大件”。遏制沟头延伸,做到“滞洪排清”,抬高侵蚀面,确保泥沙不出沟。形成以骨干坝为框架、中小型淤地坝为单元的小流域坝系,达到上游泥沙不出沟的第3道防线。
2.4 Ⅳ级沟道 Ⅳ级沟道共2条,平均沟道长21934.55m,平均宽度422.31m,高差190.00m,比降0.87%,沟道面积1592.72hm2,占流域面积的86.02%,属于深切型、强度割裂、主沟型,地形比较破碎、比较陡,沟道较平缓,治理难度大,开发治理难。在沟道两岸平坦地势栽植柳树、杨树、刺槐等乔木林,适宜在主沟道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控制性骨干坝或小型水库,滞洪蓄水,合理使用水资源,使整个流域层层设防,即拦挡入黄泥沙,又可以作为彭阳县北部片区应急水源,形成安家川流域沟道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整个流域形成“山顶封禁戴帽子,山坡工程系带子,沟道库坝穿靴子”的治理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淑芳,吴普特,宋维秀,等.坡面调控措施下的水沙输出过程及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水利学报,2010,41(7):870-875.
[2]张松柏.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67-72.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