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鑫 ,王超 ,刘通 ,宋迪 ,邵文博
1.山东邹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邹平 256200;2.山东邹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邹平 256200;3.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山东济南 250000
在临床中肺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具有最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发展到了晚期, 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往往只能够通过靶向治疗、化疗和放疗等措施进行治疗[1]。 在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外照射是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不过这种治疗方法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放射性食管炎以及放射性肺炎等各种并发症,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肺癌的局部治疗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各种新方法,比如支气管动脉灌注、射频消融和粒子植入等各种方法,其中放射性125I 粒子则可以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受到了临床上的普遍关注[2-3]。对此,该文方便选择2016年8 月—2018 年5 月该院收治60 例的相关病例,分析并研究了晚期肺癌患者采用125I 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0 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纳入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单一组(n=30)和联合组(n=30)。 单一组中有女 8 例,男 22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84 岁,最小值为43 岁,平均年龄为(57.1±9.3)岁;按照肺癌类型划分,其中包括7例鳞癌,23 例腺癌。 联合组中有女 9 例,男 21 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85 岁, 最小值为44 岁, 平均年龄为(57.8±10.1)岁;按照肺癌类型划分,其中包括 6 例鳞癌,24 例腺癌。 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获得伦理委员会通过的基础上, 笔者正式开展该次研究,纳入标准:①与晚期肺癌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影像学、临床病理诊断等确诊的患者;②在近期没有实施放化疗治疗的患者; ③没有放射碘禁忌证的患者; ④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 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自愿参与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具有较差依从性,不能够配合治疗的患者;②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出现肿瘤转移的患者;⑤合并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
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单一组,采用GP 方案对患者实施化疗,吉西他滨剂量为1 000 mg/m2,在第1 天和第8天分别给药, 顺铂按照75 mg/m2的剂量在第1~3 天对患者实施化疗。 21 d 为1 个化疗周期,共计进行为期4 个周期的化疗[4]。
在此基础上, 联合应用125I 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在正式手术之前通过胸部CT 图像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测定,明确病灶最大直径,在TPS 中导入CT 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对靶体积进行勾勒, 对粒子的数量及相关参数进行准确计算,具体参数设定:处方剂量参数为110~140 Gy,粒子活度 0.6~0.8 mCi。 在正式手术前,采用 CT扫描患者的胸部,与患者的靶体积和影像等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进针的方向和深度,在做好常规消毒处理后,对患者实施浸润麻醉,在患者的肋间隙予以穿刺,在此过程中要将患者的重大器官避开, 然后连接粒子植入枪,按TPS 计划顺序植入125I 粒子,在完成手术后,拔出穿刺针,并且再次对患者实施CT 扫描,认真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粒子脱落、 气胸和粒子移位, 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5-6]。
在治疗6 个月后,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完全缓解: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基本消失,而且没有产生新病灶,且具有不少于4 周的维持时间;②部分缓解: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减少幅度超过30%,且具有不少于4 周的维持时间;③稳定: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减少幅度低于30%,或者增加部分小于20%;④进展: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基线增加幅度在20%及以上。 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0%=总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气胸。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联合组与单一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临床研究发现[7],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职业暴露、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等。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由于环境洁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控烟政策的贯彻执行,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开始逐渐降低。 在我国因为受到空气污染严重、 吸烟人数众多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了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往往很难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在治疗中晚期肺癌时大多采用局部加全身的综合治疗方式[8-9]。
目前, 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晚期肺癌的主要方法, 不过单纯的放化疗措施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堵塞情况,传统的局部放疗具有一系列的不足, 比如具有较高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无法实现持久性照射等,这些都限制了其在晚期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0]。作为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125I 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在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5I 粒子植入治疗能够将γ 射线释放出来,通过低剂量照射患者的肿瘤组织,从而使肿瘤细胞DNA 分子进一步断裂,将肿瘤细胞杀灭,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最终实现局部控制肿瘤的目的。125I 粒子植入治疗还具有高效、微创等优势,相对于体外治疗,该治疗方法在肿瘤的局部产生作用, 不会影响到周围的正常组织,因此能够较好地控制并发症发生率[10]。 相关研究显示[11-12],放射性粒子植入能够使肿瘤靶区快速达到高剂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而CT 辅助作用下的125I 粒子植入则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而且不良反应少,125I 具有长达59.4 d 的半衰期,可以将大量的射线持续释放出来,从而将肿瘤细胞杀灭,通过连续低剂量照射的方式还能够增加机体内肿瘤细胞的损伤率,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自我修复,并且阻断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再增值, 进一步强化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125I 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结果显示,单一组的总有效率为43.3%,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用125I 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地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 此外,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 单一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6.7%,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0.0%,联合组与单一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何枫等[8]的研究结果与: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75%高于对照组35%(P<0.05),基本一致。这表明,在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联合应用125I 粒子植入治疗并不会明显增加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125I 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