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党中勤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食物进入胃后又反流到食管,从而出现反酸、胃灼热、胸闷、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1]。寒热错杂型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类型[2]。该病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食管出血、溃疡,甚至恶化引起食管癌和胃癌[3]。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案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4]。对于轻微的胃食管反流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控制,如戒烟、戒酒、加强运动等;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胃食管反流病,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难以控制,需要使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西药和手术等西医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彻底治愈,复发风险高[5]。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属中医学“吐酸”“梅核气”范畴,病因是外邪侵犯、脾胃虚弱、因虚致实、寒热错杂[6]。中医药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理中和胃方具有降逆和胃、疏肝理气、制酸止痛的作用[7]。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采用理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44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有1例因未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而被中止,剩余44例;对照组有1例因其他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试验,剩余44例。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35~69岁,平均(51.3±16.2)岁;病程1~13个月,平均(4.6±3.1)月。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6~68岁,平均(51.3±16.0)岁;病程1~10个月,平均(4.7±2.9)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8]和《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9]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
寒热错杂型:心下痞满,纳呆呕恶,嗳气不舒,肠鸣下利,舌淡,苔腻,脉濡或滑;或痞满能食,口干口苦,渴喜热饮,胁肋胀满,倦怠神疲,大便溏薄,舌淡,苔腻、微黄,脉弦滑。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型;③年龄>18岁;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患有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者;④有胃肠道手术史者;⑤精神异常,难以配合治疗者。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KGJ003K, 10 mg/片),10 mg/次,3次/d,饭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由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108,20 mg/片),20 mg/次,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和胃方,药物组成:陈皮12 g,半夏10 g,海螵蛸25 g,煅瓦楞子30 g,煅蛤壳30 g。1剂/d,水煎,200 mL/次,2次/d,早晚温服。
两组均于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等。
①临床症状评分:按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0]中的症状评分标准,对胃灼痛、胸部疼痛、吞咽困难、呕吐、反酸、食欲不佳、胃脘部灼热感等进行评分,每项分数记 0~3分,总分为0~21分。②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按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12]中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部无溃疡,胃腔内未见反流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未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部仅有少数溃疡,胃腔内可见少数反流液。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部溃疡未减少甚至变大,胃腔内仍旧有大量反流液。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对比 例
治疗后,两组胃灼痛、胸部疼痛、吞咽困难、呕吐、反酸、食欲不佳、胃脘部灼热感症状评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胃灼痛 、胸部疼痛、吞咽困难、呕吐、反酸评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分,
治疗后,两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对比 分,
治疗后,两组躯体活动功能、躯体角色功能、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躯体活动功能、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 分,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和易复发性。该病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疾病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造成经济负担,因此,需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同时医生进行手术干预,并给予长期管理方案[13]。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在正常人群中很常见,然而,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与特定症状相关[14]。该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涉及胃食管交界处[15]。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连接处的压力增加和顺应性增加,导致胃酸性成分的病理性反流。据报道,患有这种疾病的个体有多种危险因素[16],这些因素包括决定酸释放量的遗传因素、身体质量指数、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其他因素,包括个人生活方式,如饮食成分、个人习惯和服药史[17]。
由于危险因素的不一致性,全球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很高,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最近发表的一项对来自37个国家的96项Meta分析研究[18]结果显示,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流行率为13.98%,其中北美(19.55%)最高,欧洲(14.12%)次之,而亚洲54项研究的估计发病率为12.92%;此外,亚洲不同国家的流行率差异很大,其中伊朗的发病率最高(18.43%),日本和中国的发病率分别为13.81%和4.16%。
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抑酸治疗、促动力疗法和抗反流手术,但在缓解反流症状方面效果甚微[19]。为了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寻求替代药物来减少胃灼热和打嗝等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作为经验替代方法,据报道,传统的中医疗法如针灸和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有效的。该病的治疗应以和胃降逆、平调寒热为主。理中和胃方中陈皮辛温气香,“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姜半夏入胃经,长于降逆气,为止呕要药;煅瓦楞子、煅蛤壳制酸止痛;海螵蛸为治疗胃酸过多之佳品。全方具有理气和胃、制酸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脘部嘈杂不适、胃脘部灼热感、吐酸。
本研究结果表明:理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