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小学中涉及的运算主要有口算、估算、笔算及四则混合运算,这些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测试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并且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
笔者与所在学校的数学组教师做了一个关于学生运算能力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数学运算存在以下问题:小学生年龄低、理解能力较弱,导致他们不理解运算的算理,或者对运算法则一知半解;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数字抄错、符号看错;还有的学生书写潦草,这也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采取下面这些措施。
一、关注操作表征,深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深入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上第89页的“9+4”时,笔者借助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感知“凑十法”,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在实物操作中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语言描述,既体会到用抽象和推理的方法进行运算的便利,也为后期凑十、凑百的加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教学人教版一下“退位减法”的36-8时,笔者先让学生摆3个整捆和6根小棒,重点强调3捆在一起,另外的6根不够减8,然后让学生合作,一起动手操作解决。笔者在学生操作交流后再次引导他们一边摆一边说:“6减8不够减,拆开1捆放进6里凑成16根,16-8=8,再添上剩下的2捆就是28。还可以是6根不动,拆开1捆,用1捆10根减8还剩2根,2根加上剩下的26根,就是28。”这样的教学可快速突破难点,学生既理解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又懂得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这一过程。
二、利用生成资源,熟练掌握算法
在数学计算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把数学计算的法则归纳出来,让他们的语言专业化、数学化。教师可将相关法则板书出来,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例如,笔者在教学“笔算加法”的35+37时,有的学生先算十位相加,再个位相加,不懂得进位的原理而出现错误;有的通过小棒中的5+7=12,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旁边成捆的相加得出总和;还有的通过提前预习学会了笔算加法,但是对算理还是一知半解。在学生多样化的计算中,笔者让他们交流说理、优化算法,并把他们的语言归纳成板书: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加十位时别忘进上的一);③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在学生理解之后,笔者让学生将这些抄到书上。有的教师对这种教法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画蛇添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框架,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对今后的计算学习是有益的。如后面在教学三下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小数竖式计算与学过的整数计算有什么异同。学生马上回答出要先数位对齐,然而有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末位对齐的错例,此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说要小数点对齐,笔者再出示相应的练习……这样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后,就能很轻松地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①小数点对齐;②从最低位算起,满十则进一,退一则作十……这样抓住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类比,直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认知结构的更新。
三、聚焦学习兴趣,习惯持续养成
运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了较高的比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运算能力是人们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但在计算教学时,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往往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例题的呈现方式变得丰富多彩。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上第65页的“连加连减”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设计情境:这个周末明明去奶奶家喂小鸡,原先有5只小鸡,接着来了2只,最后又来了1只。接着呈现5+2和7+1的算式及“喂小鸡”动态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解决最后一共喂了几只小鸡的问题,以此教学连加。随后,笔者引导:“小鸡们都吃饱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句简短精妙的过渡语让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连减动态图”,学生观看到两次小鸡离开的情景逐渐明白了可以把分步计算演变成连减计算的原理。在这样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教学设计中更能聚焦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让枯燥的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除此之外,还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问题上出错多是由于粗心引起的,常出现抄错数字、数位没对齐、忘了抄答案等问题。后来在教学计算单元时,笔者总会告诉他们这样一个故事:计算如同出海捕鱼,出海之前,请你仔细挑选一艘新船并耐心检查设备。这就如同列竖式计算中要把题目中的数字抄下来,抄完了要检查数字是否抄错。因为挑艘破船的安全隐患大,就像计算中不认真检查、抄错数字,即使算得满头大汗,也可能是白搭。计算过程要用心静心,切忌三心二意,如同小猫钓鱼,在计算中不专心,结果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记得把鱼提回家,也就是得数要抄到横式上。在煮鱼时别忘了放自己喜欢的调料,让这盘鱼色香味俱全,这就如同做题时要字迹工整,数位对齐。在学生的作业中,有的忘了写得数,笔者点评是“鱼忘记提回家”;数字抄错了,则点评“选了一艘破船”。这样的教学,数字抄错、符号写错、书写潦草等问题能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及时纠错讲评,把错误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教师也能利用低段学生耳熟能详的 “出海捕鱼”“小猫钓鱼”等故事来鞭策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规范书写,保持注意力集中,明确运算目标步驟,认真观察算式特点,寻找简捷、合理算法的习惯,培养合理选择运算方式,认真仔细验算的习惯。
总之,运算能力是人们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技能,教师要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以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基础,实现由运算知识向运算能力的转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南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