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许中义
蜀柏毒蛾是森林资源的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在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根据蜀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科学预测预报蜀柏毒蛾的防治和编制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抓好蜀柏毒蛾防治工作对提高森林资源增长蓄积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临时标准地调查。根据蜀柏毒蛾历年的发生情况和森林生态系统组成情况,主要采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置临时虫害调查标准地。在每年12月下旬或次年3月上旬对蜀柏毒蛾的越冬代卵期或幼虫进行调査,7月中下旬开展第一代低龄幼虫期虫情调查。每次调查均在各乡镇(街道)的不同行政村的林间小道、公路沿线,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林分、林龄发现有虫情或灾情的小班进行调查,了解蜀柏毒蛾虫害的发生情况。
固定标准地调查。为准确掌握蜀柏毒蛾的发生数量、林木虫害程度,在不同的乡镇按照每2000-4000亩设立固定标准地,一般固定标准地面积设置2亩。常常采用Z字型、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的方法,在标准地随机选取20株标准木进行实测法进行调查。一般情况是在树冠的不同高度、方位利用剪刀剪取一个30—50cm长的树枝作为标准枝进行调查,按照整株树的枝条数和标准枝的平均虫口数的乘积就是该株标准株的虫口密度数据。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卵为50-200 粒/株或虫口密度10-30 条/株虫害为轻、卵为201-400 粒/株或虫口密度31-50条/株虫害为中、卵为超过401粒/株或虫口密度51条/株虫害为重”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用来掌握固定标准地近年发生情况。
调查数据处理。虫情调查结束一周内将统计调查数据,对比近年来每代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预测当代或下代发生量与发生范围并将数据处理完成的有关分析数据、表册及时上报省、市主管部门备案,同时编制当年蜀柏毒蛾虫害的防治方案,为开展科学防治奠定基础。
仿生药物防治。蜀柏毒蛾仿生药物防治常常使用25%灭幼脲号三号悬浮剂,按照20-40g/亩的药量稀释成1000-2500倍药液进行喷雾实施防治。一般在3-4龄幼虫期的4月中旬至下旬、8月中旬至下旬的开始进行防治,最好施药时间在晴天的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实施药物效果较好,对卵和幼龄幼虫杀灭效果极佳,能够在数小时内使害虫麻痹、拒食或不动,一天后开始大量死亡。该类药物不受区域、天气和虫龄的影响,对人、畜,动植物安全,易被农作物吸收或降解,无残留药物,对环境无污染。
物理防治。利用蜀柏毒蛾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的特点,可以使用灯光诱蛾的方法诱杀成虫。一般在柏木林区或其周边公路沿线安装日光灯200-500瓦,在日光灯下面放置直径大约1m左右的水盆或挖一个水坑,盆内或坑内适量添加少量的煤(柴)油或农药或洗衣粉用水搅匀,灯距盆(水坑)水1m高处左右,每晚的8:30-12:30时开始开灯进行防治,到翌日清晨及时清理收集盆(水坑)内的成虫进行焚烧并深土掩埋,这种方法防治成本较低,防治效果较为明显,在各乡镇的行政村是每年采用防治的主要方法。
人工防治。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蜀柏毒蛾结茧化蛹,可组织劳动力对蜀柏毒蛾成虫较多的地方采取采摘的蜀柏毒蛾的虫茧实行集中焚烧销毁,可以降低成虫产卵的数量。在盛产卵期,可组织人工在宽阔地段,适量点小火堆招引成虫飞扑向火堆进行灭杀防治,集中销毁成虫数量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下一代幼虫的数量、减轻对树木的危害,但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和注意防火安全。
生物防治。一是蜀柏毒蛾病毒NPV防治。一般是使用240亿PIB/亩的病菌在气温17-25 ℃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施药,这段时间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可以避免病菌因太阳光直射导致紫外线使病毒发生钝化影响防治效果。也可以在蜀柏毒蛾3-5龄的幼虫期,采取蜀柏毒蛾病毒与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让蜀柏毒蛾幼虫感染病毒,这样使用可以增加虫害防治的效果,更有利于防治。二是利用蜀柏毒蛾天敌防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减少人为对在柏木林内中蜀柏毒蛾的天敌杜鹃、麻雀等食虫动物的影响,让蜀柏毒蛾的天敌吃虫和卵来抑制害虫的蔓延,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利用飞机防治。常常使用农药无公害药剂200亿/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进行防治,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在气温25℃以上使用200—400倍的飞防防治药液对3—4龄的幼虫效果较好。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较大的林区,一般使用新型环保杀虫烟剂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该药是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产品,具有广谱、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残效期长、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主要是在蜀柏毒蛾3龄前的幼虫期的早上6:00-10:00或下午16:00-20:00使用效果较好,是现在开展蜀柏毒蛾防治的最为普遍使用的防治方法。
随着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林权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个别地方的部分林农对森林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和防治认识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地方发生较为严重的虫灾。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指导、培训,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体系,调动林农参与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责任和监测预警体系,引导林农爱护森林,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步探索开展森林保险试点,逐步把森林病虫防治服务推向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