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邦正 陈江 郭林博
【摘要】自我国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筑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建筑行业在科研领域有了更新的突破,工民建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通过研究发现,工民建施工墙体裂缝一直是影响工民建施工发展的重要因素,该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房屋使用者的正常生活。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工民建施工墙体裂缝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尽最大程度降低墙体裂缝产生的概率。
【关键词】工民建;墙体裂缝;预防措施
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工程质量问题上。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后期发展道路,还会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工民建施工在建筑领域中较为复杂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由于工民建施工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容易引发大的系统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仔细谨慎减少问题产生。在实际施工中,墙体裂缝问题是工民建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墙体裂缝会直接导致建筑投入使用期限减短,同时还会给施工单位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打击。为了有效加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保护施工单位的整体形象,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墙体裂缝问题,并应用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推动工民建施工久远发展。
1、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危害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各方面都在要求工民建施工的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性。上文中也已提到,由于工民建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所以容易产生较大的裂缝。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十分重视混凝土结构。对于工民建施工来说,小部分的混凝土结构并不会对工民建施工带来较大的干扰,但是会在后期评估时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混凝土结构裂缝必须早预防早控制,如此才能够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上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若工民建施工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较大,不仅仅影响工民建的整体质量评估,还会影响后期投入使用。若工民建施工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浇筑层那么使用质量也会产生问题。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容易产生泄漏,进而导致用户难以进行装修使用。由此可见,工民建墙体裂缝是对建筑物危害性极大的一种建筑问题,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2、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造成的影响
2.1缩短使用期限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国家会要求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最低使用期限。若是建筑物整体质量不佳在使用期限之内产生墙体裂缝,便会直接影响后期使用,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建筑物整體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性能和功能都会一同下降,最终相关单位只能选择推倒重建,与此同时使用者将面临着较大的财产损失。
2.2埋下安全隐患
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物最重要的结构是墙体。若墙体本身质量不佳,那么建筑物就很可能处于一个很危险的状态中,随时会发生倒塌、漏水等问题。工民建施工本身负复杂性较强,前期进行工程设计也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产生了问题一般的国民无法看出端倪,这种情况会让建筑物本身的质量问题不断加剧,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安全事故,直接影响使用者的正常生活。
2.3体验感较差
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国民的价值观也有所转变。在追求房屋实用性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的美观度。因此,房屋建造完成后产生较大的裂缝或设计缺陷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心里感受以及体验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人会因为建筑物的美观而购买建筑物,同时,绝大部分人会因为建筑物丑陋而选择不购买。由此可见,公民建施工墙体裂缝将直接影响购买者的视觉体验,进一步影响房屋买卖。
3、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
3.1施工方案的不合理
施工方案是整个工民建施工中最专业铁最重要的部分,工民建施工中任何一个位置产生质量问题都很可能与施工方案息息相关。例如,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产生问题,很可能是因为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并未对施工现场进行实际勘探,导致施工现场信息失真,施工技术可行性较差,最终致使混凝土施工产生较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墙体质量。由此可见,施工方案出现问题便会从根本上为工民建施工带来较大的工程隐患。
3.2温度变化
众所周知,工民建墙体施工所应用的混凝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质量问题,其中混凝土受温度变化最为明显。若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并未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合理的监控,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很可能会致使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最终进一步发展成墙体裂缝。
3.3地基沉降
在造成墙体裂缝的诸多因素中地基沉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造成地基沉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水质、不良土质以及地壳运动。工民建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重点环境进行仔细谨慎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质、水质等。若施工现场处于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带,那么十分容易产生地基沉降等问题。除此之外,施工材料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不达标便会直接致使地基沉降,进而加大墙体产生裂缝的几率。
3.4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承受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质量出厂不合格,二是气候条件不佳导致材料变质。众所周知,工民建施工是一个较大的施工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容易选择经济成本低施工材料进行施工,还容易产生偷工减料等行为。例如,工作人员选用过期水泥来进行施工,最终导致施工质量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施工材料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热胀冷缩,建筑物由于长期处于外界条件中,极易受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爆裂问题。
4、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措施
4.1加强施工设计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民建施工整体质量,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几率,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大施工设计的准确度,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进而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弥补来加强施工质量。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设计细节包括:第一,工程开始之前进行施工设计师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探,仔细标明每一个施工流程的施工细节,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二,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安全意识,让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这样也利于后期展开施工管理工作。
4.2加强管理水准
工民建施工中进行施工管理,能够有效加强工民建施工整体质量,还可以减少墙体产生裂缝的几率。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展开工程管理時必须对每个流程进行严格把控,所有的施工都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另外,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只有工作人员本身有较硬的专业能力,才能够加强后期工程质量。因此,工民建施工必须有效加强施工单位整体工程管理水准,有序推动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4.3加大温度控制力度
上文中提到,混凝土结构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混凝土热胀冷缩很有可能会形成墙体裂缝。所以,工作人员制定施工方案时便需要对外界的温度条件进行初步了解。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重视墙体的养护。混凝土质量是加强工民建墙体质量的关键,若施工过程中应用质量上佳的混凝土可能会减少后期产生墙体裂缝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部温度控制不佳,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也不会形成较大的墙体裂缝。另外,当外界温度产生变化时工作人员应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4.4预防地基出现沉降问题
工民建施工质量影响的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还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生活。地基沉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墙体裂缝,所以进行工民建施工时必须重视地基问题,合理处理地基沉降问题,减少墙体裂缝形成。第一,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周边地址环境进行勘探,最终根据是施工现场地下水质以及土质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原则上来说,建筑物选址应该避免疏松土质和地壳板块运动活跃地段。除此之外,若施工现场土质不佳,工作人员必须展开加固处理,加强地基稳定性。第二,在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内部结构的把控力度,通过对特殊部分的处理来减少地基沉降,防止墙体裂缝产生。第三,施工之前采购人员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既要考虑到材料采购时的质量,也要考虑到材料保管仓库的气候条件,其中若有一方面产生问题都将会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形成墙体裂缝。
4.5加强人员管理和后期养护
由于土民建施工基层工作人员多为农民工,所以质量把控较为困难。为此,施工单位必须着重加强施工人员综合水平,促使其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施工单位中的技术人员必须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这是对工民建施工质量的保障。施工单位要时刻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遵纪守法的施工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整体秩序,施工单位可借助相应的责任管理体系来管控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这样不仅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利于后期顺利施工。施工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工作和后期的墙体养护。前期的混凝土配比以及混凝土施工固然重要,但是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忽视后期的维修和养护。混凝土浇筑之后墙体温度肯定会产生变化,工作人员必须应用相应的措施展开降温处理,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施工完毕后还要展开洒水和覆膜养护,以此来减少热胀冷缩对墙体产生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施工墙体裂缝会对建筑物质量产生很大的危害,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若该问题发生在对建筑要求高的实验室、煤炭等建筑物身上,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墙体裂缝问题必须在前期得到工民建施工工作人员的重视,只有在前期准确的把控施工质量才有可能在后期降低墙体产生裂缝的概率。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墙体设计,做好质量监管,推动工民建施工项目整体质量的提高,为使用者带来安全性更高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邱玉江.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原因及其控制研究[J].居合,2019(26):13
[2]芦伟.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问题及其质量控制对策[J].居舍,2018(14).
[3]胡云奇.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8):118+120.
[4]周金昌.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