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的前世今生

2021-04-19 00:13
科学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宫灯现代人艺术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宫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具有基本的照明功能外,宫灯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皇家的富贵和奢华。正统的宫灯造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各面画屏上一般绘有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喜庆图案。

说起宫灯,不得不提1968年在河北满城出土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汉代鎏金铜灯,在造型上比较独特,属于人物形灯,宫女跪坐持灯的形象是汉代宫女生活的真实写照。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广袖长衫,动作自然优美,面目端庄清雅。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正月十五,洛阳城陈设百戏,遍布宫灯,全城灯火辉煌,半月不息。隋唐以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

随着历史的变迁,宫灯制作技术逐渐流传至民间,在此基础上,宫灯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虽然“中华第一灯”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但宫灯发展最辉煌的阶段是明清时期。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了装饰宫殿,他召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来制作灯具。这一举动虽然有点奢靡,但也大大推动了宫灯工艺的发展。

到了清代,宫灯的工艺变得更加精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了“灯库”,专司宫灯的制造和修理,每盏宫灯都配有精美装饰。与此同时,在皇宫外也出现了文盛斋、华美斋等灯铺。这一时期,仿古宫灯由于珍贵而成为皇帝赏赐王公大臣的物品。《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灯数对。”

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仿古宫灯主要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清代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里有关于料丝灯(即玻璃灯)的制作、传入京城以及在民间兴衰的详细记载:“料丝灯出永昌,言取药料煎熬,抽丝织之为灯,故曰料丝。其药料则紫石英、钝磁、赭石之属,不一类也。始出于钱能,以此进上,不使外人烧造。能去,始习为之;顾更精,长大几二三倍,价甚昂,烧造者死,其子传其法,人竞烧之,价益贱,为之者遂不能精矣。宦游者罔不取之。”

融于现代的一盏灯

宫灯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从历史中走来,并逐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传统宫灯多采用燃蜡的方式照明,外面的灯罩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现代宫灯则经常与现代照明方式相结合,虽然不需要防风,却可以达到柔和灯光的效果,营造出颇具中国风的“朦胧美”。

宫灯用途广泛,它不仅能用来照明,而且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和祈福功能,特别是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或结婚、祝寿等喜庆日子,宫灯更是必不可少。制作者通常会在灯罩上绘制各式各样的图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宫灯的美学价值,而且可以借此传递不同的寓意。比如,一团和气灯、哈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凤祥灯、七才子路灯、八仙过海灯、九子登科灯、十面埋伏灯等。人们通过这些内容不同的宫灯,寄托自己心中的愿望,希望家庭和睦的多挂一团和气灯,家人出门在外的就挂四季平安灯,家里有学生的会挂九子登科灯……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仍流行一种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九,家里的长辈都要到灯市给新出生的孩子选购一对宫灯,寓意给子孙后代送光明(功名),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好好读书,有所成就。

如今,宫灯艺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化元素。走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宫灯造型的路灯,它古典雅致,美观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来到店里,你可以看到宫灯造型的耳环,它精美别致,华丽大气,令人不由赞叹设计师的这份匠心巧思。

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也在为宫灯艺术融于现代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在传承和继承明清两朝宫灯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制,使宫灯结构更合理,组装更简单,雕刻更立体,绘画更形象;他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宫灯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由他制作的宫灯完全采用纯手工打造,外观华丽,造型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宫灯艺术是传统文化留给现代人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它、欣赏它,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传承它、创新它。

猜你喜欢
宫灯现代人艺术
长信宫灯
元宵节话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现代人的避难所
智珠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