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娟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逐渐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都在强化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这项措施与我国工匠精神不谋而合。本文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传统工匠精神相结合,谋求推陈出新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新角度、新方法,为众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教育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为我国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技能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市场中出色的人才应当技能、素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均衡发展。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存在偏差与狭隘,未能够有效重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择业观和发展观培养。因此,应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意义
“工匠精神”简而言之是在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上的精神范畴,这种精神能够贯穿于不同行业、不同工作中,并且与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高度融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工匠精神能够体现出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内容的认识和对工作高标准的要求。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尊师重道等。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和更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1](139-140)。
首先,工匠精神融于思政教育能够端正学生的职业理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处于青少年阶段,自身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学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念极易出现偏差。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端正其择业理念、择业态度,在思想政治上端正行为认知。职业院校学生接受高强度技能教育,往往一部分学生忽视思想观念教育,难以适应日后的工作环境,出现工作困境和心理压力。
其次,工匠精神融汇于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能够看出,众多学校一味重视技术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即便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在职业生涯中缺少必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工作中缺少创新精神和风险精神。在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引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工作环境中的不足和缺失,从根本上提高思想素质与文化修养。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学内容,能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职业理念和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以上教学形式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处理日后的工作问题,在工作中奉献青春和热量[2](146-147)。
最后,工匠精神融汇于思政教育能够推进我国产业升级进程。近年来,我国在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远远不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多数领域的建设成果仍旧一般,造成此类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竞争缺陷。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尊师重教、改革创新等思想主张,确定对祖国无私奉献的决心和毅力,在工作中发愤图强、精益求精,为我国产业革新加油助力。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爱岗敬业
工作行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工作人员在学生时代的梦想,“做一行,爱一行”就是这个道理。对工作岗位的热爱能够奠定工作人员日后取得成就的坚实基础。根据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跟踪调查能够看出,众多企业单位在用人时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敬业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学生对自身工作的热爱程度不足,自身的就业需求与渴望标准较高,企业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员工激励制度等都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鉴于此,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树立学生工作中的爱岗敬业理念,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自身的职业,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3](174-175)。
(二)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我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市场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众多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树立“中国智造”的品牌与口碑。中国企业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态势,需要对自身产品严格管控,从包装到细节、从使用效果到后续维护,均应加以重视,保证中国产品的可信度,维护世界市场消费者的忠诚度。由此可见,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思想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在工作中端正态度,获得更多专一的消费者,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4](266-267)。
(三)专注执着
专注力培养与当下学生碎片化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不断发展,众多学生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纸质品阅读习惯,转而通过社交网站、微博、公众号等途径寻找学习信息。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形式,导致一些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出现“半桶水”现象,不仅不利于当下学习生活的稳步推进,在日后工作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职场中出现工作热情缺失、事业心不足、责任感有限等现象。并且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大量工作岗位中的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企业需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忠诚度的员工。培养学生专注执着的学习态度,能够奠定学生日后工作的良好基础,对培养其忠诚度、专一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勇于創新
创新意识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提高综合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为了有效争取世界市场中的有利地位,需要企业秉承力争上游、奋勇前行的经营理念,优化创新传统的经营形式、生产技术等,利用“高精尖”技术谋求竞争地位。工匠精神中勇于创新的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勇攀高峰的态度,面对较为困难的工作内容能够深入挖掘、纵向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并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创造力。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以工匠精神推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汇思政教学,需要教师深刻、全面理解工匠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调整传统思政教学内容,树立崭新的思政教学目标,将敬业、爱岗、专注、勇敢、创新等职业精神融于学生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并非局限在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政治素养的培养上,以上相关因素能够显示出作为中国青年的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更显得至关重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自开展以来,一如既往地探索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中国青年。现阶段思政教育与高校学科教育、科学研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怎样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完善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机制,是一线教师应当关注的教学环节。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契机之一。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工匠精神的各个组成部分,以“逐个击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5](143-144)。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具有社会效应和代表性的先进事件作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工作面临的艰难困苦,学习先进人物的宝贵精神。任何一个工作都能在社会发展中展现自身的魅力,发挥不可或缺的社会意义。正因为有大量先进人物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人生追求,助力经济发展。
(二)以工匠精神改良思政教育课程内容
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之一,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能否记忆教学内容,在考试中能否顺利通过。这种“流于形式”的思政教学并未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效果。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将企业生产、营销、宣传、后续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内容融汇在思政教学中,让传统枯燥无味的思政课堂“活起来”[6](116)。
例如,教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历程作为教学案例,带领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企业中工匠的思想历程、工作历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在感官和心灵众多因素上引起学生共鸣。在这种“沉浸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极大尊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内容设计阶段,工匠精神应当贯穿于思政教学各个方面,课程体系需要转变,设定层层深入的模式,将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教学项目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子系统,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专业课程之外的人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以工匠精神完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主要依靠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对于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其思想观念塑造功能不强。单一情景教学、教学环境模拟等形式难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学校邀请企业员工入校介绍工作经验,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开展访谈节目,通过具有直观性的商谈和研究,学生感受到切实可见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高校思政教育应采用先进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榜样激励法、项目教学法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局势中甄别信息。思政引导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并非口头塑造的难以捉摸的形象。思政教育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重要特点,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展现自身的优势。
尤其是与学生专业课程关联密切的企业,优秀员工面对面交流沟通能够更大程度上强化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工匠精神完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工作中,寻找“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匠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7](170,171)。
(四)以工匠精神营造思政教学氛围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便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不能够局限于技术领域,应当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多种角度全面培养。工匠精神融汇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助力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活动加以升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种教学形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日复一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推进学生逐渐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专注坚强、乐观向上等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状态,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接受的工匠精神教育与自身的学习需求相吻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
四、结语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还能够强化我国人才市场输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当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迎合当下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
[2]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3).
[3]宋红.“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策略分析[J].環渤海经济瞭望,2020(5).
[4]赵春梅.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9).
[5]廖芳.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基于思政课角度[J].知识经济,2020(12).
[6]张琪雨.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人文之友,2020(8).
[7]袁彩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