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方法探究

2021-04-19 00:03郭艺玲
考试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效错误初中数学

郭艺玲

摘 要: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文章在对树立“错误”资源价值观重要性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资源的利用对初中数学课堂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如何利用“错误”资源来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参考,推动我国初中教育模式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错误;高效;初中数学

一、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素质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 树立“错误”资源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但在数学教学期间,初中教师应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提高对“错误”资源的重视程度,有效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学生的错误巧妙地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错误例子示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利用“错误”资源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错误”资源对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作用

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将错误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探讨,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动态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预设”与“生成”两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上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断探索。在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错误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发现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利用“错误”资源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预设错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备课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取出来,作为课堂上的关键点。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结合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设置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设,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应充分利用提前备课的优势,发挥预设问题的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线段、射线、直线》教学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首先,教师出示问题:1. “直线”是一条笔直的线,在实际生活中,其长度可以被测量,这种说法对吗?2. 抛开平面图形的概念,从几何图形的角度看,直线等于线段,是可以被测量的,这种说法对吗?其次,教师通过设置判断题,引导学生答案向对、错两个方向,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后,得出答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常常将直线概念与几何中的弄混,造成对直线的特点和性质形成模糊概念,认为直线可以被测量,实际上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不能被测量出长度的。最后,数学教师通过对问题的预设和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辨能力,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提前预设,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捕捉错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为实现生动化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发现,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与学生实际学习关键点不符,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教师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和汇总,通过动态授课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掌握知识,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数学学习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条件。

例如:教师在对《圆》进行集中授课时,教师通过教具示范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围绕三角形教师展开提问:钝角三角形有哪些数学特征?如果以一个圆形来覆盖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圆能做到?这个圆是否是最小的圆?学生对此展开激烈的探究。探究结束,学生一致认为,作为钝角三角形,必须具备一个角是钝角,另外两个角是锐角的特征,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钝角三角形外画出外接圆,此外接圆可以做到完全覆盖三角形。教师在得到学生的答案以后,可以判断出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犯了共性错误,这一问题将成为本节课探讨讲解的重点内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予以部分肯定,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将钝角三角形画到黑板上,在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做出其外接圆,引导学生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外接圆有多个。其次,教师将教具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将钝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钝角三角形依次覆盖,引导学生发现以钝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为直径作圆是钝角三角形的最小覆盖圆。最后,教师要对问题进行总结,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展开集中讨论,在不断地探讨和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时,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地思考、探究、讨论和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教师日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数学教学活动打好基础,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道路,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高效错误初中数学
在错误中成长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