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4-19 12:45:54梁建水涂明中李海涛王春江周燕梅
中外医疗 2021年5期
关键词:钛板腕关节桡骨

梁建水 ,涂明中 ,李海涛 ,王春江 ,周燕梅

1.茂名市中医院骨二科,广东茂名 525000;2.茂名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茂名 525000

桡骨远端骨折分三型,分别为伸直型、屈曲型、纵斜型,其能导致患者的腕关节压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深厚的影响。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是由于骨折块分离不稳、 骨折断部分肌肉组织牵引, 即便骨折复位良好,但仍然难以有效固定,且患者容易出现再次位移,导致骨折愈合畸形,加深腕关节畸形,降低关节活动能力[1-2]。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方面身体机能降低,骨质流失严重,骨密度低。 因此,在遭受外界冲击或暴力打击时,容易发生骨折。 若不加以及时干预治疗,可使伤者丧失部分运动功能从而造成残疾。 为了探究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的应用价值与优势,采取分组试验,共纳入2018 年4月—2019 年4 月的40 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该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对照、观察组,每组患者20 例,其中患者的年龄为55~78 岁,平均年龄为(64.14±5.13)岁;体重范围是 58.27~80.23 kg,平均体重是 (66.24±5.34)kg;BMI 指数为 19.76~22.61 kg/m2,平均 BMI 指数是(20.11±0.60)kg/m2。 两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各项临床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X 线、CT 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②桡骨短缩>5 mm;③横位移动>2 mm;④手动复位无法复位; ⑤所有患者均知晓并配合该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已获得院医学伦理学协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器质类、恶性肿瘤疾病;②排除病历资料残缺、病情危急患者;③排除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患者;④排除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疾病患者;⑤排除如心、 肝、 肺等重要器质类器官感染性疾病患者;⑥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常规疗法,传统疗法如下: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术。 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 手术位取仰卧位,使患肢外展,于上臂进行止血。 在患侧部位作平整的切口,暴露骨折端,以克氏针作固定,保持患侧关节的平整。

观察组采取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固定治疗:采取掌侧Henry 入路,术中切口长6~8 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使骨折部分完全显露,复位骨折块,恢复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并使关节面恢复平整;采取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 采取C 臂X 线机在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 保证情况良好后, 在桡骨远端皮质放置一块斜“T”型多轴锁定钛板,观察情况良好后固定螺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优良率、临床手术指征以及腕关节的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的对比应用SF-36 健康简表, 该简表的具体项目如下: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100 分制,患者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治疗的优良率使用Johner-Wruhs[3]标准进行评分,具体如下:①优: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能正常下地行走,疼痛程度低;②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能下地行走,但行走能力受限,关节功能仍为完全恢复,疼痛程度低;③差: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能勉强下地行走,但疼痛程度较高,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行走;④劣: 患者的临床症状小部分消失, 无法正常下地行走,疼痛程度高,关节功能严重障碍。 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00%。

腕关节的功能评分采用Garland-Werley 量表,该量表包括4 个维度,分别为主观评定、医师评定、畸形程度、并发症,各维度分值是10 分,若患者的评分越高则代表其腕关节功能恢复得越好[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取的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力 一般健康情况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 值P 值70.1±5.2 82.9±5.9 7.279<0.05 65.9±4.9 81.2±5.2 9.576<0.05 67.8±5.3 80.1±5.1 7.479<0.05 69.1±4.3 82.5±4.5 9.628<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65.00%(13/2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分别为(19.6±1.7)d、(19.8±1.5)d、(1.8±0.5)周,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分别为(36.4±3.8)d、(36.6±3.7)d、(2.7±0.2)周,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对比()

组别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d)骨痂形成时间(周)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19.6±1.7 36.4±3.8 18.048<0.05 19.8±1.5 36.6±3.7 18.818<0.05 1.8±0.5 2.7±0.2 7.474<0.05

2.4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images/BZ_90_177_1237_1194_1290.png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8.9±0.5 6.7±0.9 9.122<0.05 8.8±0.5 7.7±0.6 6.299<0.05 9.2±0.5 8.0±0.3 9.204<0.05 8.9±0.4 7.6±0.7 7.211<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类型, 由于桡骨是解剖的薄弱位置,在外力的冲击下极易造成创伤、骨折。患者桡骨处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的症状,甚至会导致畸形,如银叉样畸形[5]。 传统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有一定的疗效,但其预后不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切开复位固定术措施是常规的治疗手段,其术后恢复良好,其能较好地复位损伤部位,促进骨折端的功能恢复,其力学性能可得到较好的维持。 但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术中切口较长,出血量大,患者预后恢复较为漫长。 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的特点是术中切口较小,固定效果好,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可有效避免复位丢失情况;其次,患者术后可及早开展康复锻炼,有效改善骨折情况并加深手术治疗效果[6-7]。 但该措施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①该手术需切开并剥离相关软组织,术中风险较高,创伤大;②在手术过程中,骨折处的血流量受骨膜剥离的影响, 术后极易导致骨折愈合不佳, 术后在内固定器的作用下, 腕管内压力增加,导致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发生;③患者必须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器,二次损伤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8-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19/20),比对照组(65.00%)高(P<0.05),该结果与高金伟[10]的结果相似[观察组优良率是93.00%较对照组(62.00%)高(P<0.05)],显示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术式的疗效显著,患者恢复速度快,恢复效果好;其次,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征、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的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钛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26例数字化二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