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强
摘 要:數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初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难度更大、公式更多,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加上初中生处于个性化成长阶段,普遍存在闭锁心理,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如此不仅降低了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巨大阻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协调发展需求,需要教师将现代化教学资源与分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共同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一、 引言
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尤其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理论较多、公式复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将抽象内容具象化,还能够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结合现阶段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思维能力、分析水平不尽相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使得初中数学成为学生学习阶段的分水岭。为了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通过分层教学法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并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时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稳定发展。
二、 农村数学分层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初中年级不断递增,数学学科教学难度也逐渐增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态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逐渐降低,与优等生距离越拉越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又要激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自愿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而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所谓分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内在潜力进行科学划分,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缩小学习差距。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培训、最后到家庭作业评估和辅导方面,都要渗透分层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中突破自我,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 将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成为各行各业创新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相融合,成为农村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打造学生、教师与媒体资源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其融合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具象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刺激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高分层教学效率。
(二)能够突破空间限制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设计思路、过程完整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具体和深刻的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强化思维逻辑能力。另外,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空间界限,不仅能够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还能够将课外知识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多样化知识体系中将数学教学内容内化。
另外,将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相融合,能够构建开放式学习风格,同时迎合了新时期教育行业发展需求,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 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信息技术下的分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次数学知识测评,利用信息技术统计学生多次测评的平均成绩。并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状态,将学生划分为A、B、C等级。其中A级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较强、思路较为清晰,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各种题型,并且成绩上下波动不大的学生。B级为学习积极性相对被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趋于中等水平,虽然成绩起伏较大,但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学生。C级学生为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成绩不及格,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在分层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公平、公正,还要维护学生尊严,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数学成绩储存到计算机设备中,一段时间后结合统计情况对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将有进步的学生调整到其他组别,使学生能够在突破自我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上文提到,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形式,使学生通过声音、画面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知识,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针对A级学生而言,其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强,能够轻而易举地从实物中得出抽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概括能力为主,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以及包装盒、铅笔等真实实物的图像,使学生能够在实物和图形中互相转换,从而了解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关系。针对B级学生,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正确区分立体图和平面图为主,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易拉罐、魔方、篮球等实物,要求学生从实物中总结几何图形。针对C级学生,由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主,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演示实物到立体图形的动态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遇到的图形,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和逻辑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