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适宜栽插密度试验

2021-04-20 18:11赵其兵刘海浪陈伟李珍富任仰涛常东伟杨永乐卫万娟郑雅月张凡金彦刚夏中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6期

赵其兵 刘海浪 陈伟 李珍富 任仰涛 常东伟 杨永乐 卫万娟 郑雅月 张凡 金彦刚 夏中华

摘 要:为探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株高影响不显著,高峰苗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

关键词:杂交中籼;C两优113;栽插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6-0031-02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1]。我国杂交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hm2,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全国水稻平均单产6400kg/hm2,其中杂交水稻单产7500kg/hm2,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是水稻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达220万hm2,其中杂交水稻面积30万hm2左右,研究相关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对于稳定发展江苏省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栽插密度因品种类型、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C两优113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2018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80003)。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型较大,叶色淡绿,后期熟相好。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10408.5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6.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51.5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8.2%。抗性鉴定显示,该品种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5年检测,米质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0,垩白粒率40%,垩白度5.2%,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15%。笔者通过设置不同栽插密度,研究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品种适宜的栽插密度,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118°22′E、34°20′N),海拔26m。试验地平坦、均匀,肥力中等偏上,土质为黏土,沟渠配套,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材料为两系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C两优113,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30cm×20cm(16.7万穴/hm2);处理B:30cm×15cm(22.2万穴/hm2);处理C:30cm×10cm(33.3万穴/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处理间走道宽30cm,重复间走道宽50cm,小区面积13.34m2(6.67m×2m)。

1.3 栽培管理 5月30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6月20日移栽。施纯氮225kg/hm2,60%作底肥,40%作追肥;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5。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促蘖,够苗及时搁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秧田期施药防治稻飞虱以及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1.4 调查内容 试验期间调查高峰苗、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有效穗、 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小区实产。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几乎没有影响,生育期均为134d;各处理的播期、移栽期、成熟期一致,分别在5月30日、6月20日和10月10日;A处理的始穗期和齐穗期均比B处理和C处理早1d。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高峰苗和成穗率存在显著性影响;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先减少后增加,成穗率先增加后减少。B处理的高峰苗数最低,但成穗率最高,说明C两优113在30cm×15cm的栽插密度下形成的无效分蘖最少。不同栽插密度对株高影响不显著,各处理株高基本一致。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可知,B处理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分别为160.2粒、138.1粒、28.2g。处理A、B、C的理论产量分别为9994.8、10631.8、10187.8kg/hm2。其中以处理B理论产量最高,处理A理论最低,处理B理论产量分别较处理A和处理C高6.0%和4.2%。

2.4 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存在显著性影响;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处理B产量最高,较处理A、C分别增产573.3﹑301.05kg/hm2,增幅分别为6.8%﹑3.5%,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期没有影响,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存在显著性影响。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的高峰苗和有效穗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虽不是最多,但成穗率、每穗總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因此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由此可见,C两优113的适宜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该密度下C两优113的群体、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

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协调穗、粒结构,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改善田间结构,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杨艳斌等[2]对荃优259进行了密度试验,总结出其适宜栽插密度为25.05万穴/hm2;陈元洲等[3]研究了盐粳15的适宜栽插密度,认为盐粳15最佳栽插密度为27万穴/hm2;张珍等[4]研究表明秋优336的最佳机插密度为21万穴/hm2。

参考文献

[1]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9,02:60.

[2]杨艳斌,孙琛,郑智.中稻新品种荃优259密度栽培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19(2):70.

[3]陈元洲,司真真,张亚,等.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轻简栽培高产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9(6):159-160.

[4]张珍,季青.水稻新品种“秋优336”不同机插密度比较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8(2):71.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