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
老人名叫若昂·佩雷拉·德索萨,70多岁,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个海岛渔村,他曾经是一名泥瓦匠,如今已经退休,以捕鱼为生。2011年,他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只浑身被石油覆盖、奄奄一息的小企鹅,他把它带回了家,并给它取名“Dindim”。
Dindim是一只麦哲伦企鹅,这种企鹅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端海域的各个群岛中,是温带地区企鹅中极具代表性的物种。著名航海家麦哲伦1519年在南美洲的航行中最早发现了这种企鹅,此后科学界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物种。
把小企鹅带回家后,老人悉心地照顾它,光是清理它羽毛上的黑色油渍就用了一个星期。老人给小企鹅喂鱼吃,以此来增强它的体质。
慢慢地,小企鹅的身体恢复了健康。等到小企鹅好得差不多了,老人将它带到海边让它回家,但它没有走,留在了老人的身边。就这样,小企鹅在老人身边待了11个月。
一天,老人拿出几条鱼喂饱了小企鹅,决定再次将它放归大海。老人把小企鹅放到水里,它却跟着老人又回到岸上。反复几次之后,老人想到一个办法。他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条船,划到深海区,将小企鹅抱下船放到了海里。“再见了,小企鹅……”回来的路上,老人心里很是不舍,他以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小企鹅了。
几个月后,小企鹅又出现在了老人居住的小岛上。它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老人的住所,因为找不到老人而急得团团转。看到老人回来,小企鹅摇摆着尾巴、尖叫着迎了上去,然后开心地围着老人打转。此后,小企鹅每天都跟着老人,蹭鱼吃,然后用带着海腥味的嘴亲吻他。
老人没再狠心赶它走,而小企鹅也跟老人越来越亲密。在老人所在的渔村,其他任何人都不敢靠近这只企鹅,因为一旦靠近就会被啄得很惨。然而,小企鹅对待老人就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毫无防备。
保羅是一名生物学家,他曾经代表巴西当地电视台采访过老人。他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事,可能企鹅把老人当成了家人,甚至认为老人也是一只企鹅。”另一名专家也表示,小企鹅应该是把老人当成一只企鹅了。
就这样,企鹅每年6月来,次年2月离开,前往阿根廷、智利附近海域繁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麦哲伦企鹅的聚居地位于南美洲南端,从距离上估算,小企鹅每次为了与老人相见,至少要游5 000英里(约8 047千米)。
老人说,每年小企鹅从海上归来,一见到老人,就会特别开心,它会愉快地摇晃自己的尾巴,然后发出欢快的叫声。老人没有亲属子女,但自从有了小企鹅,小企鹅就成为家庭一员。于是,小小的渔村里出现了奇葩的场景:别人遛狗,而当老人走在路上时,身后却跟着一只大摇大摆的企鹅。
根据企鹅世界的生存定律,企鹅们本该聚在一起,前往共同的目的地繁殖后代,但小企鹅却选择放弃同伴,万里迢迢赶回来陪伴老人。
“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着企鹅,我相信它也爱我。”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不得不提:小企鹅在路上要克服疲惫和疾病,要躲过海豹、鲸鱼等天敌,而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了等到它,也在跟岁月作斗争。
当地的人们希望这个故事不要有结局,希望企鹅每一次离开,都能更好地回来,但是人们也在担心两件事:一是老人等啊等,企鹅却再也没有出现;二是企鹅来到老人所在的渔村,找啊找,却再也找不到老人的身影。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遇到过值得感恩的贵人、恩人,值得跋山涉水去致谢。企鹅如此,人亦如是。可当有一天漂洋过海却发现你要找的人已不在,也就不得不相忘于江湖了……
麦哲伦企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福克兰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每年9月,麦哲伦企鹅在巴西度过冬天后就回到阿根廷和智利进行繁殖。
麦哲伦企鹅是群居性动物,经常栖息在一些近海的小岛,它们尤其喜爱选择在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做窝,以躲避鸟类天敌的捕杀。此外,在某些气候较为干燥、植被并不茂盛的地带,如果地质较为松软,麦哲伦企鹅也会挖洞做窝。
麦哲伦企鹅具有把海水中的盐分排出体外的能力,因此可以直接饮用海水。在捕食上,它们没有特殊的偏好,捕食鱼、虾和甲壳类动物。成年的麦哲伦企鹅捕食非常规律,每天一次,且在白天进行,一般潜水不超过50米,少数情况下会达到100米的深度。在冬季,它们会扩大捕食范围,向北可到达巴西海域。
麦哲伦企鹅存在不少天敌,在海里主要有海狮、海豹和逆戟鲸,在天上则有海鸥和贼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