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失眠又有睡眠障碍之称,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指在合适的时间与条件下,患者仍未能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感到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生活[1]。根据一项关于成人发生失眠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在纳入的11227 例受试者中失眠患者约占14.9%,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眠发生率逐渐增高,睡眠时间的减少及失眠与死亡有密切联系[2]。在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慢性失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
失眠在中医经典中称为“不寐”,又有“不得卧”、“目不瞑”等描述。《内经》以阴阳为纲,五行为目,认为失眠的病机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4]。《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指出“阳入于阴”是保证正常睡眠的关键,“阳不入阴”是失眠的主要病机,或阳气亏虚难以入阴,或阴虚不能潜阳,或阳气亢盛独行,或阴寒内盛迫阳于外,总之使得阴阳不利不能相交[5]。《素问·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进一步举例“胃”功能失衡可导致夜寐不安,并将失眠的病机从“阴阳”引入“脏腑”范畴。而五脏中的“心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便被称为“心肾相交”,应用阴阳水火升降、五行生克制化等理论,“阳入于阴”可具体演化为心与肾、水与火的对立互用的关系,即“心肾相交”[6]。中医“心肾”关系是五脏重要的生理机制之一,主要包含“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内容[7],而《中医内科学》载不寐的辨证分型有7 型,其中也包含了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也是失眠症状发生的主要机制。
然而或许是源于对“水火”的狭义理解,或者避免与其他证型的重复,心肾不交证一般只被解释为“肾阴虚心火旺证”[7],如此阐述则颇有局限。本文通过对心肾关系的进一步研究,结合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素体精血亏虚,肾阴不足的临床特点,认为心肾不交证并非单指肾阴虚心火旺证,而是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一项基本病理机制,并通过调养心肾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心居上属阳属火,肾居下属阴属水,生理状态下,心火可下降于肾,温肾阳而使肾水不寒;肾水可上济于心,滋心阴而使心火不亢。如此心肾彼此交通、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关系,称为“水火既济”。而韩飞霞在《韩氏医通》创交泰丸,其组方思路主要源于心肾关系中的“水火既济”[8],其功效在于交通心肾,清火安神,用于治疗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考虑心肾之所以不交,主要因为心阳亢盛,而肾水阴寒。心原属火,心阳亢盛则火炎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肾水阴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因此通过使用黄连清心阳亢盛之火,且用肉桂温下焦肾水之寒,使得心肾相交。《重订广温热论》评论韩飞霞制此方,“能交心神于顷刻”。其中之所以选择黄连清心阳亢盛之火,盖如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所云“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
交泰丸主治实邪,但老年患者素体肾阴亏损,或虚劳久病或热病伤阴,耗损肾阴,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胜而致心火过亢。因此水火既济还有以肾水亏虚的一面,以肾阴虚为基础而致心肾不交。在心火亢盛的基础上,兼见肾阴虚的症状,如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便不宜守方交泰丸,而需补肾养阴,清心降火,选方黄连阿胶汤[9]。方中也使用黄连清降心火,配伍黄芩苦寒入心,清火除烦,较交泰丸的火热之邪更甚;而阿胶等滋阴之品,可补益肾精,白芍养血柔肝。方中使用鸡子黄,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言黄连阿胶汤“其交关变化神明不测之妙,全在一鸡子黄……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鸡子黄也具有交通心肾之功效。
另外,失眠分虚实两端[10],《周慎斋遗书》云:“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提示调治升降是治疗心肾不交中的重要环节,周慎斋述:“若脏腑有邪,则有间隔,阳不得升,阴不得降,故心肾不交”,指出诸邪侵犯脏腑,升降失调,都有造成心肾不交的可能。如若痰湿阻滞中焦脾胃,心肾水火升降相交的道路受阻,影响水火两脏相互交感,故患失眠。汪春圃使用交泰丸合灵枢半夏秫米汤,治疗“昼夜不能寐,诸药不效”,并言其“一剂即得酣睡”。提示除了心火亢盛之外,若痰湿阻滞中焦,“胃不和则卧不安”,导致升降失调,心肾不交,症见失眠干呕、心下痞塞胀满、下利、舌胖厚或者有齿痕,苔厚腻的情况,有选用半夏秫米汤、半夏泻心汤等方的机会[11],通过化痰除湿等方法恢复气机升降,使得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的另一个特性为君相安位,提示我们在治疗失眠时需要注意对心肾阳气的温养与固护[12]。《医学源流论》言“阴阳互藏其宅……肾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并进一步提出“心火动,而肾中之浮火亦随之,肾火动”。心为君火,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或称命火,主阳气之根。心肾阳虚即君相之火不安,而心肾两脏同属少阴,少阴寒化则易出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陈修园认为“但欲寐”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但见其欲寐”的状态,指精神困顿但睡不安稳。应用四逆汤等方,干姜与附子回阳救逆,通行十二经脉,配合甘草甘缓和中,心肾交通[13]。
