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凤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介绍了凤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县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凤台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6-0012-02
发达而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好“三农”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县域农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体系建设情况 凤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乡镇2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2006年,凤台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创新试点县。体系建设情况如下:(1)县级推广机构6个,属凤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委员会二级机构。在编人数79人,批准编制数为86人。年龄50岁以上18人,36~49岁51人,26~35岁10人,无25歲以下人员。具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59人。(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8个,乡镇农技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在编人数88人,批准编制数为117人。年龄50岁以上5人,36~49岁64人,26~35岁19人,无25岁以下人员。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2人。(3)基层站所建设。自2008年起,凤台县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基层农技站硬件建设,农技站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电动车、数码相机、电冰箱等办公设备。
1.2 取得成效 凤台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40个基层农技推广星级服务创建试点县之一,桂集镇和大兴镇农技站被授予全国五星农技推广机构称号。凤台县先后9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先后2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
1.2.1 农业推广体系制度健全 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从农技人员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2级农技推广服务网格。
1.2.2 遴选培育示范户效果明显 围绕小麦、水稻、蔬菜、生猪、水产五大主导产业,2019年推广21项主推技术,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认真遴选熟悉农技推广方法和技巧、“一专多能”、责任心强的164名农技人员参加包村工作。培育82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户,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2.3 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 全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60亿元,顾桥、桂集等乡镇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发展到30多家,是全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朱马店全国1万hm2糯稻生产基地续报获得审批通过,糯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多家,是全省最大的糯米加工基地。
1.2.4 种养业扶贫突出特色 成立了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行业牵头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乡镇农技站长为本乡镇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联络员,全县38个贫困村建成了40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特色种养业贫困村完成达标38个;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完成达标1385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车间、整合社会化服务、小额金融贷款等带动贫困户4899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的贫困户覆盖率达94%。
1.3 存在问题
1.3.1 参与乡镇中心工作过多 由于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得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主管部门在人员调配、考核和晋升等方面也要充分听取所在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政府常安排乡镇农技人员包村开展计生、创建等工作,从而挤占了农技人员的推广工作时间,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成效。
1.3.2 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中高级岗位职数少、职称工资长期得不到兑现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乡镇国土所、计生办、司法所、学校等单位横向相比,农技部门在工资、福利、经费等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
1.3.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青黄不接 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站进入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有的即使招入了,也因为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劣势留不住人,导致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每个乡镇有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1人、畜牧专业1人。
1.3.4 缺少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 当前,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只是在与上级或其他单位业务合作时,才拨给农技站或相关农技员协作经费,致使部分试验、示范、推广等业务活动开展较为困难,自身职能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对策建议
2.1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创新
2.1.1 理顺“条”“块”关系 在现有体制下,要强化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条”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兼顾“块”在落实农业政策、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乡镇农技人员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农业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又要积极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争取乡镇政府和乡镇、村对农业工作的支持。
2.1.2 完善延伸队伍建设 2018年,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人才是关键。重点要加强科研、推广、农村人才3支队伍建设,并有机结合起来。由农技推广服务专家组为核心,以164名县乡2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依托,每个技术员联系1个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指导5个示范户和2个贫困户每个示范户至少辐射带动5户,形成技术服务单位、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合作社、示范户、辐射户层层延伸的农技推广工作网络。
2.1.3 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解决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及被乡镇中心性工作缠身的问题。公开招聘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问题,满足农技推广的工作需要。
2.2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育
2.2.1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扶持力度 建议将局属几家科研单位确立为一类公益性单位,鼓励和支持现有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扎根基层参与科研创新,结合院士工作站和孵化器工作,推进科研成果向企业、合作社等转移。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市场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长期有效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双赢”。
2.2.2 加强农村人才培育 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农村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机制,增加职业教育比重。
2.2.3 提高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 加强基层农机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制定应时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组织所有农技人员参加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农业科技人才培训、进修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农技人员有培训、进修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2.3.1 加强物化平台与虚拟平台建设 以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物化平台和农业信息网、农业物联网等虚拟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建设,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施蔬菜栽培、生猪养殖监控等物联网示范点。按照“六个一”标准,即:一处场所、一套信息服务设备、一条宽带、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处宣传栏,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建设。结合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乡镇农技站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2.3.2 加强农技推广App等应用普及 积极推进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应用普及,提高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运用互联网学习和传播农业科技、生产经营等知识能力,并不断开发其他现代化推广服务方式方法,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肖晓美.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村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69-7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