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俊
范玉恕,1952年3月出生,河北省沧州市人,中共党员,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他从事施工管理50余年来,视工程质量如生命,先后组织完成了30项、50余万平方米的重大施工任务,其中天津体育中心、电力大厦先后荣获鲁班奖,是全国建设系统的一面旗帜。他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十大杰出职工、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技术,为祖国建高质量高楼大厦
范玉恕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读小学时,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前,13岁的范玉恕对老师说,“我想读大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老师告诉他,咱们的祖国还很穷,急需要技术人才,建议他去上技校学一门技术。他与老师探讨学什么技术好,老师说,“现在咱们的祖国正在建设,就去学建筑吧,长大了去建造高楼大厦”。于是,范玉恕怀揣着建筑梦想,报考了天津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入学后,他刻苦学习,每个学期都要去工地实习两周。实习期间,他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建筑工人,扑下身子实干,在实践中验证运用学到的知识。三年下来,他不但完成了学业,而且在业务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范玉恕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入职后最初从事木工工作,1978年走上施工管理岗位。
“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房”是范玉恕做人做事的理念和信条。他承诺:绝不向人民交付一平方米不合格的工程!有一次,一个刚进场的民工队在浇筑一道地梁混凝土时打胀了模,范玉恕发现后,马上要求拆掉重打。面对那个民工队长的恳求,范玉恕说:“干基础活儿你们就这样马虎,后边的活儿还不知怎样对付呢,这活儿推倒重来没商量,今后也没商量!”这件事很快传到各个民工队,他们都知道范玉恕在质量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再也没有人敢马虎大意了。
有一年,他负责的一项工程原材料由甲方提供,有一批钢筋因存放时间较长生了一层浮锈。范玉恕发现后,提出有锈的钢筋不能用。甲方认为一层浮锈,并不会影响建筑质量;以甲方自己负责钢筋质量问题为理由恳求范玉恕接收并使用。范玉恕考虑再三对甲方提出要求,不更换就必须除锈合格后才能使用。为此,甲方领导特意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号召全体职工学习范玉恕对工作质量一丝不苟的精神。
敢打拼,有闯劲才有大成就
范玉恕有一个很响亮的绰号——“范铁人”,这是他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精神的真实写照。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范玉恕带领团队承建了主赛场天津体育中心。该工程分主馆、大小练习馆、运动员宾馆等,是面积共计5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按照计划,全部工程要在一年零十个月内完成,工期紧、工艺复杂、質量标准要求高,当时被确定为天津市的一号工程。主体施工时,正值三伏天,范玉恕每天都在现场指挥。当他组织浇筑二层看台最后一段混凝土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范玉恕明白,如果此刻停工,混凝土就要留施工缝,影响整体性。于是,他带领大家冒雨施工,终于完成了二层看台全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有一个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关键环节,要把固定屋面网架用的384颗螺栓准确地预埋在96根柱顶上,而且要使预埋螺栓和网架上的螺孔一一对应。为了攻克这道技术难关,范玉恕亲自测点放线,查角度、量半径、算弦长、吊垂线,把钢尺两端安上拉力表,控制钢尺拉伸的程度一致,并发动大家制作了固定螺栓位置的定型钢模、三层板卡具,还精心计算温度、湿度对钢尺误差的影响,等等,最终一次安装成功。范玉恕把这项事关天津名声、国家声誉的工程建成了精品工程,一举获得被誉为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的鲁班奖。
2004年6月,范玉恕担任北京奥运工程——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工程项目经理,他向建设单位承诺,“奥运会运动健儿要夺金牌,奥运工程我们更要争第一”。当时正值酷暑,地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他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做到制订施工方案一盯到底,关键部位一盯到底,工艺难关一盯到底,交叉作业一盯到底,质量验收一盯到底。带领员工从一张图纸、一根钢筋、一块砖、一车混凝土抓起,严严实实地把住了每一道质量关。最终该工程被评为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杯金奖。
扬正气,有严管更有厚爱
范玉恕的一身正气让认识他的人钦佩之至。他干的大工程需要把一些项目分包出去,有时还要对外采购建筑材料,一些外分包、外采购单位,为了争揽分包工程或把建筑产品打进工地,使出各种手段。一天晚上,一个外分包队负责人来到范玉恕家,又是钞票又是礼品地要求分包项目。范玉恕一看情形,立马把他推出了门。第二天他告诫项目班子成员,谁也不准向外单位人透露他家的地址。有一次,一个民工队长想在结算中捞点好处,就偷偷地将200元钱塞进烟盒中,放在范玉恕的抽屉里。范玉恕了解后,找到那个民工队长,不仅把钱还给他,还重重批评了他。像这样被范玉恕拒绝、批评的例子还有很多,时间久了,他手下的人私下都说,“跟老范干,别想来歪的邪的,只有规规矩矩干好活才是正道”。