心肾阳虚还能导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此时需要使用引火归元法,而“引火归元”能使君相之火相安[14],也是实现心肾交通的重要手段。《景岳全书·阴阳篇》中云:“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正如交泰丸中使用肉桂,除了有温心肾之阳,还能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使得君相相安,心肾相交[8]。然而,在《本草新编》中论述肉桂“暂用则可也,而久用则不可也。盖肉桂温命门之火,而又引龙雷之火而下伏也”。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运用引火归元法,需要在服药长短及药物配伍中需要有更多的考量。
肾藏精而精生髓,心主血而血藏神,对精神阴血的调养是交通心肾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治准绳》曰:“心肾是水火之脏,法天地,施生化成之道,故藏精神……大抵精自心而泄者,则血脉空虚。”而《类经》云:“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肾精的充盈影响血的生化,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则是精的外在表现。因此,精血之间的生化运用可理解为心肾关系的物质联系。而阳入于阴,则精藏于肾,血归于肝,乃至寤寐正常。因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之时,在交通心肾的治法指导下,还需兼顾精血的生化,包括肝藏血与脾生血等方面[15]。
肝藏魂,肝血足则魂藏,肝血虚则魂越。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若素体阴血亏损,易出现“心血因虚甚不能内荣,为怔忡、为惊悸不寐”。陈无铎在《辨证录》组方“上下两济丹”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认为交泰丸“无补药以辅之,未免热者有太燥之虞,而寒者有过凉之惧”,故在黄连凉心,肉桂温肾的基础上,加用熟地、人参、白术、山萸制约连桂的燥性。但除了制约药物燥性,其用药也能健脾养血,其中山茱萸入肝肾之经,大补肝肾之精血。而《重订广温热论》记载毛慎夫仿交泰丸法,用北沙参、细生地、麦冬、归身、生白芍等,配合黄连及肉桂,治“心肾不交,昼夜不寐,交睡则惊恐非常。”也是通过健脾养阴,使得精血蕴藏,心肾相交。
平素忧愁之人,常肝气不舒,而肝藏血,若肝郁而化热,肝血亏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血虚而肝气太燥,乃至心肾不交。故《傅青主女科》在阐述心肾关系时认为:“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所以傅青主在治疗心肾不交时,也需顾及肝血的补养,进而益肾水之枯,使得水可以养木,肝可以交心,最终通过养血使得心肾相交。
另一方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思虑伤脾,则血脉空虚,也可导致为精神互不相用,心肾失去相交的物质基础。《景岳全书》记载:“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因为精血亏虚,则神不守舍,导致心肾不交而失眠。《辨证录》中“上下两济丹”的方后注解中提及“此症用芡莲丹亦佳”,芡莲丹组方:“人参、茯苓、玄参、熟地、生地、莲子心、山药、芡实(各三钱),甘草(一钱)”,治疗“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方中以健脾养阴为要,因为精血津液亏虚,则五脏枯燥,荣血不足,精神互不相用,表现为心中烦躁,心中扰乱,郁郁不宁。其中根源在于阴血亏虚,故用健脾益气养血的人参、熟地、山药、芡实等药物解决心肾之不交。
因此,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素体精血亏虚,容易出现精神互用失常,症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唇舌暗淡、脉细弱[10],有使用上下两济丹、芡莲丹、归脾丸等机会,通过健脾补肝养血,使得精血生化蕴藏精神,进而通调心肾。
研究心肾相交的深层含义以及古代经典用方思路,发现心肾相交的内容包括“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方面,而心肾相交是失眠的一项基本病理机制,并通过调养心肾关系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而并不仅仅用于治疗肾阴虚心火旺,用方也并非仅限于交泰丸。治疗老年慢性失眠之时,调养心肾关系尤为重要。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而脏腑有邪,以祛邪为主,如交泰丸中黄连清心降火。如痰湿蕴结中焦,阻滞心肾相交的通路,则需调畅心肾升降,如交泰丸合用灵枢半夏秫米汤,用半夏化痰,究阻滞不通之缘由,梳通升降之道路。若兼阴阳虚损,则需扶正祛邪,如黄连阿胶汤中阿胶、白芍滋阴补肾,黄芩、黄连之清降心火。
心肾不交,君相之火不安,治疗需注意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如使用附子干姜温阳心肾之火,又如交泰丸用肉桂温阳而引火归元。但对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若其精血亏耗严重,仍需注意肉桂、附子等药能“温命门之火,而又引龙雷之火”,不可久用。
心肾不交,精神阴血生化失常,加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素体阴血常有不足,则心肾失去相交的物质基础,若精血不足,心肾缺乏化生精神的源泉,也可造成心肾难以交通,故在处方用药之际,需要考虑肝血藏魂,脾胃化生气血等方面,如上下两济丹、芡莲丹用沙参、山茱萸、山药、芡实等药物健脾补肝养血。
综上所示,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阴阳情况,心肾关系的治疗尤需注意水火既济、君相相安、精神互用等情况,进而使心肾交通,寤寐协调。