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花
摘 要: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正确引导,再加上深度探究道德与法治内容,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避免因叛逆心理而产生偏激思想与行为,增强初中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关于时事政治应用,最大影响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发生相应变化,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重要性,受时事政治教学影响,提升整体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开展此项课程,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确保每位学生有较强素养与健康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极易因为错误意识、不健康思想等做出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学生未来发展。鉴于此,为便于学生能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可借助时事政治教学,既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又能使时事政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充分结合,创新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 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价值
(一)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从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角度分析,大部分学生会因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甚至毫无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对基础知识反复教学,使学生思想受到禁锢,整体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而通过时事政治教学应用,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传统化教学模式,时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以基础知识引出具体案例,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以具体案例拓展到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学生思维活跃度,使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全面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二)营造课堂良好氛围
时事政治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单单是对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还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得以提升。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让学生分析时事政治,不再对学生进行板书教学,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探究,才能达到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教学目的。
(三)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学科角度分析,也属于一项素质教育学科,它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在时事政治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以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具备高尚情操,成为优秀、高素质的学生,从而为初中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 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时事政治内容相结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时事政治应用,不单单是要有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在于实际行动。大部分教师自主能力与思想意识有待提升,对时事政治应用,只是进行简单宣读,忽视了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严重的还会因为突发性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一时间无法“消化”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最终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对此,还需教师自身能力与思想意识符合时事政治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在日常备课环节中就需要多渠道地搜集与时事政治相关内容,并对时事政治内容全面了解与掌握,才能正确地解答每位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其次,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时事政治内容结合,帮助学生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既可以利用时事政治探究教学知识,又可通过教学知识拓展时事政治内容,从而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最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详细探究与分析,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學习效率,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选择十九大会议时事政治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搜索相关资料并阅读,要求每位学生做好随笔,能够把时事政治内容进行相应记录,便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可以结合相关时事政治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都能在课后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后道德与法治学习。最后,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分析时事政治内容与我们所学习到的哪些课程知识有关,以此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有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如:学生说与《文明与家园》章节中的《建设美丽中国》内容相关,无论学生给出的内容全面或不全面,教师都应给予学生积极鼓励,避免打消学生积极性。教师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相应教学与探究,使学生全程都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借助多媒体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
多媒体,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已经成为重要教学设备。无论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教学,还是对其他课程知识教学,多媒体教学优势与特点都较为突出第一时间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思维不再受到禁锢限制,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同样道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时事政治内容结合为基础,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展示教学,也可以对时事政治内容拓展,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时事政治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与挖掘,体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与传统化板书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能力等,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具备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尤其针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对教学内容反复讲解,是无法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全面理解与掌握,并且还会浪费大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相反,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相关内容自主探究与分析,再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引发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
例如:对《社会生活讲道德》章节中《尊重他人》课程教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尊重他人》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结合视频或图片内容自主分析,讲述一下视频或图片中相关内容,有哪些符合《尊重他人》课程内容,有哪些不符合《尊重他人》课程内容?针对不符合《尊重他人》课程内容的行为,你又如何帮助他人去改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思想、行为等产生积极影响,使每位学生既可以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又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去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尊重他人》知识拓展,可以影响周围人,从而提升初中生良好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