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迎丽, 孙秋娟, 张晓怡, 王国君, 李文斌,2*, 魏晓冉, 王志强
(1.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平谷101206;2.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平谷综合试验站,北京平谷101206)
“京粉6 号”是用优秀的育种素材,结合先进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数量遗传、计算机等技术,自主培育而成的优秀蛋鸡品种,并于2019 年获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 该品种是红羽粉壳蛋鸡配套系,产蛋期平均蛋重为55 g,自推广以来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李光奇等,2020)。 为配套“京粉6 号”适宜的营养需求,本试验旨在研究“京粉6 号” 商品蛋鸡产蛋期适宜的粗蛋白质和蛋氨酸需要量,为“京粉6 号”实际生产养殖中的饲粮配制提供依据。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日粮 试验选取1200 只31周龄健康、体重接近的“京粉6 号”商品蛋鸡,随机分为5 个处理,每个处理5 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 选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质 (15.5%、15%、14.5%)、 蛋氨酸 (0.37%、0.33%、0.30%)水平对“京粉6 号”生产性能及产蛋性能的影响。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期为33 ~72 周龄。
1.2 饲养管理 试验前对鸡群进行挑选,将体重偏大或偏小、体况不佳的鸡进行淘汰;鸡群饲养方式为3 层笼养,每笼4 只鸡,保证每个处理、重复分别分布在上、中和下层,避免位置不同造成试验结果差异;试验开始前预饲2 周后进入正式试验,按组饲喂试验日粮,自由采食和饮水,室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各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光照和免疫程序等参照“京粉6 号”蛋鸡产蛋期常规饲养管理进行。
1.3 生产指标测定 记录产蛋数、 破蛋数、蛋重、体重、耗料,并计算产蛋率、平均蛋重、破蛋率、料蛋比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P <0.05 时认为差异显著;P <0.10 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的趋势。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1 体重 由表2 可知,日粮不同蛋白和蛋氨酸处理对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与试验初始体重相比,处理Ⅲ组(粗蛋白质14.5%;蛋氨酸0.37%)体增重最大,处理Ⅴ组(粗蛋白质15.5%;蛋氨酸0.30%)体增重最小,5 个处理体增重分别为151、156、175、132 和124 g。
2.2 产蛋率 由表3 可知,33 ~72 周龄产蛋率处理Ⅰ组较其他处理组高0.71%、1.65%、0.88%、2.51%,但差异不显著(P >0.05);48 周龄前处理Ⅱ组产蛋率略高于其他处理组;49 周龄之后处理Ⅰ组提高产蛋率优势明显, 对后期产蛋率维持具有优势。
2.3 破蛋率 由表4 可知,不同处理对破蛋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33 ~72 周龄平均破蛋率处理Ⅳ组最低, 处理Ⅲ组最高, 分别为0.31%和0.35%。
2.4 蛋重 由表5 可知,33 ~72 周龄平均蛋重处理I 组显著高于处理Ⅲ、Ⅳ、Ⅴ组(P <0.05);33 ~36、37 ~40、41 ~44、49 ~52 周龄和69 ~72 周龄平均蛋重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 但是处理Ⅰ组高于其他试验组;45 ~48、57 ~60 周龄平均蛋重处理Ⅰ组有高于其他处理组的趋势(P <0.10);61 ~64、65 ~68 周龄平均蛋重处理Ⅰ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
蛋白水平为15.5%的处理Ⅰ、Ⅳ、Ⅴ组中,处理I 组的蛋重比处理Ⅳ、Ⅴ组高0.3、0.4 g,差异显著(P <0.05);蛋氨酸水平为0.37%的处理Ⅰ、Ⅱ、Ⅲ组中, 处理I 组的蛋重比处理Ⅲ组高0.5 g,差异显著(P <0.05)。
表2 不同处理对各周龄段平均体重的影响 g
表3 不同处理对各周龄段平均产蛋率的影响 %
表4 不同处理对各周龄段平均破蛋率的影响 %
表5 不同处理组对各周龄段平均蛋重的影响 g
2.5 料蛋比 由表6 可知,日粮不同蛋白、蛋氨酸水平对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0.05)。 33 ~72周龄处理Ⅰ组料蛋比较处理Ⅱ、Ⅲ、Ⅳ、Ⅴ组分别低0.03、0.04、0.04、0.08。
2.6 综合指标 由表7 可知,不同蛋白水平处理组中Ⅱ和Ⅲ组能增加55 g 蛋重占比,相比处理Ⅰ组死淘率降低明显, 而且处理Ⅱ组对于产蛋率维持相对较好; 不同蛋氨酸水平处理组中处理Ⅳ组可提高55 g 蛋重占比及入舍鸡产蛋率。
