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可欣
摘 要: 语言与思维本是互生互助的统一体,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交际,语言课程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外语学界越发强调语言学习对人类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大问题。本文从思维品质的内涵与定义入手,基于目前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语言与思维 思维品质 中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导外语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语言的工具性,要使知识增长,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融为一体(程晓堂,岳颖,2011)。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使用与人类认知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有助于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够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另外,国家层面越发强调外语教学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其中第二层次提出包括“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应该具备的通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称新课标)更是将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独立维度突出强调。
但教师们是否真正了解思维的内涵,如何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思维的培养,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借用新课标提到的术语—思维品质,尝试分析思维品质的内涵,并基于目前思维教学在中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中学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二、思维品质的内涵及框架
目前国内不同学者对于思维品质的定义都不同,术语的使用也莫衷一是。李华(2013)使用高阶思维能力这一概念,认为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能力,包括不断分析、比较、概括、综合评价和创造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王蔷、胡亚琳(2017)将英语学科能力定义为关于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和思维品质的系统构念,其中思维品质是学生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体思维。陈则航,王蔷等(2019)进一步强调思维品质是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看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而郭宝仙,章兼中(2017)认为英语学科中的思维应该包括元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两个层面,是学生对于客观世界事物能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新课标将思维品质表述为人的思维个性特征,是人们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这一定义既强调了思维的本质特征,又强调了思维的表现特征,具有较高的推广度。本文将基于这一定义和框架对思维品质进行进一步探讨。
三、课堂教学背景下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及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但直到2017版新课标才将思维品质正式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中。如此说来,实践层面对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更是才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对思维品质的理解上,存在简单化和绝对化的误区,简单绝对地将思维品质等同于批判性思维,又将批判性思维简单地理解成提问与质疑。思维培养和学科教学相分离,未能意识到要在实现学科目标的过程中落实思维培养目标,而不是终点(吴妍,2018)。其次,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采取填鸭式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输出和课堂表现,即停留在让学生明白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李华,2013)。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传统的学生观察与记忆,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总的说来,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生的思维难以从课堂上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
一些实证研究结果确实指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陈则航、王蔷(2019)在收集分析四百多篇高中生作文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学生在评价他人观点,评价他人论证过程,辩证地看待问题,运用多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方面表现较为薄弱。王蔷、胡亚琳(2017)在对高一学生进行大规模抽样测试的基础上发现,学生英语学科各项关键能力要素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学习理解能力明显优于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说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关注学生较低水平的认知层面,忽略应用实践、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英语学科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承担促进学生个体思维发展的角色。我们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规律出发,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协同发展,但是在现阶段落实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维品质培养的学科特色
以程晓堂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当前针对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和建议较为宏观,英语学科特色并不显著。作为语言课程,英语学习对学生各方面思维品质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必要从英语学科特点和英语学科思维的内涵出发思考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思考如何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程晓堂(2015)提出通过英语学习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包括“观察与发现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概念建构能力、信息记忆与转换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时空判断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中介作用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作用,更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事实上,虽然学习是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但教师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能够发挥中介作用,更好地把控教学方向、内容和方法。文秋芳(2015)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中强调的“学习中心说”就是主张所有课堂活动服务于有效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形式”。郭宝仙,章兼中(2017)提到了教师在教育变革中通常扮演关键角色,并且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思维品质培养中,教师的任务艰巨而重要。首先,只有教师养成勤于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教会学生运用思维技能。其次教师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活动的选择、到课堂氛围、教师提问方式和类型都对学生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三)思维品质教学的融入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普遍情况是教材为了适应学生外语水平而浅显易懂,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教学总是将思维教学与“高难度”“高水平”挂钩,认为英语学习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大发展、大跳跃。其实,就思维品质培养内容来说,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倾向,现实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思考习惯,不愿意思考而不是不会思考。再就思维品质培养形式来说,思维训练并不是为了解决高难度的语言和任务存在的,它的培养应该将认知和思维活动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隐性课程中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形态,统筹安排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陈则航、王蔷等(2019)强调的思维品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在课内与课外的交融、预设与生成的碰撞、训练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实现的。
五、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思维品质要如何落实到真正英语课堂中,本文基于刘道义(2015)提出的启智性英语课堂五步骤,即预备、呈现、练习、产出与进步为大框架,尝试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预备
预备阶段不同于刘道义(2015)提到的激活与头脑风暴,本文所提的预备环节更多指向的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研读与分析,对学校、学生学情的解读,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阅读课为例,教师要做好文本解读工作,深度挖掘文本,寻找文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出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最有效的方式是将思考让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忙起来,教师更多地扮演“脚手架”的角色,因此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二)呈现
呈现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环节,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第一,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情境性,注意利用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二,思维通常是在问题与思考中引发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注意提问方式、候答时长、反馈等细节问题,启发学生观察和发现。第三,围绕主题意义展开,语言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增长和语言技能的发展,跳出这一局限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主题意义开展课堂活动。第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学习状态和动机有积极的影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赖于认知与情感的融合。
(三)练习
语言学习不可避免地伴随大量练习,但要注意练习方式与方法,以学用结合为导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特点,通过形式多样且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舞台,使学生带着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既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教会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自主思考、互助合作等形式积累经验,知识更加印象深刻,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变练习方式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大脑持续运转,思维更敏捷、灵活,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四)产出
学生的产出在课堂中扮演的作用时常被忽视。文秋芳(2015)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提到,产出比输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如果以学生输出为起点,那么学生一方面能够熟悉话题,体会英语的交际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包括知识背景及语言储备等,更加积极主动地输入知识。同时,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实际的知识和语言储备。再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实时产出是学习效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调整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在巩固环节的产出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锻炼语言技能。
(五)进步
首先,教师要放平心态,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伴随终身的,是螺旋式前进、波浪式上升,不可避免地经历反复的过程,更何况,育人本来就是一个慢下来的过程。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真正立足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最终促进学习者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发展。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十分重要,不仅起着鼓励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更正信息与语言输入的角色。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反馈,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因此教师反馈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发展。
六、结语
思维发展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学习和使用语言反之促进思维发展。英语课程作为中学阶段主要的语言课程,对学生各方面思维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英语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对思维品质的理解与落实还存疑。本文基于新课标对思维品质的定义,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包括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具有学科特色,要注重教师的中介作用,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点滴融入等,并从预备、呈现、联系、产出和进步五个维度尝试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6):73-79+127.
[2]程晓堂,岳颖.语言作为心智发展的工具——兼论外语学习的意义[J].中国外语,2011,8(01):51-57.
[3]陳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91-98.
[4]郭宝仙,章兼中.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2):80-86.
[5]李华.中学英语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13(03):79-82.
[6]刘道义.启智性英语教学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1):80-9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王蔷,胡亚琳.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02):61-70.
[9]吴妍.我国批判性思维课堂转化的问题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5):69-75+68.
[10]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4):547-55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