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按照“风险可控制,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承受”的原则,开展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质量不下降。对安全利用类耕地结合本地主要作物品种的种植习惯,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选用、推广“六改”农艺措施(即改良酸性土壤、改革施肥技术、改善灌溉方式、改进耕种措施、改变越冬状况、改选适宜品种),选择抗性强、重金属低积累的作物品种,在蔬菜、水稻等种植区域进行示范推广,推广应用石灰调节、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实用技术,施用有机肥、钝化剂、土壤调理剂等。安全利用技术通常分为三大类:农艺调控类技术,土壤调理类技术,综合调控类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污染地块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采用分区措施,通常分为两个区:一是安全利用区,二是治理修复区。现对两个区采取的措施进行如下归纳整理,不足之处,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安全利用区
安全利用区内除少量经济作物和林果、苗木外,基本上以大田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主,所以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种植类型,合理布局及分区,具体地块划分及技术处理如下:
(一)钙镁磷肥调节
钙镁磷肥又称熔融钙镁磷肥,是一种含有磷酸根的硅铝酸盐玻璃体。钙镁磷肥是灰绿色或灰棕色粉末,含磷量为12%~18%,主要成分是能溶于柠檬酸的α-Ca3(PO4)2,还含有镁和少量硅等元素。镁对形成叶绿素有利,硅能促进作物纤维组织的生长,使植物有较好的防止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培育大苗时作为底肥效果很好,植物能够缓慢吸收所需养分。
针对项目区,所有采样点的土壤pH平均为4.89,为酸性土壤,采样点的土壤pH最高为6.5,最低为4.2,本区域可全面覆盖实施。
1.含量。有效磷含量≥12%,氧化镁含量≥8%,氧化钙含量≥25%,二氧化硅、铁、锰、铜、锌等多种微量元素≥25%。
2.用量。每667 m2用量25 kg。
3.用法。结合深耕,作基肥深施。
4.时间。秋季小麦播种前,1年1次。
(二)叶面调控
叶面调控是指通过叶面喷施硅、硒、锌等有益元素,提高作物抗逆性,抑制作物根系向可食部位转运重金属,降低可食部位的重金属含量。该技术操作简便,主要选用可溶性硅、可溶性锌、可溶性硒等原料,可以根据作物种类、土壤中有效态硅或锌的含量优化组合。
1.施用量。药剂兑水500~800倍液叶面喷施,无人机喷施每667 m2用量50 mL,1年喷施2次。
2.主要技术参数。氨基酸≥100 g/L、锌+硼≥
20 g/L、 有机硒≥6.0 g/L。
3.时间。小麦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喷施,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喷施。
(三)优化施肥
项目区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增施有机肥作为基肥,选择适宜的氮、磷、钾品种,合理施用复混肥,能够降低作物籽粒质量的金属含量。氮肥施用时,优先铵态氮或者硝态氮的施用比例。磷肥施用时,推荐使用钙镁磷肥;钾肥施用时,推荐使用硫酸钾。
1.增施有机肥。每667 m2用量1 t。有机肥产品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884—2012)。秋季小麦播种前,配合深耕措施同时实施。
2.增施复混肥。全覆盖,每667 m2用量40 kg。总养分含量45%,其中氮含量25%,五氧化二磷含量10%,氧化钾含量10%。肥料为硫酸钾型。秋季小麦播种前,配合深耕措施同时实施。
(四)深翻耕
土壤与犁底层甚至母质层的洁净土壤充分混合,稀释耕地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深翻耕的实施时间一般为冬季或春耕翻地时,无需占用农时。深翻耕实施的时间、周期和深度等需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和耕作层厚度等来确定。
二、治理修复区
修复区采取原位钝化法(综合类技术)。
(一)低品种筛选法
品种推荐低积累农作物品种。因为每年主播(种)品种更新换代比较快,所以品种推荐名录以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发布的《河南省种植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为主,各县市根据推荐名录自行选择高产、抗病、低积累的品种。
(二)叶面调控法
1.施用量。藥剂兑水500~800倍液叶面喷施,无人机每667 m2喷施量50 mL(1年2次)。
2.主要技术参数。氨基酸≥100 g/L、锌+硼≥
20 g/L、有机硒≥6.0 g/L。
3.时间。小麦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喷施,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喷施。
(三)深翻耕法
1.深度。耕作层加5犁底层厚度应在30 cm以上。
2.方式。用旋耕机方式,土壤进行充分深翻混合。
3.时间。秋季小麦播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