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摘要: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单位产量也比较高。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水稻产量带来了一定影响。对于水稻种植工作来讲,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若能够进一步优化栽培技术,同时到位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定能够为高产优质水稻,以及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前言:作为我国粮食的关键组成,水稻的高产优产能够得到有力保障是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因此,在水稻种植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技术革新优化,通过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科学引用来对各个种植环节作出进一步优化,实现对水稻优质生长各项因素的科学控制。在此基础上,引用更适合有效的措施方法来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以此來从整体上提升水稻产量。
一、优质水稻高产的意义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人口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和水稻产量降低、种植面积减少这一情况产生矛盾,进而产生诸多粮食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较低也不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提升影响力、保障粮食食品安全一定要保障水稻优质高产[1]。
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1. 种子选择。作为保障水稻优质高产的第一步,在选择种子时,管理者一定要对当地的土塘气候条件作出充分考虑,合理筛选高产种子,在此过程中,应对一下几个方面作出充分考虑:第一,种子一定要盈润饱满,没有病虫害;第二,选择轻暖的填起来晒种,将表面水分去除,以此来确保种植后种子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第三,以40% 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者是温度在50~60℃的热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以此来做好消毒杀菌工作;第四,25~30℃的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为育苗做好准备[2]。
2. 育苗管理。在这一环节,管理者要基于对当地地形地质走向的综合分析来实现对苗床方向的准确把握,以此来确保水稻生长中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同时为了保障种苗之间的距离合理,要结合薄膜宽度来明确苗床宽度。在苗床之间合理的设置排水沟,以确保苗床中的多余水分可以及时排除,加强水分管理。结合实际需求,在苗床中进行合理比例有机肥、磷酸二铵等肥料的施加,进而确保苗床中的种苗在生长中可以获得充足养分。按照标准比例来进行复合肥的喷洒,为预期病虫害管理工作的到位落实提供保障。
3. 播种。当地水稻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育苗工作一般都是在3月—8月之间完成的。具体的播种工作应选择平均气温在25℃的天气下开展,以确保水稻生长中可以获得适宜的地表温度;种子栽培深度一般都在5cm,主要是因为土层若是太薄,极易造成水分流失,土层若过厚,会给出苗率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在播种结束后,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好覆土盖膜工作,土层厚度合理控制在0.5~1cm,确保覆膜的严密性,只有这样种子才可以获得恒定的生长温度、湿度。
4. 施肥。作为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不可忽视的一项手段,施肥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管理者应在保障肥料质量与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基础上,基于对水稻生长周期的考虑,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一般情况下,基肥是有机肥搭配尿素、磷酸钙、氯化钾等复合肥。而追肥水一般都是以氮肥为主,且还要基于对水稻生长情况的综合分析来合理施肥。
5. 水分管理。作为水稻栽培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土壤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水分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也是各不相同,其中的共同之处在于:插秧后一直到返青之前,必须要重视并做好护苗水的管理,通过水扶护苗的实现来为秧苗扎根提供一定保证。此外,在有效分蘖终止之前的三天到五天之内,要做好排水晒田工作,对秧苗生长情况作出细致观察。在结束晒田工作之后,应注重水层的及时回复;水稻抽穗扬花期间,水层深度应合理控制在5cm`7cm,为之后的灌浆奠定良好基础;在水稻的黄熟时节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结合当地的地势情况,对排水时间作出灵活处理。
三、优质高产水稻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产生会给水稻产量、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为了给水稻优质高产提供一定保障,病虫害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一定要做到在其生长周期的始终有效贯穿。在以往管理中,大多管理者都习惯引用化学防治手段,虽然可以短时内提升水稻产量,但同样也会导致水稻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也会因此而持续恶化。对此,水稻种植户应联系实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不同防治手段的综合引用来为水稻的优质高产提供一定个保障。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
1.病虫害预防。结合以往种植经验、科学种植方法,管理者要全面、及时的检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常见病虫害,同时制定出针对性、可行性较高的预防措施。如,引用20% 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 45kg 制成浓液,喷洒叶面,对叶稻瘟实施有效预防。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来落实好各项病虫害预防工作。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科学管理者,管理者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将适合的生物链条合理引入到水稻田当中,以此来做到 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3]。如,将虫害的天敌引入水稻田,构成合理的生物链条,这样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同时,水稻田的生态系统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又或者是以温度、颜色等条件来吸引虫害,之后实施不杀。如,稻螟虫、稻飞虱等害虫,都可以通过点灯的方式来对成虫实施诱杀,这种方式不仅破坏性较强,实施起来也更加便捷。而对于化学防治则要对药物使用量作出合理控制,以此来尽可能的维护水稻田生态环境,以此来促进水稻产量、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农作物,水稻在有效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水稻种植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计民生问题等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该怎样提升水稻产量、质量一直都是水稻种植者关注、探究的重点。而只有水稻获得了更理想的生产环境,才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力支持,只有从整体上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引用更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够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欢,陈海萍,饶登峰,等.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J]. 黑龙江粮食,2021(5):98-99.
[2]吴波. 水稻机插秧高产优质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黑龙江粮食,2021(5):115-116.
[3]黄静连.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路径与病虫害防治建议[J]. 乡村科技,2021,12(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