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谭丽,冯兴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100038
消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消与渴皆以症状命名。《金匮要略》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著作,其所载的许多经方,内容精湛,疗效显著,被后世广泛运用,许多经典条文仍指导着后世临床实践。现将相关治法归结如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乃阳明燥热伤津,出现口干口渴,欲饮之证。吕仁和[1]在治疗糖尿病热盛时常采用白虎汤中石膏、知母两味药,如在阴虚热盛证时使用养阴清热汤(沙参、玄参、生地黄、玉竹、知母、石膏等);在肺胃实热证时使用清泻实热汤(知母、石膏、天花粉、黄连、黄芩、甘草等)。程益春[2]在治疗脾虚肺胃蕴热型时,常采用健脾降糖饮加减(黄芪、山药、太子参、葛根、黄连、天花粉、知母、石膏、桑白皮),内亦含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林兰[3]将糖尿病分为3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在治疗阴虚热盛型的肺胃热盛证时,用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祝谌予[4]在治疗糖尿病血糖不降时,喜用降糖对药方(黄芪配生地黄、苍术配元参、丹参配葛根)加人参白虎汤。迟华基[5]认为糖尿病与过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脾胃积热为糖尿病早期的主要病因,治疗以清利湿热控制发展。王耀献[6]认为糖尿病肾病初始病机常为热邪,临床常出现多食易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等阳明热象,治疗上予以清泻阳明胃热,早期剂量宜大。陈晶等[7]研究表明:人参白虎汤可以显著降低T1DM小鼠血糖,改善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促进胰岛功能恢复。
糖尿病患者好饮多食,积滞酿热,阳明经热盛,迫津外泄,故蒸蒸汗出,心胃火旺,心烦易急,大食易饥;热劫津液,故口渴、便干溲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系阳明热盛之征。糖尿病早期的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上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气分,尤善清阳明气分大热,清热不伤阴,亦能止渴除烦,为君药;与苦寒质润之知母相须为用,为清阳明气分热盛之最佳配伍。当代医家在治疗糖尿病的热盛津伤时,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言:“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此乃病发于表,水停于中,表邪未去而发热,气化不利则为消渴,宜用五苓散治疗。《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气丸从阴中温养其阳,使阴阳合,肾气生,上蒸津液以制消渴。孙建新等[8]使用“小四五六汤”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方由小柴胡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组成,其中的小柴胡汤、五苓散便出于仲景之手,六味地黄丸也源于《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熊曼琪[9]认为糖尿病的中晚期常出现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的症状,属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应及早采用五苓散加黄芪治疗。熊曼琪亦善用肾气丸治消渴是下消阳虚之证,肾阳虚甚者,用肉桂以强温阳之功;小便频者,加金樱子、炒芡实;气虚者,予大量黄芪补气。南征[10]在治疗糖尿病下消之肾阳不足时,用金匮肾气丸温肾固摄,治疗糖尿病的心肾阳衰时,也常用五苓散合生脉散及葶苈大枣泻肺汤温阳化气利水。阎晓萍[11]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考虑因浊毒内生、肾络受损、精微失泄而致,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姚国召等[12]在治疗消渴阴阳虚于下、虚火炎于上时,常用柴黄二仙丹,于阴中求阳,阴阳并补,寒而不滞,温而不燥。庞国明[13]认为脾失健运,谷精壅滞化为“糖浊”,肾虚则聚湿为浊,气虚无力运血而为瘀,浊瘀相遇,发为痹证,治疗重在补益脾肾。徐书[14]从三阴论治糖尿病,认为其趋势是阳气由盛到衰,基本治法为温阳护阳,兼以和解透热。马鸿杰[15]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气阴亏虚、痰热郁瘀,伤及脏腑,终致肾元虚损,治疗上以益气养阴、祛瘀通络为法,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兼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刘志龙[16]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重视维护脾肾阳气,临床用药强调温补脾肾,鼓舞气机升降流动,从而促进患者代谢紊乱修复能力。
