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雅兰
摘 要:在数学课程不断变革的进程中,数学课堂当堂检测变得越发重要。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总是围绕数学知识和能力给学生设置检测,更加注重系统训练、知识整理,精讲多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在今天,在新课标下,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在课堂中讲授知识,还要注重给学生设置检测题,在检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关键词:巧“测”促学;小学数学;课堂当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为整节课的成果做好铺垫。当前,从当堂检测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学观念和行为还是比较滞后的,只是形式上的数学课程变革和教学效果。这样学生的检测量比较大,教学的压力比较重,也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变革更是遇到了瓶颈。这是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因为在将教学观念转化为行为时,在具体过程中没有得到引导,这样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在数学课程中,当堂检测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近些年,数学课程正在不断变革,但教师只关注教学流程,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形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却没有注重当堂检测的设计,检测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全体学生统一检测,这样并不能提高检测的效果。
一、 当堂检测实践中给教师的建议
(一)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教师在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后,围绕重难点知识调整教学方案,不断对课堂环节进行研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学生思考、合作。检测的重点应该是做而不是讲,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不能只得出结论。要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出来,这样才算以学生为主体,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对课本重组整合
小学数学课本的编纂的体系是完整的,但是数学知识的选择也有限制,有的过于科学严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少,没有设计活动的空间,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在给学生设计当堂测试时应该注重对课本进行重组整合,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小数乘法》的知识时,根据234×26=6084,让学生算一算2.34×26=( ),
23.4×26=( ),234×2.6=( )。教师将测试题进行改动:说一说他们的积分别有几位小数,变动问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取得不同的测试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当堂检测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测试进行回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测试变得生动有趣,发自真心喜欢上课堂测验,并在测试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與学生的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本中有很对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才是主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与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克与千克》的知识时,学生到超市中看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以千克为界限,大于1千克的用千克称重,小于1千克的用克称重。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称重,感受1千克物体的重量,并对其他物品进行预估,借助这样的比赛,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为学生提出开放性测试,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 在当堂检测中给学生的建议
(一)运用前置性学习单
学生的课前准备会更加充分,尤其是对教师本节课讲授的知识进行预习,并不是单一的课前准备,将课本、文具摆放整齐。学生借助前置性学习单可以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前置性学习单的研究中,学生会提出质疑,并将问题记录在学习单中,等到上课时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假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要在单独提问中,请教教师。
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只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那么就成了被动学习知识的机器。当堂测试首先要保证学生学会思考,从本节课中学习的知识去回忆以往学习的知识,如果以往学习的知识没有记全,学生还需要查阅课本。思考就相当于一座桥梁,是已经学习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中间的桥梁。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思考,带着质疑去学习,那就不是被动的学习了,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学会小组合作
在对学生调查后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学生遇到问题后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样可以减缓教师的压力,会做这道题的学生或许还可以找到更多解题方式。
在一节课程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分工,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某些同学不参与的情况。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目标,像有些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喜欢发言,教师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为每个小组中人数都比较少,学生可以近距离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往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很可能会走神,但是现在不得已只能认真倾听,而且学生也学会了对他人进行评价,自己也会发表想法,学生提出多种观点,从而不断提升判断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要不断抓住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想法,以往有部分学生害怕发言,现在每个人都需要参与其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也能勇于表现自己,这样能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为了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需要先对知识形成自己的想法,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检测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检测,这样可以满足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在小组合作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现出学习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