3.1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京粉6 号”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畜禽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的数量和相对比例的需要(呙于明,2016)。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蛋鸡生长性能及体组织成分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蛋白水平对满足蛋鸡生产需要和饲料资源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魏玉梅等,2014)。蛋白质摄入量是决定蛋重的关键因素,不但影响蛋重而且影响产蛋率,本研究中高蛋白水平可提高“京粉6 号”平均蛋重、产蛋率、日产蛋量、体增重,这与尹清强等(1995)、孙永刚等(2010)、徐宁等(2011)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不同蛋白水平对产蛋前期蛋重无显著影响,与黄保华等(2000)、魏玉梅等(2014)对海兰白、“京红1 号”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蛋白水平对料蛋比、 破蛋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这与黄保华等(200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6 不同处理对各周龄段料蛋比的影响
表7 不同处理对“京粉6 号”产蛋期综合生产指标的影响
张爱忠等(2001)研究发现,饲喂18%高蛋白水平日粮较饲喂粗蛋白质水平16%可显著提高产蛋性能。 叶保国等(2011)研究表明,高蛋白质日粮(17.05%、18.01%、19.01%) 对31 ~80 周龄文昌鸡日增重的影响显著高于低蛋白质(16.02%)日粮。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5.0%、16.0%、17.0%)对23周龄伊莎褐蛋鸡的产蛋率、采食量、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秦鹏等,2001)。 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鲁西斗鸡的产蛋率、产蛋量显著提高,料蛋比显著降低,而对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陈冠军等,2012)。本研究中,不同水平的蛋白对“京粉6 号”体增重、产蛋率、料蛋比、破蛋率等影响差异不显著,且不同营养水平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品种蛋鸡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不同品种蛋鸡在体重、日增重、生产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维持、产蛋、增重的部分氨基酸需要及比例不同,产蛋率高、生长快的品种氨基酸的需求量较高,会需要更高的蛋白质和蛋氨酸水平(呙于明,2016)。 因此不同蛋鸡品种粗蛋白质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因品种不同设置蛋白质水平差异化较大,本研究中“京粉6 号”蛋鸡品种特点是蛋重低于55 g、产蛋多、死淘率低、体重适中, 而15.5%高蛋白质水平日粮显著提高了蛋重,并增加了死淘率,15.0%低蛋白质水平日粮降低了产蛋率,进而影响“京粉6 号”综合效益的发挥。
3.2 不同蛋氨酸水平对“京粉6 号”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蛋氨酸是禽类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蛋鸡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呙于明,2016),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可以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 (梁中军等,2015)。Harms 等(2003)报道,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采食量和蛋重,但蛋氨酸不是蛋鸡生产性能的限制因素。
本研究中高蛋氨酸水平可增加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降低料蛋比、破蛋率,对产蛋后期平均蛋重增加显著。 与梁中军等(2015)、Nassiri等(2012)研究结果一致,随着蛋氨酸水平的提高,蛋鸡产蛋后期平均蛋重显著增加。 麻丽坤等(2006)研究发现,日粮添加蛋氨酸可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宋华慧等(2014)研究新杨绿壳蛋鸡(34 ~43 周龄)蛋氨酸适宜的需要量,表明饲粮中添加适宜的蛋氨酸可显著提高蛋重。
宋华慧等(2014)研究表明,新杨绿壳蛋鸡(34 ~43 周龄) 玉米-豆粕型饲粮蛋氨酸适宜需要量为0.26% ~0.29%; 郭洪杞 (2006)、 李建民等(2002)综合考虑蛋重、产蛋量、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得出,山鸡和岭南黄鸡产蛋期饲粮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7%和0.38%。 付国强等(2013)等综合考虑产蛋量、产蛋率和净利润确定,“京红I 号”蛋种鸡饲粮适宜蛋氨酸水平为0.43%,赖氨酸水平为0.95%。 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蛋氨酸使氨基酸比例达到平衡,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本研究中蛋氨酸水平为0.33%时“京粉6号”蛋重低于55 g 的个数和入舍鸡产蛋率最优。
不同蛋白、蛋氨酸水平对“京粉6 号”产蛋期体重、产蛋率、破蛋率及料蛋比无显著影响,对蛋重有显著影响, 并且随着蛋白和蛋氨酸水平的升高,生产性能有升高趋势;综合“京粉6 号”平均蛋重55 g、高产蛋率、死淘率低的需求,日粮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5%、蛋氨酸为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