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荣
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徐州 221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属于骨科常见病,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该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会导致患者腰部产生疼痛,甚至还会引起腿部疼痛,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均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式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而且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治疗该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手术过程中会因为牵拉机体组织而产生伤害,并且对患者预后康复产生较大影响[1-2]。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肌肉组织的剥离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安全性,临床疗效确切[3-4]。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对该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分组手术,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视为研究样本,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手术,每组30例。该次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65.6±2.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5±0.5)年。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6岁,平均(65.7±2.7)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1.4±0.7)年。
将该院收治的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其中,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狭窄症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在患者麻醉以后,让患者保持俯卧位,使用C型臂X机,定位患者的病变位置后,沿着棘突后正中线做手术切口,长度约为5~7 cm,使用气动磨钻将部分椎板、黄韧带,使得病变组织部位充分暴露后,在进行切除。从而解除患者神经松弛、硬膜囊压迫情况,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5-6]。
观察组手术方式:嘱咐患者保持屈髋屈膝侧卧位,同样使用C型臂X机透视目标椎间盘。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后,标记好穿刺位置、穿刺后进针方向,使用创新技术Thessys技术,在纤维环外椎管内进行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5%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透视下安全三角区内进行穿刺。关节突肩部置入导丝,沿着穿刺针作以切口为0.7 cm的切口,成功留置导丝以后将穿刺针取出。在1、2、3级扩张导管、工作套管;取出前3级扩张管,将工作套管保留在肩部。在C型臂X机透视下置入克氏针,调整其位置后,在手术铁锤下将克氏针钉入关节突肩部,在透视下正位过小关节内侧缘到椎管中央,将工作套管退出。将环锯以逆时针达到上关节部。打磨患者的上关节肩部、侧隐窝增生骨质、钙化部位,将克氏针、磨钻退出,将椎间孔、侧隐窝进行扩大。再次置入1、2、3级扩张导管、工作套管,留置工作套管,在C型臂机下确定套管合适位置,连接椎间孔镜进行手术[7-8]。在椎间孔镜的引导下将突出的髓核进行摘除等,手术完成后进行电凝处理,观察手术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使用导管使用0.9%生理盐水对手术视野进行冲洗,有神经根炎症患者则注入甲泼尼龙注射液,将工作套管取出后缝合皮肤完成手术。
观察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评分、术前术后JOA、ODI评分。
切口和腰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VAS评分:0~10分,分值与疼痛呈正比。
JOA评分内容包括:主观症状(最高分9分)、临床体征(最高分6分)、日常活动受限(最高分14分)、膀胱功能(最高分6分)4个方面,分值越低代表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ODI评分项目包括10个维度,其中有疼痛、步行、站立、睡眠、生活自理等,每个问题均为5分,分值越高代表其功能受限越严重。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组别85.32±12.33 61.75±10.37 10.920<0.001手术时间(min)64.29±2.64 21.30±2.42 65.748<0.001 18.54±3.30 7.60±1.20 15.738<0.001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VAS评分,观察组患者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VAS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组别8.13±0.24 5.20±0.18 53.494<0.001 12 h 7.30±0.36 3.58±0.21 48.888<0.001 5.01±0.38 1.49±0.30 39.822<0.001 24 h 48 h
对比两组患者腰腿疼痛评分,术前两组患者腰痛、腿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腰腿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腿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腰腿疼痛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组别6.62±0.84 6.79±0.87 0.770 0.444 2.73±0.73 1.02±0.74 9.010<0.001 7.43±0.87 7.58±0.69 0.740 0.462 2.50±0.53 1.46±0.41 8.501<0.001腰痛术前 术后腿痛术前 术后
术前两组患者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ODI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ODI评分比较[(±s),分]
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组别18.76±2.48 18.78±2.64 0.030 0.976 20.30±2.41 24.28±4.57 4.219<0.001 44.51±2.37 44.68±2.36 0.278 0.782 15.44±2.45 12.35±2.30 5.036<0.001 JOA术前 术后ODI术前 术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人人群中,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腰腿疼痛,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式之一,比较适用于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传统的开放手术主要是开放椎间盘融合技术对患者进行减压,消除患者神经压迫,改善疼痛[9]。尽管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近年来微创手术不断进步,通过椎间孔镜实施手术能够达到切口小、创伤性低、康复速率快等效果。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1.75±10.37)min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5.32±12.33)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60±1.20)d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8.54±3.30)d(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1.30±2.42)mL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4.29±2.64)mL(P<0.05)。说明该手术通过椎间孔镜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在椎间盘与椎管内进行操作,而且操作方向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能够减少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损伤程度,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而且该手术视野较为清晰,能够观察到患者病变部位具体情况,手术效果十分理想,不会对腰椎周围组织产生伤害,有效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切口疼痛评分为(5.20±0.18)分、24 h(3.58±0.21)分、48 h(1.49±0.30)分低于对照组患者12 h切口疼痛评分(8.13±0.24)分、24 h切口疼痛评分(7.30±0.36)分、48 h切口疼痛评分(5.01±0.38)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腰腿痛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JOA评分为(24.28±4.57)分高于对照组JOA评分(20.30±2.41)分(P<0.05);ODI评分为(12.35±2.30)分,低于对照组的(15.44±2.45)分(P<0.05)。说明此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谭海涛等[10]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VAS评分为(2.11±0.93)分,低于对照组的(8.17±1.03)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为(14.38±3.87)分,小于对照组(18.59±4.74)分(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术后切口疼痛、腰腿痛,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