肾气虚弱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消渴,病损及肾;或失治误治,损伤肾中精气,导致肾精亏虚、肾气不固,则精微下流;或肾气虚弱,气化不畅、开阖失司、湿浊停聚,因此可见蛋白尿、夜尿频、氮质血症等表现。此法多适用于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第一条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此条文列于仲景消渴篇之首,提纲挈领,亦可见于《伤寒论·厥阴病》。清代陈修园在《金匮要略浅注》中指出两条文只三字不同,其义迥别。厥阴风木遇少阴相火,风火相煽,烧灼津液,则病为消渴,宜用乌梅丸治之。方中人参、乌梅生津止渴的能力也适用于消渴病。李赛美[17]辨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采用乌梅丸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王行宽[18]认为糖尿病病因之本在心肝火旺,标在肺胃燥热,肾病常为果,治以清肝泻心、滋阴润燥、补益肝肾为法。朱德增[19]认为T2DM患者过食肥甘之物,脾之运化受损,遂体内积聚甘浊之邪。“酸入肝,酸克甘,木克土”,其重用酸性药物,一方面达到酸克甘浊之效,另一方面寓意制肝以健脾。朱章志[20]认为消渴病痹证虽基于六经中的三阴,但宜从阳论治消渴病痹证,立足“阳主阴从”,温诸阳、疗诸阴以治本,兼燥湿化痰行瘀以治标。魏子孝[21]在治疗无症状糖尿病时,认为核心在于抑胃健脾、清养胃阴,常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健脾可选六君子汤。冯兴中教授常用四逆散组方,意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黄柏、知母清热养阴,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怀牛膝滋补肝肾,黄芪、当归益气活血,诸药共奏养阴清热之功[22-23]。
此法实为调气,从肝着手,调脾胃气机升降之枢,以达疏肝理气、活血舒郁、清热祛痰的目的,从而治疗糖尿病气机失调、痰热瘀郁引起的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金匮要略》云:“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此为久病及瘀,郁而化热,以致燥渴。熊曼琪[24]认为“瘀热互借在里”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常选桃核承气汤,以达泻热逐瘀,津液自行,诸症自愈之效。仝小林[25]认为瘀血贯穿于糖尿病的全过程,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致瘀因素越来越多,瘀血也越来越重。临床上常用用抵当汤、抵当丸加桃仁、水蛭、三七粉、虫等活血化瘀药物辨证施治。查玉明[26]认为“久病必有瘀”,其一久病入络,伤津熬血致瘀;其二气阴两虚,气虚无力运血,血停成瘀,还包括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致瘀。在治疗糖尿病时,并发心血管疾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发脑血管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并发末梢神经炎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倪青[27]临证时根据舌下络脉青紫辨糖尿病兼证瘀血,在治疗主证基础上加入川芎、桃仁、红花、水蛭、赤芍以活血化瘀。彭万年[28]在治疗糖尿病血瘀证时,善用通大于补的三七,取其活血养心不伤正之用,亦加丹参、鸡血藤、枸杞、党参等益气活血之品,诸药并行,以趋平和。吴深涛[29]治疗消渴病痛痹时,认为瘀血阻滞经络贯穿病程始终。王玉林[30]治疗消渴合并耳聋,以化瘀活络通窍为法,主以注射相关穴位并辅以药物治疗。接传红[31]认为血瘀是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重要病机,目络瘀阻,目中阴阳不相维系,发而为病,久病常致气阴两虚,临床上运用益气养阴通络法疗效较好。刘喜明[32]认为糖尿病久病入血分,以阴虚为基础兼见“血虚”“血瘀”“血脉不利”等,运用进退四物汤加减治疗各类糖尿病并发症多有疗效。周绍华[33]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常为“营卫亏虚,久病伤气血”,选用“风血同治”法治疗。刘怀珍[34]认为痰瘀互结是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病机,需要慎重权衡瘀血痰浊之轻重,活血化瘀与祛湿化痰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糖尿病患者多有阴虚内热,由于热盛于内,血热受灼,壅于脉中,从而形成瘀血。糖尿病日久,伤津耗气,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血运行,阴虚则血脉滞涩,亦致血脉运行不利,形成瘀血。瘀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又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血气瘀滞一方面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另一方面瘀血影响津液的输布和吸收,亦可发为消渴。此法多用于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