一次,范玉恕和一名工长聊天时得知,那个工长住的是三级跳坑的危陋平房,一到下雨,上边漏,下边还进水。范玉恕劝他赶快修修,并帮助他操持备料。就在修房那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范玉恕马上骑自行车冒雨从工地赶到工长家。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范玉恕一进门就问,家具物品存放好了没,备下的料泡没泡,都处置妥当后,他发现帮忙修房的人都没带雨衣,下着雨没法回家。他又顶着雨骑车赶到分公司一位汽车司机家里,让司机开车把人挨个送回家。第二天雨一停,他又组织人把工长家的房子修完,工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精业务,开拓创新带新人
范玉恕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初心不改,更要具备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工作上有作为。为此,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求师问教,并在工作实践中跟同事、工友一起探讨。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把发现的问题、想到的点子、点滴心得随时记录下来。1994年,他总结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八字诀、经济管理把五关和施工控制十五个管理点的“8·5·15”工作法。国家建设部有关领导对该工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国研讨会上作了介绍,并且把它作为全国项目经理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范玉恕又带领有关人员编制了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准》《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汇编了 《三建公司重点工程优秀方案库》,在提高工程技术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电力大厦是百米高的超高层建筑,位于繁华市区,甲方要求的工期相当紧,只有14个月。范玉恕带领团队经过周密筹划,按照“8·5·15”工作法,狠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采取主体和装修同时施工的措施,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荣获鲁班奖。天津金皇大厦造型独特,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高188米,仅保证大厦的垂直度就是个棘手难题。在施工中,范玉恕和大家大胆创新,应用了“爬模工艺及新型脚手架模板体系”“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建筑防水和节能”等10项新技术,不仅保证了质量,拿下了建设部的“国家新技术应用金牌示范工程”大奖,还创出了四个“津门之最”,即第一次完成了天津市最深的基础施工,大厦基础深15.5米;第一次创出了天津市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最好水平,188米高的大厦从下到顶误差仅有16毫米;第一次攻克了天津市工程量最大的混凝土泵送技术难关,泵送高度达147米,输送管道行程280米;第一次完成了天津市大體积混凝土连续浇筑任务,基础底板9200立方米的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功。
在传帮带方面,范玉恕也为大家作出了榜样。他热心帮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带领他们学业务、长本领,还把小的工程交给他们进行实践,做到一专多能。范玉恕的项目经理部一时成为培养人才的大熔炉。企业也有意安排一些大学生到他们这个集体锻炼,让范玉恕亲自带、亲自教,他们把这叫作“项目留学”。一名新分配到企业的大学生到范玉恕项目经理部“留学”,经过两年培训后,返回单位就挑起了大梁,能独立组织项目施工,而且还创出了“三天一层楼”的优异成绩。2000年,范玉恕任三建公司副总工程师后,坚持每年与大学毕业的青年项目经理签订“师徒合同”,实施“导师制”,帮助青年人才树立爱业、敬业、治业和创业的“四业”精神。
守初心,忘我投入无怨悔
范玉恕为了他所爱的事业,不仅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还把应该给家庭、给亲人的那份爱也献给了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末,范玉恕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老人家知道儿子身体不好,又有干起活来什么都不顾的脾气,所以总是担心他,每天都盼着他早点回来,同他说说话。可是,范玉恕一心扑在工程上,别说是陪母亲说说话,就连母亲犯了肺气肿病住院,他也没有时间陪陪她,背后抹完眼泪就又去下一个工地了。
范玉恕的爱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长期在家病休,在家中照料老人、干家务,一切生活重担都落在她的肩上。她对丈夫不敢有更多的奢望,就算在一起吃顿饭或一起逛一次商场这样小小的愿望,多年都没有实现过。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曾多次提出让父亲带她去看电影、逛公园,可每次范玉恕都满怀歉意地说,等有了时间就去,可一等就等到了女儿长大成人。
随着范玉恕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建设单位都想用优厚的待遇挖走范玉恕,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他知道,培养他的企业本身更需要他;他更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金钱、个人利益更崇高更金贵的东西,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和人民的建筑事业。
到了退休年龄,他选择了退休不退岗,成为公司工程质量部顾问。他跟着技术质量部的年轻同事跑现场,带徒弟,还抽出时间编写施工指导用书。范玉恕说:“人退休了,但奋斗精神不能退休。这么多年来,我攒下很多好的工程技术、工程施工工艺,要总结出来、传承下去,让更多老百姓住上安全放心的房子。”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